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9-04 15:51张琼月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2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网络媒介的使用率迅速上升,尤其在大学生中得到普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媒介内涵及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试探性提出利用网络媒介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正向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网络媒介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张琼月,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106

网络媒介是新兴传播媒介,主要是以全方位、全天候、功能齐全的网络设施为主导传输途径,收发工具主要有计算机与手机等,依靠现代电信网络高科技连接起来的多功能新型信息传播工具,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主客体互动性强、受众主体性增强、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大等特点,作为新型信息传播工具,网络媒介展现出其强大的信息传递互动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必须立足于网络媒介广泛运用的社会现实,正视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网络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有别于传统媒介的网络媒介,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加上人们对其了解不够,监管未能到位,不能灵活自如地对其加以运用,因此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一) 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 保障传播效率

网络媒介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内容上和时效性上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率。

一是从传播内容上来看。通过网络媒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打破傳统媒体受制于版面的桎梏,能够同一时间针对各个受教育者群体制定适合他们且能够被他们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层次各异的文章、图文并茂的资料使思政教育客体更容易接受。通过电子类载体储存,不但提高信息存储的承载量,而且降低成本,提高保存的安全性。

二是从时效性来看。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息借助电波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同时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信息能够在片刻之间传递到世界各地,更加便捷和迅速。打破以往面对面教学所具有的时间、成本的耗费,减少了受教的阻碍,使思政教育效率大大提高。

2. 丰富教育形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开报告会以及电视广播等手段,虽然在过去相当长时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期、新环境中,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而不加以改进,将渐渐失去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网络媒介正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以多样的形式来开展主旋律思想宣传,对客体进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民主精神的传播。通过利用网络媒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间的双向互动较以前大大增强。网络媒介提供的虚拟环境掩盖了人们的现实角色,使人们免受身份的桎梏。开放的平台也缩小了教育主客体间的心理距离。教育者可以通过受教育者提供的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网络媒介打破了以往从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的单向传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而走向教育主客体之间双向互动,参与途径从单一模式变成多种多样。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 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大学长期学习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而且具有稳定性,不会随意改变。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获得这些途径的方法也不断增多。网络媒介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信息量大,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的途径。网络媒介传播政治信息时具有广泛性,隐秘性、互动性等一系列显著特征,这些特征给网络监管增加了难度,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了网络政治信息泛滥,质量低下。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对于信息的辨析力不强,所以大学生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不少不良信息,这大大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教育主体面临挑战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校思政教师大多经历多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就是课堂宣讲,以成绩评价教育的效果。他们对于网络媒介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网络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也没有意识到网络媒介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之大。认为通过网络媒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加之运用网络媒介开展教育工作,势必要求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对于大多数老师而言,不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而且还要重新学习相关知识,这可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临的两大难题。

二、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通过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而这些消极的影响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有:网络媒介自身存在缺陷、教育主体运用网络媒介能力不足及相关部门对网络媒介的监管不力。

(一)网络媒介自身存在缺陷

通过网络媒介,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且网络媒介的包容量有了新的突破,除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提供场所,却也出现了几大问题。

一是信息杂乱,良荞不齐。一些色情、暴力的图片视频等广泛传播,极大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二是国外一些消极思想趁机进入,企图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对新媒体的掌控力使他们更为便捷地宣扬其思想意识。而大学生经过十二年较为固化的教育后进入大学校园,网络是其获取信息最常用的手段,辨别能力不强的他们很难正确定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处于迷茫状态。

三是网络媒介的虚拟特点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经常在这种新兴媒介上进行互动,容易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思维逐渐僵化,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最后,网络媒介这种传播工具具有更新快的特征,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升级,但是网络媒介硬件设施跟不上,造成脱节。

(二)教育主体运用网络媒介能力不足

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网络媒介的能力不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遇到的瓶颈之一。

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尚且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并不完全成熟,而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尚未被完全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还没有意识到网络媒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对教育客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仍然以传统载体为主,因而也没有过多关注网络媒介,更不用说掌握并运用网络媒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

另一方面,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年龄较大,接受过的教育中并没有关于如何运用网络媒介的内容,而相关部门也没有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集中有序地进行这方面培训,从而导致他们面对网络这个新兴载体时无所适从。而大学生作为接触网络媒介相对较多的群体,信息的接受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教育主体运用网络媒介的能力不足令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下的发展遭遇阻碍。

三、利用网络媒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媒介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完善网络媒介的管理与建设,促进技术创新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网络媒介本身存在着不足,监管技术更新慢。这些不足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发布不良政治信息,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产生负面影响。为此,社会必须积极加强网络媒介的建设和技术创新,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首先,加大对网络媒介的财政投入,加强媒介的制度化管理。其次,加强网络媒介的技术创新。一方面,在所有的网络媒介中安装信息过滤器,并且定期升级。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媒介杀毒软件的升级与创新。

(二)提升教育主体运用网络媒介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要想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教育主体出发,提升他们运用网络媒介进行教育的能力。首先,要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观念。思想意识会对行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通过培训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网络媒介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教育队伍。既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又掌握网络媒介的运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运用网络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网络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三)强化网络媒介的监管

由于网络媒介具有的开放性、隐蔽性、快捷性等特征,给网络媒介的監管和规范造成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必须依法治理网络媒介,加强法制建设。首先,政府部门要完善针对网络媒介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对消极腐败信息的发布者加以惩处,打击网络不正之风。其次,网络媒介运营方要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建设良好的媒体文化,净化网络环境,积极宣传社会主旋律、弘扬主流文化。再次,加强对网络媒介的舆论引导。通过社会舆论对网络媒介进行约束,使新媒体能自觉完善自身的建设和管理,使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正面宣传和传播效果。

尽管合理利用网络媒介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任重道远,但是相信通过不断探索找到解决对策,与时俱进,结合实际情况,使网络媒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定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茂生.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

[3]杨瑞香.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载体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2

[4]陈虹亦.新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云南财经大学.2014.

[5]沈壮海、史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