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

2017-09-05 21:49李红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哲学

李红艳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它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和支撑。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清晰地指明了哲学和经济学的关联互动,为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命题,无私贡献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的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思辨性和话语体系,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4-0001-06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晰指出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是融为一体的,哲学为政治经济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逻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哲学的科学指导。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初次正式出现以来,学界纷纷掀起了研究热潮,呈现出理论成果的一派丰收图景。如程恩富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原则》、逄锦聚的《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篇章》、胡家勇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刘伟的《新常态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和主要任务》、张宇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洪银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等等,多层面多维度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深厚哲学基础,也是观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经济实践、经济发展道路、经济运行规律等进行系统性理论概括具有独特完整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说。它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系列重大原则和新范式、新话语、新论断组成,贯穿了先进、科学的思维方法,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自觉遵循唯物论和辩证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充满了辩证思维的哲学智慧。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导向

人民主体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范畴,强调的是人民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体现并遵循哲学形而上的终极之道。哲学视阈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论思想,突显的是以人民为主体,坚持对人民负责,从根本上实现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戚义明认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破除‘以物为本的‘工具理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光林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规律要求和根本立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明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特色鲜明的阶级意识形态,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对西方哲学理性主体性的批判,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主体性的拓展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弘扬了人的主體地位与价值取向,始终关注人的生存境遇,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精髓的当代演绎。

1.确立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式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把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工作的目标,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论思想真谛。习近平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这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论提到了战略指导的思想高度,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拓展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论思想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如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不断加强、对外经济开放、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等,就是由于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主体思想。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是经济实践活动的主体,只有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才能拥有主体地位。

2.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核心就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指出:“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指单个人,也不是抽象的人、一般的人,而是一个群体概念。这个“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讲的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民群众,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所讲的脱离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自私自利、片面化的理性“经济人”判然有别。“以人民为中心”不是口头宣言,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每项工作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尊重人民的共同意愿,随时随刻倾听人民的迫切呼声,及时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有效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3.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党是人民的代言人,以自觉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路径。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毫不动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党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如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让亿万孩子共享优质教育,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更多现实获得感。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价值尺度,这些论断充分体现了党对于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深刻认识。

从辩证唯物史观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发展原则,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激发出来、凝聚起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推动政治经济学更深入发展。只有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人民主体地位才有真实可靠的保障。

二、以“共享发展”为理念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内涵深刻,内容丰富。从发展的哲学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研究的是以发展为主旨的范畴、理念,对经济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重心以及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正确解答。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端。十六大以后形成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科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新常态格局下,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观理念。

1.创新驱动发展是动力。创新驱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破解了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贡献。2015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创造性地提出创新驱动的重大举措,取代了以往经济体制下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为推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开创了新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实践特点出发,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强调科技创新,以自主创新推动全面创新发展。

2.开放发展是手段。目前我国已逐步形成了高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化对外开放新格局。2012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开放发展新理念,他强调:“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理性阐释了如何实现发展中内外联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观思想,构筑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创新了对外开放的新体制,将开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这一重大原则,积极主动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国际发展新趋势和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提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科学论断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内涵。我国近几年在全球化经济治理过程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双向开放战略、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度性话语权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发展观指导中国经济实践的创新。发展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化趨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让我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

3.共享发展是目标。共享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机会,共同享有同国家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机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共享发展理念奉行“以人民为中心”主体观思想,以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发展目的,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局势,需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高效的经济公共服务、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真正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迫切的现实需要。

三、以“两点论”为范式的唯物辩证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遵循唯物辩证法,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发展的哲学土壤。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秉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指出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又强调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有效制度载体,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并且明确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共同发展。这些新论断既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又紧贴我国经济发展实践,适应时代要求,做出了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

2.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又兼顾多种要素共同参与分配。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破解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在新常态历史条件下,为避免我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清了发展脉络,既要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既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超越了传统计划经济和西方市场经济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明确了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统一。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孤立的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否定政府作用;或者用政府作用取代市场作用,这种科学地理性判读和智慧选择是对市场万能论和政府万能论的哲学消解。

4.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环境中,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政策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探索,形成了系統的认识。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发展壮大经济与社会事业,一方面应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点上,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参与国家双向开放、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扩大对外援助规模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5.既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关注需求侧管理。习近平在系列讲话中指出,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主要矛盾在供给侧。”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在于供给侧方面,但也不能忽略需求侧管理。现阶段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须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适当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着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要义的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之一,强调生产力的基础性作用,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就是首先要建立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之一就是彰显对生产力的研究,这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的发展脉络是一致的。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历史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就是要建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保护生产力的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确立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七大提出,改革开放的首要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只有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市场经济有序纵深发展。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对生产力理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在2013年5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他提出了“保护生产力”也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这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在当代语境的科学表达,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唯物史观的哲学思考。他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相容,这种状况如不从根本上改变,必将严重影响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重要性。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切实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语境。

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方向的认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首要观点就是实践。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粹,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始终关注用哲学思维对社会主义本质、市场经济、经济新常态、经济发展规律等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实现了自我完善和发展。其理论创新就是认识的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根源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

传统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核心理论,不适用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紧密贴合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和时代特点,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发展的方向。习近平强调:“中国经济学研究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汲取丰富营养,还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了时下各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导作用的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修课,新形势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不断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命题的认识,在学理性和系统性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范畴。

1.凝结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否定了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论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也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只有贯彻这一重大原则,才能形成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正确概括,明确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确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重要论断,深刻表明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完善。

2.凝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结合。它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相背离,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合理方法和手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牢牢坚守社会主义本质,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大贡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不断加强,宏观调控体系逐渐完善,推动市场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十八大鲜明提出,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效缓解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发展矛盾,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理论的认识层次。

3.凝结对经济新常态的新认识。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他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指出经济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速度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动力转换和经济质量效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做出的重大研判。

4.凝结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客观趋势,在一定社会形态中起基础性、支配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揭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机统一起来,聚焦于科学揭示当代中国发展规律,不断得出新认识、丰富新内涵、进入新境界。”十八大以后党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四个全面”布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五大发展新理念、供给侧结构改革、精准扶贫等,是关于发展规律的思想凝练与核心内容,蕴含着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实践逻辑,深刻反映出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演变充实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伟.在新实践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6-08-01.

[2] 孔伟.“政治经济学哲学基础的创新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11,(4).

[3] 张雷声.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N].人民日报,2016-02-29.

[4] 王红茹.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中国经济周刊,2016,(1).

[5] 张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6-02-23.

[6] 王朝科.正本清源: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EB/OL].光明网—理论频道,2016-01-06.

[7] 张占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拓展[J].人民论坛,2016,(1).

[8] 刘德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特质[N].人民日报,2016-07-11.

[9] 李后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N].四川日报,2016-01-28.

[10] 于顺弟.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N].广西日报,2012-04-05.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2] 逄锦聚.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改革发展问题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 报,2016-08-09.

[13] 洪银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16-08-31.

Abstrac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tains a rich and profou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rxist philosophy,it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hilosophy of guidance and support.Marx in“Economics Philosophy Manuscript in 1844”,clearly pointed 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economics,in-depth study of the new situation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Chinas economic problems,the selfless contribution of Marxs political economics philosophy wisdom.The speculation and discourse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ics theory of socialism China characteristics,is built on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dialectical materialism,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epistem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hilosophy basis.

Key word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olitical economics philosophy;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哲学
来不及生产力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式微了吗?
《导言》和《序言》的区别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版座谈会综述
幽默哲学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