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经济的物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7-09-05 11:38项昊洁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物流业发展建议

项昊洁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物流业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的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也被视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风向标。现代物流与县域经济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发挥县域物流的经济效应,推动物流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对县域资源整合、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流业;县域经济;发展产景;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4-0057-0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四流活动(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也日益频繁,使得市场竞争越加激烈,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正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的重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也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风向标。

一、桐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前景

桐庐自225年置县,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七十余年历史。据《方舆胜览》载:“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全县总面积1 825平方公里,地处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中东部,钱塘江中游流域,东接诸暨,南连浦江、建德,西邻淳安,东北界富阳,西北依临安,距杭州市区91公里。

(一)政府高度重视

政府自2001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现代物流业被列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该行业的统计调查制度被提到了批准。

随着这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了中央及地方部门的重视,并陆续推出了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规划及政策,加快了现代物流业的前进步伐。浙江省在2003年颁布了《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杭州市在2006年1月编制了《杭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且同年11月提出了《关于杭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在杭州市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桐庐政府在2006年4月发布了《关于印发桐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桐政[2006]1号),并重点指出一个发展目标,其主要内容包括:融入沪杭大都市经济圈,建设高效物流网络,培育物流中心。

(二)区位条件优越

桐庐县是杭州市西边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桐庐的交通区位条件越发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经过桐庐的交通要道众多,比如杭新景高速公路、杭黄铁路(建设中)、320国道、05-16省道、20、23省道等,交通便利快捷;与上海、宁波同属2小时交通圈。桐庐的水运也拥有先天的条件,水路的起点是新安江、兰溪江,直达钱塘江,通过京杭大运河中转可到达上海,还可以通过杭甬大运河抵达宁波港,经杭州火车站货物可到达全国各地方铁路网点。桐庐具有巨大的潜力发展成为直达物流和中转物流的中心。

(三)产业支撑和市场基础

桐庐县已形成由公路、水路两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据统计,截至2015年,桐庐经营货运代理的公司有50多家,全县的货运车辆有4 300辆,吨位达6 048吨;载货汽车1 262辆,吨位3 636吨;重型载货汽车441辆。全年完成770万吨的货运量指标,周转量26 842万吨公里。有营业资质的货船有241艘,36 099吨位。全年完成947万吨的货运量指标,周转量113 623万吨公里。2015年,全县货运总量为1 720万吨(含产品的重复运输)。

桐庐进出口贸易量大,经济稳步增长,在杭州市经济引擎的带动下,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大。全县针织纺织、皮革服饰、机电产业、医疗器具、箱包、制药、轻工制笔、机械加工制造、冶金加工等龙头产业发展情况良好。同时,产业培育、市场建设发展表现为集聚化态势,影响范围逐渐扩展。

随着杭州城市功能的优化改进升级,在“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指导下,许多的生产型、仓储型公司将由市区向周边县区布局,这也为桐庐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当前制约桐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因素

(一)物流资源缺乏整合

桐庐县以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主,资源分散,实力弱小。私营运输从业者构成了物流行业的主体,近年来业务量持续增长,不过从企业的技术、资金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来看,并未达到现代物流企业的资质要求。

现有的物流资源比较分散,缺少组织服务的中介机构,物流一体化经营难以运转,物流资源利用效率还需提升。

人才和资金同样比较短缺。桐庐县现阶段缺少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人才,也缺少企业层面的组织运营人才,而操作技术人员更是十分紧缺。

(二)物流设施亟待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得物流系统运营效率低下。近些年桐庐县路基建设投入大,公路货运比重持续加大,道路养护的成本也相应提高。同时,由于河道疏浚、码头改善工程滞后,水运还不能很好地分担公路运输的压力,减少运输费用,需要提升物流系统的完整性和互补性。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足。现代物流的发展,必然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县域内的有序控制、规模化经营与县域间集中配送的衔接等,需要建立相关公共基础设施,如物流积聚的中转结点、布置配送网络等,以便充分发挥长程干线规模运输的优势与短程配送服务的快速、多批次、方便的服务优势,有效迎合消费趋势(批次多、价格低、服务优)的变化。

(三)物流模式有待优化

物流经营方式单一。现阶段物流公司是业务主要是运输服务,货代、配运、仓储管理等其他现代物流业务并没有同步发展。订单处理、包装、流通加工、代理货物保险等增值服务更是没有涉及。各类企业都满足于自给物流,缺少第三方物流业的培育土壤。

(四)物流政策尚需健全

政府部门对物流行业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乏可操作性,体制机制阻碍重重。工商界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现代物流业的作用,对政府制定的物流政策了解不足。

物流企業本身实力弱小,行业监管力度不够。物流公司来自不同行业,难以协调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三、推进桐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环境

1.完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桐庐应从更大的视角来审视地方现代物流的发展,从政府角度,要切实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管理,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统一现代物流统计体系,明确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各类市场主体。总之,就是要建立起一套权威、有效、统一的宏观物流调控机制,保证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2.健全现代物流发展政策。桐庐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要把现代物流列为桐庐县的重要发展产业,把桐庐现代物流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给予重点扶持。例如,在规范性政策方面,应出台适应桐庐县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规范和标准,发布有关管理条例和行业自律准则;在激励性政策方面,鼓励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企业进入,对现代物流中心、二级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重点企业在土地租借费、资金、财政、税务、注册登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3.加大现代物流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形成良好的物流发展氛围,需要政府、物流企业、物流客户等多方面的相互支持和共同配合。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宣传现代物流在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等层面的优势,比如开展沙龙、培训会议、专家研讨等活动,将物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宣扬物流企业的先进理念,介绍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典型案例,及时推广物流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加强桐庐县基础设施及物流节点建设

依据桐庐县经济增长状况,结合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可将桐庐县现代物流体系的空间结构确定为“一级物流中心—二级物流中心—直达配送站点”的三级结构模式。

一级节点是大型、多功能的综合物流中心,集聚了多行业的物流业务,是桐庐县现代物流的重要运输和仓储的聚合区,服务范围覆盖桐庐全县,还能发挥桐庐与外部物流交汇的枢纽节点优势。该节点的地址应选择城市周边郊区,减少对市区居民生活的影响,减轻市区的交通运输压力,因此,综合考虑交通规划、土地因素以及桐庐县工业用地南移、东扩等影响因素,一级物流中心选址应考虑凤川—江南工业功能区内。该区域紧依320国道及杭新景高速,处于城市内、外环线两侧。该区域有33.01平方公里,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占县工业总产值的52.38%。

二级物流中心作为综合平台,目的是为桐庐重点工业乡镇和各块经济区提供信息、仓储、运输、代理、交易等服务,是一级节点业务服务功能的扩展。根据区块经济特色,可在分水、富春江、横村三地建立二级物流中心,结合桐庐现代物流中心,构建发散型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分水镇是桐庐县的副中心城镇,“中国制笔之乡”,距县城30余公里,05省道和16省道交叉经过,交通便捷。富春江镇是桐庐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西南连浦江、建德,距离县城5公里,其产业以机械制造、水泥建材、服装布艺为主。横村镇是浙江省最早的乡镇工业发源地之一,其针织业在全省的外贸出口中举足轻重。横村镇距县城10公里,临近16省道,交通便利。

直达配送站点是县域整个物流体系的末端,能够收集物流需求且提供配送服务,可利用现有部分商业设施、仓储资源、专业市场进行功能优化升级,改善作业效率和降低物流费用。直达配送站点一般不安排物流用地,仅在已有的停车场、公共仓储以及各专业市场设置停车点、接货点,并借助物流信息平台共享服务信息。

(三)推进桐庐县现有物流资源整合

传统物流普遍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而现代物流的基本目标是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因而要达到此目标,需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从而降低物流系统的资源占用和消耗。首先,从企业物流资源社会化着手,大中型制造型企业拥有大量的物流资源,但普遍存在资源闲置现象,若能使其在服务本企业需求外,向社会提供服务,便可使得物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企业物流资源社会化;中小型企业要改进粗放型经营模式,将物料采购、仓储管理、流通加工、包装、运输作业、配送作业等物流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给专门物流企业,集聚物流资源,培育第三方物流。其次,在物流园区、配送中心选址时,根据全县道路枢纽发展和规划,高效利用已有场站仓储设备资源,发挥现有物流存量资源的效用,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最后,优化物流路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开展多式联运,发挥资源消耗量少的物流通道的节约功能。

(四)注重桐庐县物流人才培养及引进

人才是目前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可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和协会的作用,采用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培训教育及在岗培训等,分层培养,为物流市场提供多样化的物流服务人才。结合人才引进和本地培养,紧跟时代步伐,建成高效的现代物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首先,发挥职业学校及高职院校培养物流人才的作用。鼓励县内职业学校、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现代物流专业及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及管理人才。其次,发挥物流企业培养内部人才的作用。企业积极从外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内部人才的培养。选择那些岗位接近和知识结构接近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进修等形式,为物流企业及时提供急需人才。对企业里一些业务精、能力强、干劲足的骨干,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定期组织座谈、调研,到各部门轮换工作,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善管理、懂技术、会营销的中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最后,积极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可通过建立物流业人才引进机制,利用多种人才引进手段,及时地引进一些善于管理、经验丰富以及视野国际化的物流专业运营人才,从而为企业增强物流专业水平和竞争力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海峰,武兰芬,张丽立.发展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9):71-73.

[2] 卢仁山,赵海峰.现代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商场现代化,2005,(10):74.

[3] 姜悦学.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9):70-71.

[4] 唐建民.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134.

[5] 姜华,陈功玉.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J].东南学术,2006,(5):70-74.

[6] 朱坤萍.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J].河北学刊,2007,(2):168-171.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物流业发展建议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探讨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