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融资与收益研究

2017-09-05 06:53何海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融资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文化产业

何海辉

摘 要:深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沃土,在国内率先实施了“文化立市”战略,拥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这一角度展开研究,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 BCC 模型对深圳的文化产业融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的文化产业在融资方面处于规模收益不变,完善其金融支持体系十分必要。同时,从不同方面提出完善深圳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资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4-0092-02

一、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

在独特的“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模式下,深圳的文化产业已连续多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占GDP的比重已达10%。2015年,增加值1 757亿元,占全市GDP的10%,增长13%。而到了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 949.7亿元,增长11%,占全市GDP继续保持在10%,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引擎和助推器。

1.文化产业和基地建设蓬勃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带动了数码产品、珠宝、服装、家具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政府的有力引领和推动下,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采用行业集聚、区域集群、空间集中等发展策略,建立了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田面“设计之都”、F518创意园等4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

2.总体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深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沃土,在国内率先实施了“文化立市”战略,先后出台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十二五”时期,深圳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总部经济型项目的落地生根,不断壮大深圳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和竞争实力。

(二)深圳市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制约因素

深圳市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表现为财政政策全面,扶持力度大。近十年来,深圳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市财政安排3亿元,各区财政合计安排5.5亿元。2011—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投入 21.43亿元,扶持项目2 352个。

二、模型设计与分析

为了对深圳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分析,本文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BCC模型对深圳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对目前深圳市的文化产业融资效率进行综合性的述评,揭示融资与收益的关系,为政策制定提供合理依据。

(一)模型构建与指标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方法是运用数学工具评价经济系统生产前沿面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它适应用于多投入多产出的多目标决策单元的绩效评价。在数据包络分析中,常用的模型是Charnes等人于1978年提出的CCR模型和Banker与Charnes及Cooper在1984年提出的BCC模型。两者的区别是前者假设生产过程是属于固定收益,即当投入量是以等比例增加时,产量以等比例增加,然而实际的生产过程亦可能属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者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为了分析决策单元的规模报酬变化情况,采用可变规模的BCC模型衡量真实的生产活动更为合适。

人才和资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影响因素,同时鉴于相关数据收集的可获得性,因此本文选择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与文化产业资金规模这两个因素来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文选取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单位:万人)、文化产业融资资金规模(单位:亿元)作为输入指标,文化产业总产值(单位:亿元)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作为输出指标,进而建立起合理的决策单元(DMU),从而对目前深圳市的文化产业融资效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本研究为避免模型最终的分析结果受到统计数据测量误差的影响,对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如表1所示)。

(二)模型结果及分析

当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2.1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时,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深圳、北京、上海的综合效率为1.000,可以认为深圳、北京、上海在文化金融方面的建设相对全国其他地区是完善的并富有效率的。深圳文化产业的纯技术效率为1.000,这说明深圳文化产业的纯技术效率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其对投入资源的使用是有效率的。深圳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率为1.000,這也说明现阶段深圳的文化产业和金融的融合促进发展过程还有提升空间,构建新的或完善已有的文化金融体系仍然存在充足的必要性。深圳的文化产业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这表明了深圳的文化产业继续增加一个单位的融资规模能够带来一个同等的边际收益,而北京和上海目前也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因此也可以说,下一阶段谁能有针对性的实施促进报酬从不变到递增的具体措施,谁就赢得了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的先机。

三、完善深圳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探索财政引导机制,创新财政扶持政策。前述的数据包络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财政支持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要注重引导、以点带面,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同时,要分类指导,认识到文化企业在功能属性、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实行差异化的财政扶持政策。

第二,提高财政投入比例,优化财政配置结构。加大财政中文化投入的比例,重点支持文化服务条件和文化服务设施的改善以及文化创意的涌现等,建立制度化的政府公共财政资助补偿机制,注意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借助于公共财政建立规范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力量,运用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强化文化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功能,扶持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园区。

第三,创新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金融机构是发展文化金融的主体,深圳可发挥引导作用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放宽文化金融领域的市场准入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投资主体、信贷政策方面、上市融资等方面加强扶持和引导,建立良性有序的投融资机制。

第四,构建“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就深圳而言,要实现现阶段的规模报酬不变到未来的规模报酬递增,更好地实现文化产业的融资效益,要构建“文化+金融”服务体系,为金融机构介入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和一条龙配套服务。包括版权登记、资质认证、资产评估、经纪代理、保险抵押等,降低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本和风险。

四、结语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却缺少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尽管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资金问题是限制目前文化产业更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新形势下,加强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对深化深圳乃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有着重大意义。加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能够极大地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能够实现金融与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通过金融手段服务文化产业的模式创新和文化产品的开发创新,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卫·海默哈夫.文化产业[M].廖佩君,译.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6.

[2] 陈能军.“文化+金融”不是机械合作,而是新的产业动力机制[N].南方都市报,2016-12-06.

[3] 陶君道.金融支持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10,(5):12-17.

[4] 蔡尚伟,钟勤.对我国发展文化金融的初步探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5):150-155.

[5] 西沐.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架构与视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5):50-57.

[6] 郑棣,冯结兰.發达国家文化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4,(7):172-177.

[7] 张苏秋,顾江.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风险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6):53-58.

[责任编辑 陈丹丹]

猜你喜欢
融资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长株潭地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效率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融资效率研究
基于组合评价法的企业融资效率动态综合评价
中国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和技术差距研究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基于DEA模型的沈阳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