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湾物流业发展分析与前瞻

2017-09-06 01:02李应博刘秋雅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

李应博+刘秋雅

一、台湾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

台湾物流业起步较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多部门体系。台湾物流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1990年代以前为1PL(first-Party Logistics)和2PL,即从公司内部的物流部门、机能,到委派专业的仓库业者与运输业者从事物流。1990年至1998年前后进入3PL时代,即2PL业者通过增加新物流服务与整合其他相关物流运作,来进行one-stop。物流以实际资产投资或策略联盟方式来拓展其物流服务,强调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1999年到2004年期间为专业物流企业经营模式成熟阶段,更加强调精致物流服务以及对企业整体战略的贡献。2005到2013年,强调提供产业国际物流与转运中心的物流服务型态。2014年后,全球自由贸易港(区)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的机会之窗,台湾物流业开始关注跨境电商、分享经济以及智慧物流。2014年台湾电商交易额就已经达到10069亿新台币,年增长速度14%。当前,消费者需求型态发生改变,使得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全球物流产业结构。2015年全球交易额达到1.8兆美元,较前年成长17.6%,台湾物流宅配市场粗估于2019年时将达每年300亿台币。全球物联网生态链以及相关科技逐渐成熟,如大数据、宽带行动网络(4G/5G)及云端运算与服务,也成为物流产业结构改变的一大推手。智能化成为物流自动化系统设备产业的最新亮点。

世界银行物流业绩效报告(2016)显示:2016年台湾的物流业竞争力排名全球25位,其中物流服务和及时性两项指标排位靠前,而通关效率、基础设施、国际运输和货物追踪四项指标的排名低于总和排名(参见表1)。

全球竞争力报告2016显示:台湾交通服务有效性与质量排名全球15位,而2014年指标位12位。交通基础设施排名全球16位。这两项指标是反应经济体贸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在这方面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台湾物流产业统计方面,由于台湾交通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全面、持续,能够比较可客观地反應台湾物流业整体发展情况,因此本报告主要采用这个统计口径加以分析 。根据台湾交通主管部门数据,台湾整体物流业总收入从2001年的5750亿新台币,到2015年达到17381亿新台币(较2014年减少434亿元)。截至2015年底物流业从业人员总计45.26万人。包括批发、零售、运输与仓储在内的四个物流行业的台湾注册的企业共计达到47692家。

图2显示,台湾物流业近几年总体上稳定在1万7千亿元新台币左右,2015年略有下降。但盈余部分过小,物流业支出较大。在总收入中,邮政、航空、海洋、汽车运输和铁路五个物流行业收入占比较高。在台湾成长性最好的10大服务业中,仓储货运业成长性较好;而岛内倡导的智慧生活理念则改变了社会消费习惯,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和共享经济的融合,促进了台湾物流业内需转为外销。高科技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则带动了台湾物流业信息化和科技化。

二、政策推动

2010年,台湾经建主管部门统合行政机构各主管部门,提出了《国际物流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确定了“提升通关效率”、“完善基础建设”、“强化物流服务”、“促进跨境合作”等四个发展主轴,并确定三个发展目标:提升国际物流核心竞争力,推行关、港、贸跨部会整合,强化台湾企业的全球运筹能力。ECFA后,开展台湾经贸黄金十年,到2020年把台湾打造成为亚太区域物流加值及供应链资源整合的重要据点。

三、物流业发展特点

台湾传统物流1960年代开始,包括原料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物流。绿色物流是近年来新兴的物流模式,与传统物流?同之处在于,绿色供应链导入一系列的绿色概念。绿色供应链 (Green Supply Chain) 系指产业在生产、加工和运送的过程中,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之危害,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1.产业链较短,经营规模差异大

岛内物流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资本额5000万新台币的企业最多,船舶企业的规模主要在1000万新台币,企业员工平均为100人以下。台湾物流业以大荣货运和东源物流为龙头企业。为在限定时间内提供优质、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岛内物流企业在信息服务、流通加工、进出口承揽、报关、保税仓和宅配等增值服务环节,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同时,物流企业面对国际物流业竞争,对物流网络化和技术化改造也在进行当中。尤其是全球数据处理和网际网络整合系统发展迅速,以及无线射频辨识(RFID)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得岛内物流企业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跨境电商业务蓬勃发展,如东盟国家网络零售市场已上看70亿美元,另根据统计,2015年中国大陆物流市场达到人民币1兆元,前景商机相当看好。在台湾物流发展方面,许多大型集团纷纷跨足该产业,如2014年霖园集团透过旗下企业神坊信息与永联开发建设投资,成立永联物流开发,预计在五年内投资金额达新台币600亿元,兴建全台北、中、南共五处物流园区,并将建置超过100万平方公尺之仓储楼地板面积,同时引进制造、流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台湾物流供应链水平。

2.三大主要物流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岛外物流为主

(1)仓储货运业

物流企业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但岛内土地成本高,因此仓储物流需要布置在交通节点位置。无论是在初期投资,或因业务拓展,都需相当一定数量的运输机具,对于物流业者而言,这是必要的投资成本。图6提供了台湾各地区仓库使用率情况。台中仓库使用效率最高。

仓储货运业的代表企业包括全台物流、新竹物流和裕利股份。近五年来,全台物流、新竹物流稳坐前三名。岛内便利商店众多,对货物配送服务需求量较大。新竹物流主要市场在台湾,其客户群80%是B2B客户;18%是B2C顾客,以网络、电视购物、直销业为主;另2%是C2C顾客,提供与其他同业的差异化服务。目前与新竹物流合作的电商通路已超过15间,包括知名的阿里巴巴天猫超市等。2015年首次位于首位的裕利股份,从事各类药品物流配送及销售业务,负责经销配送国际知名医药及医疗保健厂商的产品,是岛内第一家通过ISO-9002认证的药品物流公司。其营销通路遍及各公私立医院、诊所、药局与卖场通路等,其中医院通路占营收比重约70%,剩余30%则包括诊所、药局及卖场通路等。捷盟行销在2012年营业额达到了620亿元新台币。岛内仓储货运业前10大企业今5年排名如下。参见表4。

2013年,台湾冷链货物贸易值较2008年增加31%,增幅高于非冷链货品8.9%。岛内各港的仓库使用率约5成,台湾目前看好低温物流产业进岛。

(2)航运业

据中华征信所《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数据显示,除阳明、万海、长荣等海运三雄稳坐台湾前三大外,其他航运业者近几年多在榜上来来去去。长荣及阳明均为CKYHE海运联盟成员,而该联盟合约效期即将于2017年到期,加上联盟成员韩进海运面临破产危机,加速联盟内成员另寻出路。其中长荣海运2017年将与法国达飞、中国远洋及香港东方海外等四家业者合组新联盟“大洋联盟”,因此航线重新布局,先是在2016年10月宣布启动以色列航线,抢进以色列、希腊、亚得里亚海等直航商机。阳明海运则是在2016年5月宣布与德国最大航运业者赫伯罗特等六家业者合组“The Alliance”,预计2017年4月开始运作,合作期间至少5年。阳明海运2016年亦陆续开辟了中国大陆、泰国、越南等三条航线,且赴西班牙设立公司,欲积极开发欧洲市场。表6为台湾航运业前10大排名。

表7提供了台湾当前经停的航线。台湾希望在与大陆二线港口方面加强合作。大陆沿海港无亚欧航线(如福州)、亚美航线(如泉州及温州)者,进出欧美货物许油其他港口转运,台湾地理位置接近,且有往来航线,具有成为转运港的可能。中国大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台湾提供更多的物流机会。

(3)运输辅助业

运输辅助业包括:旅行社、报关业、船务代理、货运承揽等业者。目前中国大陆旅行社逾36,000家,其中仅有10%拥有承办中国大陆居民出境旅游资格,因此多家台资旅行社争相申请营业执照。如雄狮2016年初取得福建居民入台团体旅游及大陆开放来台自由行的47个城市民众来台自由行业务营业执照,为第一家获得中国大陆入境出境赴台旅游承办之台资旅行社,2016年已承接东南汽车公司、中国大陆直销业等千人团体赴台旅游。

2016年华航也出现史上头一次大罢工,多数业者营运成长趋缓,部分业者甚至出现衰退。新加入业者除2015年的五福旅行社、2014年的山富旅行社外,雄狮、东南、灿星、凤凰多年来均在TOP10业者排行榜上。2015年各家旅行社营运都尚可维持成长,其中雄狮营收超过200亿,东南、五福、山富、凤凰等旅行社业者也都维持成长,唯一出现衰退者为灿星旅行社。参见表8。

两岸高速客货轮出口量减少,但金额增加了,因产品结构改变,高单价产品载运比例增加。参见表9、表10。

3.电子商务与物联网迅速兴起,塑造物流新业态

随着网络经济的兴起,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业发展迅速,MIC数据显示:岛内电子商务年成长率为15%~20%。新竹物流公司的主要客户为B2B客户,18%是B2C业务。以网络、电视购物和直销为主。台湾物流仓储业发展快速,国泰人寿在桃园建立了物流仓储中心,亚马逊公司业投资了139亿美元建立了物流仓储中心。技术方面,由于货物运输种类逐渐增加和电子商务市场的迅速崛起,车在电脑与RF扫描器,以及手持PDA、GPRS的通讯模组应用,促进了台湾物流业的e化。

物流企业在B2B、B2C 以及C2C 市场皆有涉猎,但各自擅长的领域约略不同,例如统一速达主攻C2C,而新竹货运则是B2B 以及B2C 市场。近些年来,对物流自动化设备以及IT 技术的需求性逐渐增加。如新竹货运在2000 年与日本佐川急便签订20亿元的技术合作约,以技术合作的方式提升专业化及国际化。

4.物流业相关行业创新绩效逐步体现

台湾物流业研发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导入先进物流设备,如发展智能型保鲜容器,提供多品种、小批量商品保鲜的安全独立空间;结合射频识别、感测组件发展物流辨识与追踪技术,保障货品品质;运用自动化技术提高货品搬运效率,强化服务效能。

二是发展多元创新营运模式,如聚焦技术缺口,发掘全球科技化应用商机;发展多温共配、以柜代仓等多元创新营运与服务模式,开发台湾物流业差异化服务市场。目前在物流搬运车辆、物流应用系统、输送与仓储设备等自动化物流设备、包装设备与技术、容器与耗材、物流科技应用、建筑材料及设备零件、物流供应链与冷链物流、物联网科技与应用方面都是物流技术重点。

三是运用云信息平台,如建立全程监控管理机制,获取商品流通各节点与流程状态信息;提供物流业多元高阶云端服务,降低单位物流成本。台湾官方推动整体物流科技化,从导入先进物流设备、应用云端信息平台、发展多元创新营运模式三面向切入。导入先进物流设备方面,将结合RFID、感测组件,发展物流履历与辨识追踪技术,并应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物流搬运效率。将应用云端信息平台方面,打造全程监控管理机制,提供高阶云端服务,建立共享分享平台,降低投资与作业成本。与此同时,将着重培育提供物流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全虹物流,目前主要服务客户除了原有的B2B电信业者,更与集团内在线购物平台GoHappy亚东电子商务、远传EStore、Friday购物网、Newegg新蛋全球生活网、SOGO Istore在线购物合作,提供高端3C产品、时尚精品、专柜品牌与美妆商品等多通路配销的物流服务,是目前台湾第三方物流少见可以同时融合大B2B与多样化电商B2C服务企业。

“冷链物流”技术方面,2011至2012年度陆续推动冷链物流提升发展,在食品加工、农渔产品、中西药跨国流通上营收17亿元,冷链物流整体上获利2亿元。两岸冷链合作至今已签署三十一项合作案,投资与采购(规划、建置)费用约达新台币14.6亿元。近年来两岸企业逐步构建出城市、城际、跨岸之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包括冻结机、蓄冷箱、蓄冷片、行动设备、RFID辨识传感器等各项蓄冷与监控技术,提供实时查询云端平台,维持台湾冷链物流软实力,并布局大陆冷链物流市场,建立规模化竞争力、转战全球。台湾近期推出的“自由经济示范区”推动政策,以六海一空自由贸易港区为第一波推动主轴,第一阶段锁定在智慧运筹、国际医疗、农业加值及产业合作等四项优先示范产业。支援区内外客户各项商流、物流、金流活动;建立云端e化服务,提高货物进出口运作效率;强化跨区连结与区内外连结,试图以吸引产业根留台湾、外商加值基地设于台湾,并推动产业运筹全球。

5.对外合作重点聚焦在港口物流大型化和打造智慧物流园区

近年来,全球经济结构性变化使得亚太地区扮演重要的成长动力来源,北美与西欧之跨国企业为了在亚太地区建立其区域营运基地,因此居亚太地区重要地理位置的台湾,纷纷来台设立据点或将台湾加入其国际航线一环。对外贸易量方面,虽然2015年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电机和电子两类产品贸易值和贸易量均呈现出逆差,而这两类产品均曾是台湾最主要的出口产品。

台湾的港口与船舶均呈现大型化趋势。2015年台湾每船货柜装卸量比2000年总体增加24%,其中高雄港增加了26.3%。在全球航线中,台湾平均每船运能比香港高出25.7%。

总体展望看,台湾物流业发展基础好,地理区位优势突出。因此物流业发展的空间较大。台湾当局在研究物流业发展策略时,整体的政策主轴分为两条。一是基础设施大型化。台湾当局希望充分利用船舶大型化、海运货物货柜化和较好的区域集货能力来促进物流业发展。一是物流贸易的国际化。臺湾希望增加投资来提高装卸量、并与大陆二线港口合作。通过国际航线、转口货物贸易、低温物流、鼓励迂回性航线和港区的前店后厂产业转型。我们未来预期:在此基础上台湾当局希望通过加入各种国际性协定来获得物流发展机会的可能性非常大,应做好风险预估。

猜你喜欢
物流业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