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生暑期赴大陆实习渐成趋势

2017-09-06 01:05刘明赵文涓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陆大学生企业

刘明+赵文涓

又到一年“实习季”

最近几日,一纸招募计划在台湾校园引起轰动:2017年赴大陆银行暑期实习,时间为期24天,由大陆排名全球领先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合计提供上百个实习名额,机票、住宿由实习单位提供,实习生享有每天人民币100元的补助。报名学生只要递交简历和教授推荐信,经过审核便可录取。不只免费,而且一落地就有人接待,入住三星级酒店,还按日领津贴。

这四大银行资产占大陆金融资产比率达75%以上,至今仍是左右大陆金融活动的关键力量。“大陆银行能给他们实习……,这些机会是很少的,表明大陆在这方面是下很大决心的。”一位台生激动地说道。

每年7月,正是大学放暑假的季节,也是台湾许多大学生选择到企业实习的好时候。通过这种实习活动,不但能够将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更主要的是通过接触社会的人与事,在工作中了解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企业的基本业务有一定了解,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取得更多经验,在企业领导和同事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也为毕业后求职、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据台湾媒体报道,随着近年来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台湾经济不断萎缩萧条,有越来越多的岛内大学生利用暑期来大陆参加企业实习活动,成为越来越有热的新趋势。以2016年暑期为例,就有近3万名台湾大学生到大陆21家银行、数百家大陆国企和民企,以及上千家台资和外资企业从事为期45天的实习工作,其规模、广度都是历史上头一遭。

以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与大陆台商协会共同主办的台湾大学生暑期赴大陆实习活动为例,共有近200位来自台湾大学、新竹交通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岛内29所高校的大学生,以及一些正在攻读研士、博士的研究生,根据意愿分为12组,前往北京、天津、广东、深圳、花都、惠州、上海、苏州、昆山、无锡、嘉兴、福州等城市的台资企业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这些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修习餐饮业、营销学、国际贸易、工业工程、化学材料等专业,实习岗位也主要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

这项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0届。作为组织方,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与大陆台商合作,捐赠相应赞助款,用于岛内学生到上海来回机票开支、在大陆期间交通花费、外聘辅导老师费用等,另外免费提供实习期间的食宿。

除此之外,台湾学生仍需支付大约1万元新台币,用于实习前培训及成果发表等,可谓成本不低。但这并未影响他们赴大陆实习的热情,近几年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已先后组织数千名台湾各地大学生到大陆实习,大陆台商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其中,约有近300家台资企业为台湾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据悉,台湾大学生赴大陆实习前,需要经过家长同意、学校老师推荐、台商认可等程序,还要经过两天一夜的行前培训。这些“不惜代价”前来实习的台湾新生代大多数对大陆充满好奇。一位将要前往上海花之林人文茶馆总部实习的台湾学生告诉记者,“我对这边(大陆)完全不了解,想要有一个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她说,“我也会考虑毕业之后到大陆找工作。”

除了好奇之外,大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一个诱人的因素。台湾目前萧条的就业前景,促使不少岛内大学生开始将目光转向大陆。几年前从未想过来到大陆的他们,不少人现在都不排斥这个想法。

主办方表示,大陆是台湾未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毫无疑问学生们应该瞄准大陆。希望学生们通过实习了解大陆的台商企业、消费文化、生产经营模式,并吸取各地文化风情,拓展视野,学以致用,增加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台湾大学生提早做职业规划,学习台商的职业精神。因为很多台资企业招收员工都要求有大陆工作经验,这项活动可以及早帮助台湾学生获得此方面的经验。 大陆政府为台生实习提供便利

自2016年5月台湾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始终否定“九二共识”,使两岸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受到严重冲击,使两岸互信遭到破坏,企图挑拨两岸民众和社会对立。

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维护两岸人民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景,坚定和平发展红利造福两岸人民不动摇。习主席多次明确表示,要多听取台湾各界特别是基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台湾同胞的想法和要求,要坚定的将两岸同胞谋福祉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办好事,承诺继续加强两岸同胞交流往来,实施惠及两岸同胞的政策法律措施,扩大台湾基层民众受益面和获得感,让台湾同胞一起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愿意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让两岸关系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2016年7月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两岸大学生创客营”活动启动仪式上说:“大陆高度重视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的愿望,各地各部门积极出台政策,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实习、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目前由大陆有关单位组织的较有影响的台湾大学生来大陆暑期实习活动,主要有中国银监会与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共同组织的“银鹰计划”、由大陆中国科协主办的“玉山计划”等。据台湾媒体统计,仅2016年暑假,大陆就有21家银行机构,以及各地的国企、民企等向台湾学生提供了上千个实习机会,其规格、广度都是历史上头一遭。

以“银鹰计划”为例,这是从2016年7月首次开始举办的台湾青年学生赴大陆暑期实习交流年度活动,当时共有228名来自台湾淡江大学、文化大学、中山大学等6所大学的学生赴大陆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厦门、深圳等7个省市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厦门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为期三周的体验式实习工作。

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大陆银监会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银鹰计划”由全国金融青年联合会、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实施,得到了全国台企联、台湾金融研训院等机构的积极协助。通过实习,使这些台湾大学生初步了解大陆金融政策与银行业机构发展的现状和运行模式,熟悉银行相关业务。此外,还通过开展两岸青年联谊、参访大陆人文历史古迹、高新技术園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体验大陆互联网金融产品等系列活动,帮助台湾青年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阅历,进一步了解大陆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广阔市场空间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增进两岸同胞感情,增强民族认同感。

2017年准备继续实施的“银鹰计划”将为台湾青年暑期到大陆金融机构提供比上年多数倍的实习岗位。其中,中国银行和厦门银行分别挂牌成为“台湾青年学生实习基地”。大陆银监会希望通过“银鹰计划”这个平台,让台湾青年真实感受到大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实习、就业、创业有机整合,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再如由大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及台湾科技产业协会等共同主办的“玉山计划”,自2006年开始实施,每年都会在暑期接待台湾大学生赴内地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习活动,旨在让台湾大学生提前体验大陆职场,不但能够帮助台湾大学生了解大陆的科技、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状况,还能使他们在就业前就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得以亲身了解内地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现状,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文化脉络及发展传承,同时帮助他们探索提升自我能力和价值,实现个人成长发展。

实习期间,除安排不同领域的实习工作,还组织台湾学生赴社区访问、参加座谈联谊等活动。10年来,已累计接待台湾30多所高校上千名大学生到大陆实习.以2016年为例,共接待台湾实习学生95名,组织他们走进安徽江淮汽车制造公司“和悦”轿车生产车间,为他们与自主品牌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提供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2017年,“玉山计划”还将招收100名台湾高校实习生。2月份启动报名,申报人须为台湾居民,在校二、三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

台湾学生“前进大陆实习三大管道”

目前全台湾共有130万大专院校学生,其中20岁左右的大二、大三生是参加暑期实习的最大族群。而在大陆方面,与东莞、厦门等城市鼓励大学生创业不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白领工作为主,更适合推动大学生实习活动。他们参加实习以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确定到大陆实习的目的后,接下来该如何找职缺?一般从每年3月起,这些在校大二、大三学生便开始积极关注校园内张贴的各种暑期实习活动计划,备战抢机会。具体主要有三种方式,俗称“前进大陆实习三大管道”。

其一是参加由两岸相关机构主办的暑期实习活动,除可到前面提到的全国台企联、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台湾金融研训院等机构、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台湾科技产业协会咨询报名“银鹰计划”、“玉山计划”外,还可参加其他一些由台湾社团法人,如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简称杰青会)、远见育成孵化器等组织的赴北京、昆山、重庆等地企业暑期实习活动。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录取率较高,报名方便,不用和大陆学生竞争,由主办单位安排住宿,随团行动,不用过多考虑旅行住宿安排。

其次是自己找机会,如登录岛内各高校如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的职业生涯中心网站,可找到由大陆各省台办或政府组织的暑期实习活动。此外还可以求助台湾“104人力银行”、“应届生求职网”、“两岸就业求职交流平台”、“实习邦”、“TG实习狗”、“找实习”、“拉勾网”、“北京实习吧”等网上平台。

若想要体验最真实的大陆实习生活,也可不选择跟团,而是直接到大陆各大实习生招聘网找机会,或订阅大陆企业微信帐号,优点是能即时掌握最新发布的赴大陆实习机会,而且企业选择多,除了暑期实习外,也可自寻寒假期间和上学期间的实习职缺,与大陆学生直接展开竞争。

“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2016年参加在北京暑假实习的台湾政治大学财政系学生林博砚说,但前提是对大陆情况有一定了解,而且必须使用手机下载大陆流行的微信软件。大陆企业惯用“实习僧”、“应届生求职网”等征才网站招募实习生,微信上也有相关官方帐号,但是台湾学生惯用脸书,自然看不到这些信息。资讯不对称下,往往认为大陆实习机会很难找。

再有是找有在大陆工作或实习经验的学长姐介绍,如通过台湾各高校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校友会等,申请进入大陆全球前五百强企业实习,好处是有人推荐,可以深入了解外界难以获知的内情,而且可避免找到所谓“地雷企业”(即经营存在问题、无法兑现承诺的企业),表现优异者还可直接转任正职。

掌握企业招聘时机是必备的功课。通常,大陆企业从每年3月开始为期3个月的“春招”,暑期实习职缺也陆续释出。例如,百度固定在3月展开“实习生海内外招聘计划”,预计收800人,以直升正职为号召,至少得过三关才录取,甚至吸引来哈佛大学学生报名。

自己找实习,好处是更贴近大陆职场状况,但得自行负担租房费用,生活中若遇到问题,也得自己解决,这适合有过海外经验、主动性强的进阶者。

选择到大陆实习的原因

机会多,是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实习的主要原因。得到职场锻炼之余,还能得到一些收入。不过,根据大陆“前程无忧”招聘网的调查,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为例,除了少数在大陆的外商投资银行、管理咨询公司及律师事务所能够提供新台币4万元以上的实习月薪外,多数企业付给实习生的平均日薪仅新台币750元,有些还不到500元新台币,还不够付当地房租。

此外,大陆实习机会多,但企业水平参差不齐。3年前曾在阿里巴巴实习的台湾大学生陈德慧建议道:要避免遇到“地雷企业”,出发前除了搜寻实习企业资料,例如产业地位、财务状况,以及过去学生实习状况外,还可以上大陆著名问答网站“知乎”发问,多和在大陆念书、工作的朋友打听,设法“接地气”。

如此高强度实习,台湾学生必须把自己当正职,若只是想来度假,很容易吃不消。不过,若抱着先到大陆卡位的企图心,不少企业都提供实习转正职机会,只要表现好,等于取得进入大市场的门票。

重新认识大陆,留下好印象

当这群台湾年轻人进入社会的第一次职场体验就发生在大陆,他們看待大陆的态度又会有什么改变?

台湾媒体特意进行了连续跟踪报道。例如在北京招商银行实习的台湾淡江大学企管系学生陈新岚,这是她第一次来踏上大陆的土地,留下很好的印象。

她实习的招商银行分行位于北京西城区金融街。与同样来银行实习的大陆学生相比,台湾学生受到银行方面的更多优待,感觉来这边好像在当“贵宾”。

例如每到周末,银行会派专人陪他们,从游历长城、圆明园,到吃遍北京著名烤鸭餐厅。就连中国银监会团委书记也特地赶来与台生见面,鼓励他们毕业后到大陆就业、创业。

工作中,台湾实习生不像大陆学生那样,必须先从基层柜台做起,练习接待客户,而是直接到企业金融部门办公室里,和正式员工一起工作,直接观察银行最核心的业务。大陆学生见不到的大场面,台生反而轻易可看到。

陈新岚说道,除了起初看不懂简体字需要花时间学,其他文书处理工作并不难,每天五点半准时下班,不像同事得经常留下开会。若想加入,他们反而说:“实习生不用加班,你可以先走。

尽管这种“体验式实习”所学有限,难以了解大陆职场真实状况,但台湾学生对大陆各方面的进步仍感到惊讶,看到用微信支付就可以叫车、订餐、转账,大叹“台湾真的比不上”,普遍不排斥日后到大陆工作。

宁自付房租,也要到对岸见识

在大陆,由于互联网产业崛起,市场变动快速,民营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等,也爱用实习青年,一可藉此提早卡位人才,一是藉此带来脑袋新剌激。2016年3月,腾讯跨海来台招募社交用户体验设计部门实习生,看中的就是在自由文化养出的台湾青年,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

由台大校友自发性成立的微信大陆实习资讯群组,每天几乎都会公布企业招聘信息,一年多时间,就吸引超过300人加入。国际经济商管学生会(AIESEC)台湾总会干部谢佩融指出,去年通过该平台申请到海外实习的台生近百人,年增近两成,其中近40%去了大陆。

台湾媒体注意到,顶尖台湾青年希望通过实习取得进大市场入场券。即便每月自付新台币一、两万元在北京、上海租房也愿意。

例如2016年台湾记者到北京采访,就遇到一位放弃在岛内美国花旗银行暑期实习机会,选择到大陆实习的台湾政治大学学生,还有其他学生放弃在台外商提供的实习机会,选择到上海实习。

随着近年台湾学生赴大陆实习人数不断攀高,有些人已选择毕业后落户当地。以3年前阿里巴巴首度来台招募的20名实习生为例,目前有4位留在阿里巴巴工作。

对台湾年轻人而言,大陸向他们敞开实习大门,这是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

猜你喜欢
大陆大学生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大学生之歌
冰之大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