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探研

2017-09-06 02:18徐全燕
成才之路 2017年23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农村中学学生主体

徐全燕

摘 要:班级文化是一种风尚、一种传统,一种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创建班级文化要做到凝聚一种精神,创建班级形象;激发一种兴趣,打造学科文化;创设各种舞台,展示青春风采;构建多元评价,促进内涵提升。

关键词:农村中学;德育;班级文化;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1;G4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3-0009-0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多元化的经济和思维方式给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迁徙到常州。目前,坂上初级中学85%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针对部分外来务工子弟家庭教育的缺失、苍白单调、不和谐等情况,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凝聚一种精神,创建班级形象

坂上初级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初中,处于名校的包围之中,生源与办学条件缺乏优势。自2009年开始,学校提出“文化立校”的办学方针,首先从班级文化建設入手。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在富有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每年9月份开学,学校都要利用班主任沙龙下发《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并通过老班主任的经验介绍、具体方案的解读,及时对新班主任做好“创建培训”。随后,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围绕主题挖掘本班特色,通过班徽设计、班级精神和班级目标的提炼,营造励志向上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与教师共谋划、齐动手。班级文化的创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同时,学校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浓郁的竞争氛围也激发了各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见贤思齐的浓郁学风。

二、激发一种兴趣,打造学科文化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学校教师也在不断地反思学科教育的价值,关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关注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充分利用班主任的优势,在班级中开展具有特色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语文学科的班主任会努力在班级中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班级“读书角”放置班级图书,定期进行班级间的“图书漂流”;教室后方黑板下设置“优秀作业展区”,黑板报刊登学生各类作品;墙面定期更换学科辅导、学习方法、优秀学生作品等。期初制订创建书香班级的计划,学生个人自主制订阅读计划,读写结合,通过多种渠道的展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期末全校举行“采蜜成果展”,展览上可将班级书香计划、学生读书计划、师生读书笔记、原创作品、获奖证书等一一展示,以此评比书香班级。单调的教室变得充满生机和文化气息,很多班级的布置溢满书香、独具创意。

三、创设各种舞台,展示青春风采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创设十个主题月,由十位专任教师进行细致策划,组织团队在全校开展,将一味的说教变为多元的活动,将单一的班主任辅导变为“全员德育”。班主任都重视和学生密切相关的班级小舞台,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改变全校“定题式”黑板报模式,让黑板报成为宣传班级的“班刊”。每月出两期班刊,内容由班干部策划、全班征稿作为宣传本班的一个阵地。改变了班会由“班主任”主讲的模式,由学生分组策划、主持班会,全班共同参与。每周一节班会课,有的班级进行热烈的辩论,有的班级开展精彩的演讲,有的班级共同探讨班级管理问题……校园中处处有舞台,给予了每一个学生展示青春风采的机会。

四、构建多元评价,促进内涵提升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和手段,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和体系,实行动态化的评价。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分为两个时段,新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着手教室环境的物质文化创建。两个月后采取实地考察评比,学校领导及全体班主任、部分学生代表一同走进教室,听班级形象代言人阐释班级文化的内涵,切身感受班级文化氛围和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在此基础上各年级评选出“特色班级”和“最佳班级形象展示奖”。第二学期再次利用国旗下讲话、班级文化橱窗展等方式营造氛围,主题沙龙明确方向,激发师生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上的完善、提升;在“励志德育专题月”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时刻以最佳的行为表现来为自己的班级代言。学年末,根据班级文化墙面布置、校主题班会、班主任沙龙、主题月活动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选出年度优秀班集体。学校通过班级文化创建,系统地将班风、学风建设,上级部门的各类活动的深入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探讨与交流,学校励志德育活动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五、结束语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传统,一种行为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主任要围绕主题挖掘本班特色,通过班徽设计、班级精神和班级目标的提炼,营造励志向上的氛围。要通过师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制度文化,达到制度督行、严明纪律、学习有保障、思想自升华的目标,从而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搭建体验平台,提升学生素养,取得“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栩,张建霞.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15).

[2]曾泰.班班有特色:提升学校德育品质的重头戏[J].中小学管理,2014(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农村中学学生主体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