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腰骶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I特点分析

2017-09-07 00:04王姿丽杨长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2期
关键词:脊柱炎磁共振成像

王姿丽+杨长成

【摘要】 目的 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点, 以提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MRI平扫和增强的特点。结果 12例患者病变部位:腰椎10例, 腰骶椎同时受累2例。9例椎体形态基本正常, 3例椎体前缘轻度楔形变。5例患者椎间盘信号明显异常伴椎间隙轻度变窄。3例椎旁可见条状或梭形异常信号影, 位于椎前、两侧或椎体后方, 位于椎体后方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 脓肿局限, 没有流注现象。脓肿壁不规则强化, 中心不强化;4例椎旁软组织表现为增厚、肿胀, 未见脓肿形成;5例椎旁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4例表现为椎体表面不够平整, 边缘存在骨赘, 且相邻骨赘之间具有融合的倾向。3例椎小关节骨质破坏, 关节面模糊。结论 采用MRI对腰骶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脊柱炎;磁共振成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2.049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也被称为波浪热, 属于系统性疾病, 发病原因主要是感染布鲁氏菌。这种病菌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西北等畜牧区, 发病率较高, 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主要是由于这种细菌对脊柱产生侵犯造成。对于该疾病的诊断, 由于其和其他感染性脊柱炎存在较高的相似度, 给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MRI灵敏度较高, 在布氏杆菌脊柱炎诊断中效果显著[1]。本文收集12例经临床证实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I表现, 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证实, 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4~74岁, 平均年龄(45.2±9.6)岁。病程1~5个月, 平均病程(2.4±1.6)个月。所有患者均具有羊接触史, 存在活动受限、盗汗、低热等临床症状。

1. 2 方法 对12例患者均采用MRI检查。

1. 2. 1 实验室检查方法 对患者均行血清凝集试验检测, 滴度均>1∶160, 琥红平板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特异抗体免疫球蛋白(Ig)M/IgG (+)。

1. 2. 2 仪器及扫描方法 选用Philips Achieva1.5TMRI扫描参数:T1WI矢状位:TR/TE:400 ms/7 ms;T2WI矢状位:TR/TE:3000 ms/120 ms;T2WI压脂序列:TR/TE:3500 ms/80 ms;T2WI轴位:TR/TE:2000 ms/120 ms, 层厚5.5 mm。所有病例均行MRI增强扫描, 按0. 2 nmol/kg给予GD-DTPA静脉注射。

1. 3 评估病变受累部位、累及组织信号表现 本组研究中所有影像资料、影像诊断工作, 均由2位高资质的影像诊断医生进行。通过对受累部位、累及组织信号的判断, 总结布氏杆菌脊柱炎MRI特征[2]。

2 结果

2. 1 病变部位 腰椎10例, 腰骶椎同时受累2例。其中2个椎体受累8例, 1个椎体受累4例。

2. 2 椎体改变 9例椎体形态基本正常, 3例椎体前缘轻度楔形变。骨质破坏:8例边缘呈虫蚀样, 以椎体前缘相邻面为著;2例骨质破坏明显, 达椎体中后部;2例骨质破坏不明显。T1WI表现:低信号10例, 等、低混杂信号2例;T2WI表现:高信号8例, 混杂信号4例;T2压脂序例均为高信号。

2. 3 椎间盘破坏 5例患者椎间盘信号明显异常伴椎间隙轻度变窄。受累椎间盘T1WI低信号, T2WI不均匀混杂信号或均匀高信号, 且椎间盘髓核内“裂隙”样结构消失。

2. 4 椎旁脓肿 3例椎旁可见条状或梭形异常信号影, 位于椎前、两侧或椎体后方, 位于椎体后方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 脓肿局限, 没有流注现象。脓肿壁不规则强化, 中心不强化;4例椎旁软组织表现为增厚、肿胀, 未见脓肿形成;5例椎旁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2. 5 骨质增生 4例表现为椎体表面不够平整, 边缘存在骨赘, 且相邻骨赘之间具有融合的倾向。

2. 6 椎小关节病变 3例椎小关节骨质破坏, 关节面模糊。

3 讨论

3. 1 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病菌通过接触处的破损皮肤、黏膜或進食被污染的乳制品、肉类时传播给人[3]。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食欲不振、贫血、全身疼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4]。

布氏杆菌脊柱炎最容易累及腰椎, 对颈椎累及现象相对较少。本组12例病例中, 病变主要集中在腰椎, 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发生椎体感染在MRI中主要为分布连续, 在本组中连续性病变为8例, 占总体的2/3, 这与白玉贞等[5]的文献结果一致。

3. 2 布氏杆菌病病理学特点 布氏杆菌病理学特点分析中, 需要从急性期与慢性期两个时期分别分析。在急性期, 该疾病病理表现为弥漫性增生及多脏器炎性变化;在慢性期病理学表现集中在局部性肉芽肿。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炎, 无干酪坏死组织, 骨破坏与骨修复在病变早期即同时进行, 骨破坏较轻。文献报道, 布氏杆菌病常侵犯脊柱, 腰椎最常累及 [6]。

3. 3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I特点及相应病理学机制 布氏杆菌脊柱炎急性期椎体形态多正常, 呈长T1长T2信号, 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终板血液供给丰富, 是椎体感染最先累及的部位, 炎症进一步扩展到整个椎体, 椎体感染早期以炎性充血水肿为主, 尚无明显骨质破坏, 故椎体形态正常。当病程进入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时, 病变椎体骨破坏与骨修复同时进行, 造成椎体信号不均匀, T1WI多呈低信号, T2WI多呈混杂信号,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本组病例中, 9例感染椎体形态无明显改变, 仅3例椎体轻度压缩塌陷并脊柱后突。这与脊柱结核骨质破坏明显、椎体形态多异常所表现不同。endprint

布氏杆菌脊柱炎椎间盘常被破坏, 本组5例椎间盘破坏继发狭窄, 属于轻度狭窄。依据王波等[7]的研究, 可以将狭窄程度分为重度狭窄、轻度狭窄。重度狭窄指的是相邻椎间隙≥50%, 轻度狭窄则为<50%者。从该划分标准来说, 布氏杆菌脊柱炎属椎间隙<50%, 属于轻度狭窄。

布氏杆菌脊柱炎椎旁软组织常受累, 本组病例中, 7例椎旁软组织信号异常, 2例椎旁脓肿形成, 1例硬膜外脓肿形成, 脓肿壁薄厚不均且范围较局限, 一般不超过病变椎体范围。布氏杆菌感染脓肿壁主要以肉芽及纤维组织增生为主, 壁坚厚, 故脓液向周围流注受限、范围局限, 这与结核杆菌所致脓肿的形态有显著区别, 此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特征改变。

3. 4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①脊柱结核[8]: 结核菌素实验多为阳性, 疼痛轻微, 多发在胸、腰段, 脊柱向后成角畸形, 可呈跳跃性侵犯, 椎体明显变形, 病变信号多位于椎体后方, 椎体呈溶骨型破坏, 可以见到沙粒样死骨, 周围无增生、硬化;易形成椎旁脓肿, 脓肿壁薄而光滑, 且脓肿有流注趋势, 增强扫描呈现环形强化。椎小关节较少累及, 椎体边缘骨赘少见形成;②化脓性脊椎炎:起病急, 白细胞升高,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腰椎多见, 椎体边缘及负重部位均侵犯, 病变信号多弥漫整个椎体, 椎体形态可出现明显变化, 椎间盘可出现异常信号, 椎旁软组织较易受累形成脓肿, 可形成多个脓肿灶, 脓肿壁多厚而不规则。少见椎小关节受累, 骨赘形成少见。增强扫描病变椎体及软组织呈较均匀强化;③脊椎转移瘤: 多见于老年人, 多有原发肿瘤病史, 椎体常呈跳跃式破坏, 一般不侵犯椎间盘, 附件受累多见; ④脊椎体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无骨质破坏, 椎旁软组织信号多正常[9, 10]。

综上所述,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通过MRI检查可以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侵犯程度、范围进行评估, 但诊断准确率提高还需要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参考文献

[1] Solera J, Lozano E, Martinez-Alfaro E, et al. Brucellar spondylitis: review of 35 cases and literature survey. Clin Infect Dise, 1999, 29(6):1440-1449.

[2] 吴伟, 刘博, 刘昭, 等.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比较影像学分析. 中国美容医学, 2012(14):139-140.

[3] Lodermana HP, Schweitzer ME, Morrison WB, et al. MR imaging findings in spinal infections: rules or myths? Radiology, 2003, 228(2):506.

[4] 杨新明, 石蔚, 杜雅坤, 等.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 (4):522-525.

[5] 白玉貞, 韩晓东, 牛广明, 等.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 MRI 表现 .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31(1):96-100.

[6] 张建, 李晶, 张继军.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特征分析. 新疆医学, 2015(7):858-861.

[7] 王波, 刘海鹰, 王会民, 等脊髓型须椎病患者椎间 隙狭窄程度与须椎不稳的关系.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4, 14(9):12-14.

[8] 姜广擎.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误诊为腰椎结核6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28):6942-6943.

[9] 杜玉峰, 李冬梅, 任学东.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MRI表现.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9):72-73.

[10] 王松, 朱廷敏, 冯锐. 20例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MRI诊断特点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12):132-133.

[收稿日期:2017-05-09]endprint

猜你喜欢
脊柱炎磁共振成像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核磁共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腰部持续晨僵,小心强直性脊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