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的思考

2017-09-08 03:03程百川
金融发展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套期期货市场期权

程百川

农产品期货是世界上最早上市的期货品种,我国期货市场也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于农产品期货,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上市交易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21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其中交易最活跃的是白糖、菜籽粕和豆粕等品种。

一、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基本情况

(一)市场规模

2016年,我国农产品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为14.37亿手和62.36万亿元,相较2015年同比增长23.96%和27.98%,占全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的34.73%和31.87%,其中交易最活跃的是豆粕(成交量、成交额为3.89亿手、11.18万亿元)、菜籽粕(成交量、成交额为2.46亿手、5.78万亿元)、玉米(成交量、成交额为1.22亿手、1.91万亿元)和白糖(成交量、成交额为1.17亿手、6.97万亿元)等品种①。

我国农产品期货交易规模占比较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一是农产品期货上市品种多、交易可选择范围广,我国商品期货共上市46个品种,其中农产品期货21个,占比45.65%。二是套期保值需求驱动期货交易。以油脂油料行业为例,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油脂油料行业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显著,为应对价格波动风险,国内企业在美国进行大豆采购一般采用“期货价格+基差”定价,在国内进行豆粕、豆油销售时也主要采用“期货价格+基差”定价,这就催生了大量油脂油料企业及下游企业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三是受投机需求影响,部分农产品现货的产量、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吸引了较多投机资本。以白糖为例,市场价格自2011年进入下降通道并于2014年见底,产量也明显减少,从2015开始现货价格稳步增长,带动期货价格上升,嗅觉敏锐的资本通过期货市场进行投机交易,赚取利润,同时这种投机交易也为套期保值交易提供了对手盘,共同促进期货交易市场不断壮大。

(二)功能发挥

由于期货交易透明度高,参与者众多,市场流动性好,通过期货交易形成的价格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供需情况和未来变化趋势,使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管理风险等重要经济功能,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具体到我国农业而言,一是增强主动风险管理意识,在交易所的大力推广、培训下,农户及相关企业对价格风险的主动管理意识不断增强,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粮集团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对冲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数十亿元,在粮食价格普跌、农业和粮食企业大量倒闭停产的情况下,中粮反而进入扩张元年。二是价格发现功能日益显著,现货贸易中豆粕、棕榈油等品种均主要采用“期货价格+基差”定价。三是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收益,“保险+期货”、“订单+期货”实现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转移,其中“保险+期货”2016年开展试点22个,品种涉及玉米、大豆和白糖等,中粮集团、九三油脂等企业运用“订单+期货”为玉米种植户、豆农和蔗农提供价格风险管理。

二、“保险+期货”模式开展情况

“保险+期货”是指农户向保险公司购买农产品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购买看跌期权,期货公司再在期货市场上复制该看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实现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转移和对冲,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在此过程中,期货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提供了参与方均接受的公开透明的价格体系,二是为模式对冲环节提供了有利场所。2015年,我国在玉米、鸡蛋等农产品上开展了“保险+期货”模式的探索,取得较好效果。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农业部、保监会、证监会、大商所等单位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积极贯彻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合作力度,推进“保险+期货”试点工作。

(一)业务开展

2016年大商所确定在东北地区开展12个项目的试点,包括3个大豆项目和9个玉米项目,以减免期货公司交易手续费的形式予以支持。大豆试点、玉米试点投保面积分别为23万亩、33.3万亩,投保量分别为3.45万吨、16.65万吨,参加农户分别为136户、4022户,合作社分别为2家、39家,平均目标价格分别为3734元/吨、1537元/吨,保费总额分别为614.5万元、2033.46万元,赔付总额87.61万元、435.7万元②。郑商所也首次启动了“保险+期货”试点,并选择棉花和白糖作为试点品种,确定了10个试点项目,涵盖了8个省区。

2016年,农业部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资金中安排2190万元,支持开展了辽宁玉米、吉林玉米、黑龙江大豆和廣西糖料蔗 “保险+期货”试点。试点选择的品种都是当地种植面积大、种植农户多、攸关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产品。目前,四个试点理赔已基本完成,共计赔偿约1440万元,较好发挥了“保险+期货”对农户的风险保障作用。

(二)试点成效

从试点情况来看,“保险+期货”对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具有积极作用。一是促进农产品价格风险分散。农产品市场风险,特别是价格风险,越来越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通过保险和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的结合使用,在成本(保费)一定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产品价格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二是引导农户形成稳定的预期收益。目标价格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合理利润,并经与农户、期货公司协商一致确定,定价机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农产品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时可有效保障农户收益。三是提升我国农业再保险能力。“保险+期货”让原本都要“出海”的再保险需求可以通过国内期货市场满足,期货市场扮演了农业保险“再保险”的角色,把原本付给国外再保险公司的资金用来促进我国期货、期权市场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受到本身发展水平和外部因素的制约,体量与成熟市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持仓合约规模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单边持仓规模仅为美国的9%;美国玉米期货单边持仓量占美国玉米现货产量的比例近十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而我国这一比例仅有6%③。具体来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endprint

(一)供需结构失衡

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以种植业为主,市场化、集约化程度更高的畜产品、水产品、蔬果类产品缺失明显,而它们对运用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更强烈。

(二)现货市场化程度不高

成熟的期货市场需要高度市场化的现货市场作为基础,我国农产品现货市场受到托市等政策影响,价格波动性不足,降低了企业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

(三)部分农产品期货流动性不足

受到农业生产周期影响,我国农产品期货的1月、5月、9月合约交易相对活跃,其他月份合约不活跃,使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时难以做到精准对接,降低了积极性。

(四)缺乏场内期权

目前我国只批复了白糖和豆粕的场内期权,导致大部分风险对冲交易只能使用场外期权,场外期权为非标准化期权,交易成本高、流动性差,限制了“保险+期货”等业务的大规模开展。

(五)推广成本高

由于期货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农户以及部分企业欠缺相关金融知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加之主动管理风险的意识不够,导致期货的推广成本高、进度慢。

具体到“保险+期货”这一模式,经与相关交易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和农户沟通,在推进过程中主要存在保障水平不高和保费偏高的问题。保障水平不高体现在保险目标价格定得较低,根据农业部监测预警数据,辽宁玉米价格保险合同签订时(8月)市场价格为1920元/吨,黑龙江大豆价格保险合同签订时(6月)市场价格为4400元/吨,都远高于保险目标价格,保险公司在“保险+期货”参与方中处于强势地位,制定较低的目标价格将降低理赔概率,更好保护保险公司利益。保费偏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期权费用高。现行“保险+期货”模式只能使用场外期权,成本较高,场外期权权利金基本是场内期权权利金的两倍。二是保险费率高。以辽宁、吉林的玉米价格保险为例,费率依据目标价格和投保时间有所不同,但都在7%以上,最高达到12%,这比产量保险约6%的费率高出不少。三是农户承担比例偏高。吉林玉米试点按30%的农户保费出资比例测算,农户承担的保险成本超过0.02元/斤,最高达到0.027元/斤,农户反映如果他们承担的保险成本降到0.015元/斤左右,并适当提高保障水平,投保积极性将大大提高。

四、发展方向

近年来,伴随着棉花、大豆和玉米退出托市政策,价格波动区间进一步加大,期货在我国农业产业风险管理中地位日益重要。为更好发挥期货对我国农业产业的支持保护作用,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在以下方面积极探索。一是加强期货期权市场建设。2017年我国拟上市白糖、豆粕场内期权,这对场内期权还处于空白阶段的商品期货市场是一个重要创举,根据交易所模拟交易来看,场内期权权利金预计将比场外期权降低一半。在积极推进白糖、豆粕场内期权上市的过程中,农业部、证监会、交易所等部门需要合力做好引导监督工作,有效发挥场内期权对农产品风险管理的促进作用,并积极研究上市更多农产品期权。二是进一步完善“保险+期货”模式设计。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建立更科学的保险目标价格定价机制,探索建立保险、期货、政府、农户的风险利益更加均衡的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品种和区域。三是推动财政支农政策改革。可考虑从农业财政补貼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直接为农户购买价格保险,并适当提高保障水平,让农户尽量少出钱或不出钱,提高农户参保积极性,推进农业补贴“黄转绿”。四是进一步推动金融工具融合创新。保障水平高的价格保险进行保单质押对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加强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融资+担保+保险+期货”等模式创新。同时探索将套期保值作为贷款的风险缓释措施,提高农业企业的融资能力。五是继续加大推广、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期货期权、“保险+期货”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民风险管理意识和金融保险知识,认识到购买价格保险、期货期权的必要性和益处。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等主体加入期货套期保值交易,提高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容量和交易活跃度。

注:

①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开数据整理。

②根据相关座谈会资料整理。

③http://www.cfachina.org/ggxw/MTKQS/201702/t20

170207_2149436.html

(责任编辑 孙 军;校对 WJ,SJ)endprint

猜你喜欢
套期期货市场期权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研究
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破解期货市场发展困境的思考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商品期货套期业务的会计处理实务
对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修订建议
似花还似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