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趁“風”打劫

2017-09-12 23:21馬麗君
澳门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社會澳門市民

馬麗君

一埸突如其來的強颱風災,給澳門帶來半世紀以來最慘痛的教訓,風固然猛烈,水固然無情,我們所熱愛的城市被風災肆虐得滿目瘡痍,我們熟悉的街道成為久違的“河流”,無數的商戶損失慘重,多少居民經歷門窗被毀的可怕餘悸、停水停電停網絡的恐慌,以及為救車救鋪而險被淹的生死經歷,還有十條人命的逝去,給受難家人一生難以忘卻的痛,這些痛也一一深深印在全澳市民的心坎中。

好在,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政府在這場災難後,第一時間宣佈一系列救災安撫市民的措施,最大程度上協助市民災後的家園重建、心理重建,及盡快令整個社會秩序恢復。與此同時,全澳社會各界,除了政府前線消防、治安警、駐澳部隊一連數日夜以繼日,日以繼夜在各災區救水救災,坊間社團、學生、青年甚至外籍人士,統統自發加入全澳范圍的“我城自已救”的清理垃圾大行動。期間,好人好事不絶,不少社團出資免費派送水、食物給有需要的市民,正如行政長官發表感言所指,澳門市民在災後表現出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澳門精神。

然而,在這場充滿真善美的社會行動中,一些沒有良心的商戶、居民紛紛將建材、貨物、食物丟在剛清理干淨的街道,一些並沒有受水浸影响的商戶、居民自家損壞的家電、床墊等大型家具,也趁風災丟在街上,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受到人們的譴責,批評他們是趁“風”打劫的聲音一片,以致民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在記者會上激動地說,倘若市面清理得“七七八八”後仍有人亂丟大型雜物,不排除會“開罰單”。澳門人的質素,全因這種沒有品行的人這些自私自利的行為而蒙羞。

一場天災,盡顯我城之真、善、美、丑、惡,但願,經此一役,全澳市民儘快地回復到正常的生活中。同時,也請大家汲取今次天災給我們的教訓與思考:天災無情,安逸已久的澳門人,應當以一個怎樣的主人翁精神,參與建設一個怎樣的澳門社會?近日,有眾多社團建議政府將水浸車納入緊急補助幫車主度難關,作為市民也是車主,本人覺得的確是打風後另一個好消息。然而,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就是有一種高興不起來的感覺,因為自始至終,根本沒有想過車浸後還可以向政府索賠,雖說我們的政府有錢,公帑用之於民,合情合理的,但車輛各有不同,情況也天差地別,如何達至一個平衡的分配賠償額呢?在福地澳門,車浸、門破,都有政府埋單,我們點解沒有幸福感、勝利感?不要忘了颱風下中山坦洲女孩不幸被大樹砸中腦部,父母要賣雞治病的悲慘故事,青年人如果只等政府、社會幫手埋單,這與溫水煮青蛙有何分別?我們的下一代,有風有難時,又靠誰來搭救?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會澳門市民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COMPLAINER’S CALAMITY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