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藝展潛能 傷健樂共融 澳基會關愛支援弱勢群體

2017-09-12 04:08晴嵐
澳门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音樂工房藝術

晴嵐

特區政府重視本澳復康服務發展,為有需要的殘疾人士提供多元化住宿、展能、職業訓練及家屬資源等服務,澳門基金會多年來致力拓展和深化弱勢社群服務,推出不同類型增進居民福祉的項目,支持機構開展針對性復康服務,為殘疾人士提供機會展示能力與才華,鼓勵他們發揮獨有天賦,實現自我價值,融入社會。

社會不斷發展,殘疾人士需要持續適應社會環境變化,亦要訓練獨立生活能力,融入社群。如你細心觀察,社區中不難發現許多殘疾人士正努力參與社會,為傷健共融的願景貢獻力量。殘疾人士參與社會的方式眾多,可是智力殘疾、精神殘疾、語言殘疾等人士不容易表達想法和情感,需要透過一些平台拉近市民和殘疾人士的距離。澳門基金會2010年起資助澳門扶康會運作創藝工房,工房開展的展能藝術計劃以雙軌並行模式,一方面為殘疾人士提供藝術教學訓練,吸引不同障別的殘疾人士參與,另一方面由他們製作文創產品及紀念品,透過產品展示殘疾人士的天賦與價值。展能藝術計劃以“表達性藝術治療”為基礎,藉著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方式,提升學員的專注力、釋放情緒、訓練手腳協調和記憶力等。

殘疾人士的音樂舞台

楊能超(下稱阿超),輕度智障人士,2013年起參與展能藝術計劃,加入澳門首支由自閉癥人士、智障人士及音樂導師合組而成的搖滾樂隊“LIFE BAND”擔任低音結他手。LIFE BAND成立約4年,至今共有3首原創歌曲,每首也代表著成員們如何用音樂活出正面人生。樂隊的成立是展能藝術計劃的重要成果之一,阿超和隊員獲資助練習場地及音樂導師提供培訓,“4年前的我們對音樂的認知是零,很幸運遇到好導師,4年後的今天有了自己的原創歌曲,意義很大,我們希望殘疾人的能力可以被社會認同。”阿超自豪地說。2016年,澳門基金會資助製作一部以自閉症人士組合樂隊為題的微電影《熱唱吧!兄弟》,其內容是LIFE BAND的寫照,樂隊成員把這音樂勵志故事帶到不同地方宣揚殘疾人士的能力。

阿超:樂見社會予以肯定

音樂和藝術是很好的媒介,讓學生和市民更加有興趣、較容易親身接觸殘疾人士,增進大眾對他們的瞭解,推動社會以正面態度對待不同障別人士。平日阿超除了跟隨導師學音樂,亦在社企當銷售員以及在創藝工房開辦的傷健共融工作坊充當助教,銷售和教學工作讓阿超學習待人接物,在共融互助的氛圍中建立自我價值。“起初在工作坊當助教,有些市民提出疑問:智障人士都識教人?連我也曾懷疑自己是否可以勝任,後來累積了經驗,自信心也增加了。”阿超認為,樂隊公開演出及藝術工作坊是很好的交流平台,讓市民對殘疾人士給予肯定和支持,“以前人們覺得殘疾人士什麼也做不了,其實只要通過培訓,殘疾人士也可以做得很好,希望愈來愈多人對我們改觀。”

澳基會前瞻推動展能藝術

藝術活動有助心智障礙者建立自信心和強化溝通能力,展能藝術導師透過觀察學員創作的成品,判斷其才能和調整培訓方向。澳門扶康會藝術推廣主管郭頌恩表示,展能藝術尚未普及之時,澳門基金會具前瞻性地投入資源,減輕創藝工房的師資、材料、設備等成本負擔,讓項目得以持續發展。2017年4月創藝工房獲澳基會資助遷到新址,優化場地硬件設置和無障礙環境,“現時參與創藝工房的學員有肢體障礙、聽障人士、精神病康復者、智障人士等,我們期望日後繼續完善工房的無障礙環境,凝聚殘疾人士。”創藝工房是連繫不同障別人士的橋樑,在殘疾人士身上發揮“自療”和“治療”的作用,讓創藝工房能逐步為更多殘疾人士服務,向社會大眾推廣更多藝術共融的訊息。雖然本澳殘疾人士展能藝術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澳門扶康會期望創藝工房未來可成為一間跨障別的藝術中心,透過更多普及藝術教育,讓大眾(殘疾人士與非殘疾人士)認識到參與藝術乃人人平等的基本權利。

多年來澳門基金會支持澳門扶康會開展多元社會服務及展能藝術計劃成效顯著,助殘疾人士發揮潛能,融入社會,澳基會亦積極與其他服務弱勢的社團機構保持溝通,就拓展各類型服務交流意見,瞭解社會服務發展趨勢,亦為社服前線人員舉辦赴外交流培訓,推動社會服務與時並進,確保所資助的扶助弱勢、增進市民福祉項目資源用得其所,造福居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音樂工房藝術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笑话与幽默
音乐巴士
努力創作鮮明的個性書法藝術作品
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院
欢迎订阅2019年藝術品鑒证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
音乐喷泉
周爷工房台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