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资管理专业特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探索

2017-09-13 00:53文琼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3期
关键词:策略分析

文琼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急需具备专业知识背景,操作技能,专业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依据市场变化的现实情况,进行富有创意的理念表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主要立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性,简要分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实意义,以及在时代变迁的社会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3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理论课程操作方式,单调的课程操作方案,以应试为目的的课程设计,压制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对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以及内在潜力的发挥都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案难以实现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不能契合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标准。所以,实现课程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体系的科学设置以及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需要教学人员在宏观的战略设计中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问题

1.1实践课程课时数少

目前,各大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课程的开展受限于客观的现实条件以及教学观念的差异性,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开课量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专业认知实习以及军训等课外实践活动仅仅占总课时的10%,相比于国外的实践课程教学,我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美国的实践课程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比例是3:1,而在德国,课程实践,专业实训等课程内容占到总课时的70%,所以,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视,我国的教学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缺乏准确细致的认识到实践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潜在意义。

1.2师资教学队伍的不完善

科学而完善的师资教学队伍是保障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人力资源教学队伍存在中理论,轻实践的趋势,部分老师甚至完全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仅仅局限于理论课程的深入研究,对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难以做出指导性的建议。与此同时,部分高校的师资评选机制更加重视和突出老师的科研能力,忽视自身的教学水平,部分老师甚至忽视对课程内容的教学,导致教学的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缺乏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学人才,加上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与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教学队伍存在发展不全面的问题,老师难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操作演练进行详细的指导与训练,导致课程效果大打折扣。

1.3教学基地建设的形同虚设

为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加大产学研的一体化建设是搞笑办学的主要操作方向。但是在实际的专业实训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基地建设形同虚设,学生专业技能难以提升的情况。部分企业虽然招收实习生,但是并不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专业的实习生同时竞争一个岗位,并且专业对口型差,部分学生所在的是一般的服务型或者销售型的岗位。虽然这些岗位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销售技巧,但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细致的职能划分是区别于传统职业的主要特征。人力资源的开发需要经过考核,选拔,调动等多个操作环节,在参与人事分配的过程中不仅仅填补了职能的空缺,还需要擔负工作的流程规划,任务设施的细化分配等多个环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发挥。

新的人力资源实现了管理重点的转移。人力资源的开发不再局限于员工成本的结算,而是在宏观的战略指导下,注重员工个人潜能发挥的最大化,并且通过科学的规则设定,管理制度,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开发。通过人力资金投入的加大,实现资源招募的范围扩大,通过向新的人力资源灌输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发挥,帮助人力资源战略部署的效能发挥。

实现单一框架向复合型框架的属性转型。随着市场的多元发展,单一框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开展复合型的框架搭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人力资源框架的结构转型能够提升我国人才的整体素质,在管理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对我国人力资源发展的倾向性分析,单纯的人事部门管理难以满足人才资源的实际需求,需要依据人才资源的现实情况建立恰当的管理制度,变革人才资源管理的现有模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人才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3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定义与现实意义

3.1创新性人才

创新性人才具有明确的创新意识,在开放的学习心态中时刻接收外界信息,结合自身的信念结构,知识体系,针对具体的事物提出策略性的指导意见。创新性人才能够与时俱进,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步提升。所以,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对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开展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指导。创新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性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国各大高校的建立就是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一批具有开拓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3.2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现实意义

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潜力,因此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下,对人才的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倘若要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的创新,而培养创新性的人才就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企业和国家想要获得快速发展,必须时刻保持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思想意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是持续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力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endprint

所以,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包括对人才现有知识的巩固,掌握,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并且随着社会的革新,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传统的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采用新型的课程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设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4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4.1增强人才培养观念,改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的各大高校逐渐认识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缺陷,需要积极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本土化的理念创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思想基础层面,需要树立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弱化以老师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氛围。在课堂上逐步建立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思维的碰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为主要层面,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个人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自主性。

4.2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选修四大类为主,忽视对学生人才思想等方面的培养,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存在欠缺之处。所以,为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管理,按照科学的课程布局,需要开设心理学,社会科学,法律常识等课程内容。与此同时,开展具有延展性的课程内容也是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包括演讲与口才,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课程内容。

4.3开展立体化的课堂讲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有专业视角,实践技能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搭建立體化的课堂内容。老师在日常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恰当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创新课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性的探究学习中获得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比如说,老师可以采用汇报式案例教学法,通过课程主题的缺确定,鼓励学生才有不同的案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展示,结合同学,老师的反馈意见进行课程内容的完善,总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以协助者,请教者的角色进行课程内容的指导,鼓励学生在自主性的学习模式中积极思考。

4.4建立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培养,需要在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结合专业实训,企业实践等课程内容,实现学生个人专业操作能力的提升,依据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需要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标准,开展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专业技能知识,具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内容以及计算机操作的实战技巧。其次,进行课程专业理论与实验培训的双向结合,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现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快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具体的岗位上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业务范围;与此同时,开展必要的校外专业实习项目,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为学生的专业实训提供恰当的操作平台,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操作下,锻炼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技能,在学以致用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最后,开展相关的能力培训,学校或者教学人员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的左右,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演讲与口才,创业,英文表达等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个人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运用宏观的眼光实现整体的规划处理。首先,教学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肯定创新性人才企业发展,社会繁荣,个人成长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其次,培养创新性人才需要从教学观念,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式大额创新以及资源的合理调配等角度实现整体的规划,安排。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福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高教论坛,2006,(3):135137.

[2]魏木荣.“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人力资源管理,2017,(2):4.

[3]罗少婷,张仕华.开放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1(1):3739.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分析
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和职业发展策略的分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