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问题研究与展望

2017-09-13 04:26徐进京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3期
关键词:房价调控

徐进京

摘要:近年来,随着房价不断上涨,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一项民生问题。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控制房价,但房价却越调越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者心理预期、房地产的投资需求、房地产开发成本驱动、开发商炒作等一系列因素。因此结合房地产历史现状和调控历程,从市场供求基本规律入手,提出商品房成本刚性和吉芬商品的概念,多角度分析房价为何越调越涨的基本规律以及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并对房价调控的措施进行研究。展望未来,房地产回归理性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关键词:房价;调控;缺乏弹性;成本刚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38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尤其在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后,房地产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蔓延,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稳定了就业,为我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令人瞩目的成功后面,却暗含着问题与危机。次贷危机过去的10多年,世界经济发展长期低迷,增长前景仍不明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我国房地产业也已度过鼎盛繁荣期,步入分化。在此期间,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房价却始终都以超过国民收入的速度上涨,历经中央和地方的多次调控,房价始终居高不下,房价问题已成为严重民生问题。持续高涨的房价使得中低收入者购房压力越来越大,普通大众只能“望楼兴叹”,越来越挤压年轻人的发展空间,扼杀城市创新力,这对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对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也带来挑战。

2中国房地产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房地产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统一建设和分配的制度。以1998年开始的房改为标志,我国福利住房制度开始向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住房分配制度转变。之后,房地产进入了一个不断繁荣时期,土地成片开发,大量外资的引入,高楼大厦纷纷拔地而起,房地产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在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城市现代化建设、城镇化进程中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近些年里房价不断攀升,房價的涨幅远远高于物价和GDP的增长速度,已严重背离了房屋的真实价值和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住房成为大部分人的难题。令人遗憾的是,在房价飞速上涨的同时,工资水平却很稳定,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即房价-收入比不断扩大。据统计,我国平均房价-收入比在8∶1左右,而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2015年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显示,房价收入比排名前十位的高达:深圳27.7、上海20.8、北京18.1、厦门16.6、福州14.7、太原12.2、天津11.7、杭州11.3、南京11.3、广州11.1。然而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仅为1.5~5.5∶1,发展中国家的房价收入比为4~6.1∶1,绝大多数国家的房价收入比为3~7∶1之间,显然中国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

图1是我国全国及主要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走势图,很明显,从2005年以后房价出现大幅增长,一线城市房价增速远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08和2016年一线城市房价出现了暴增,涨幅少则40%,多则70%以上。

房价“高烧不退”,利益的驱使房地产行业聚集大量社会投资,从而导致其他行业资金不足,出现了2016年几百家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不如卖一套一线城市的房子的利润高,长此下去,必将导致我国产业发展结构模式单一,市场创新发展活力不足,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面临巨大挑战。

截至2016年底,中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5%,同期美国房地产业占GDP已达129%,日本达到16%,但中国房贷存量达到168万亿,城镇人均房贷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为082,同期美国为070,2017年如果房贷继续以30%的速度增长,可支配收入按8%增长,这一指标将上升至099,距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最高点101只差一步之遥。与此同时,在整个社会消费品总额中,房地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到了42%以上,这种高度依赖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模式,风险是巨大的。

3中国房地产业的调控历程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作用,房地产业的有效发展,不仅可以刺激经济,拉动内需,而且还关乎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长效发展,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合理控制房价过高过快的上涨,一直是各级政府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房价越调越涨,具体见表1,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4对房价变化规律的研究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影响一种商品价格的有许多因素,但是成本、供给和需求是最重要的三种因素。商品房,既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交易的商品,那么它的价格也是在这三种主要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房价的波动必然遵循需求与供给规律。下面从主要从两种经济状况来分析房价调控的变化规律。

4.1经济稳定下的房价

(1)初始状态下,商品房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为城镇化进程当中,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住房的刚需在市场上始终存在甚至不断增长,当价格上涨时,总是有一部分人需要买房。而当价格下跌时,市场上部分消费者出现观望,销量也不会大增。

(2)商品房供给受土地政策(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市场稳定情况下,供给不会有太大变化,均衡市场(P1,Q1)见图2。

(3)从需求方的来看,当政府开始调控,限贷、限购、紧信贷时,限制了总需求,市场上消费者因为购房资格(如户口、首付、贷款利率、非首套房等)问题,很多潜在的购房者被排除在市场之外,也就是说市场有效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至D1后,见图2。在供给(含库存)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均衡点由E1移动至E2,价格P、成交量Q均下降。但实际上由于通胀预期的客观存在,人民币在国内存在贬值,人们心理预期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因此,虽然社会总需求减少了,而实际上消费者的收入并没有减少,相对于收入人们对房子的心理可承受价格依然是P1,甚至在上涨,卖方可以迅速地将售价提升到P1,减少供给,以获得最大利润,于是便会出现房价越调越涨。endprint

从供给方来看,当政府开始调控,首先,房地产市场中卖方会捂盘惜售,短期内会观望市场走势,不会立马降价。其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土地供应在减少,历年拍卖土地成交价格不断攀升,加之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的上涨等因素,开发商手上新盘的供给存在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其成本存在刚性,导致新盘价格依然坚挺。再次,二手房市场上卖方也存购买商品房以及贷款的成本刚性,甚至部分二手房退出市场,转售为租,导致市场价格依然不会主动下降,极大地可能是保持稳定,甚至可能上升。于是,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上购房者愿意接受价格大于P2,甚至大于P1,相对应的,市场供给减少(可供出售的房源在减少),即供给曲线S1向左移至S2,结果房价越调越涨。

(4)当政府突然放开限购,松银根、宽信贷政策,如2016年的去库存政策,市场上的需求会迅速增加,并且还会把之前紧缩信贷政策抑制的市场需求一下子释放出来,而此时,市场的供给不会迅速增加,市场需求由D2向右移动时D3,而供给S2不变,市场上短期均衡变为(P3,Q3),价涨量升。

经此以上四个阶段,呈现出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失败,导致越调控房价越涨,即很多经济学者所谓的“我国房地产发展规律不符合西方经济学规律”,经此深入分析发现,并非是不符合,而是各项前提条件、市场供求、社会预期等相关因素发生了变化。

4.2经济低迷下房价出现下跌的可能性

当政府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社会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下降,甚至出现通货紧缩,从而出现社会可支配收入Yd下降,也即社会购买力下降,即由Y1向左移动至Y2,社会产品总需求从AD1下降为AD2,如图3所示。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国家经济出现下滑,经济步入危机的前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下降了,市场上有效需求大量减少,而市场上商品房库存保持不变,需求曲线由D1向左平移至D2,最后导致房地产市场交易出现量价齐跌,由初始均衡点(P1,Q1)向左下移动至(P2,Q2)达到新的均衡,如图4所示。

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房价难以控制的原因主要有:(1)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2)城市化进程加快,改善性需求的增加,住房供不应求;(3)消费者心理预期;(4)房地产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5)房地产开发成本驱动;(6)开发商炒作、捂盘惜售;(7)商品房预售制;(8)地方政府GDP需要等一系列因素。

4.3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对策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极其复杂的,有着众多不同参与者和多种利益冲突交汇的复杂领域,同时又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高房价必须要调控,坚持“房子是拿来住的,而不是拿来炒的”总原则,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既要从“根”上解决问题,又不因调控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有效调控的原则和目的所在。做好房价调控,短期的调控政策没有效果,并不能长期的降低市场价格,应重点从以下几点:

(1)地方政府应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加大土地供应,稳定市场投资开发增速,实行最高限价竞拍,控制地价增速,保持适度合理房地产行业贷款和投资,稳供给,才能稳定市场。

(2)政府建立更多的保障住房,如自住房、限价房等,大量的自住房供给可以平抑商品房市场价格,满足刚需,才能从供给侧上打压房价,因为此时市场上房屋的总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那么在此情况下,房价必然稳中有降。

(3)商品房即使商品,应尽量以市场规律进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限购,这样反而加重了民众非理性预期,认为房子是稀缺产品,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恶性循环。与其限购,不如加大市场供给,进行限价,同时加快房产税的立法与实施。租房是购房的唯一替代方式,积极引导房屋租赁市场,让市场更加规范、诚信,让广大租客能够安稳生活,安心工作,严厉打击炒作学区房,大力促进教育均等化,才不至于大家拼了命也要买房。

(4)银行应进一步收紧信贷,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防止经济下滑时,个人贷款出现违约,引发银行坏账,进而导致金融业信贷危机。

(5)落实中央简政放权、降税降费举措,减少房地产开发制度成本、腐败成本,让房价回归市场本原。

(6)严厉打击开发商虚假销售、虚假广告,切实保障购房者权益,让房产交易公开、公正、透明。

(7)逐步取消房屋的预售制度,打破资金垄断,降低房地产投资金融杠杆率。

(8)调整政绩考核制度,不再把GDP作为衡量政府官员的唯一标准,应该把改善民生、创新发展放在第一位。

5结论与展望

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历程分析,不难发现,十几年来房子承担着商品(生活必需品)和金融投资品双重属性,正是民众的非理性刚需加上资本的投机加速了房价的暴涨。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业的现状与调控历程,房价变化规律的研究,房价上涨的原因以及调控措施的探讨中得出,抑制房价上涨是一项艰巨漫长的工程,需要各种政策配套使用。一方面,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增加房地产市场土地和住房供给,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建立公开透明的交易平台,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回归商品房的居住属性而非投资属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深化社会市场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全体国民的收入,才是解决供给与需求矛盾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许晓敏. 中国房价问题的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5).

[2]李红峰. 房价难以控制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觀察,2011,(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房价调控
盛松成:什么才是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真正原因?
梧州市房价运行和减少金融杠杆的思考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
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一线城市房价迷失(上)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