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互动机制研究

2017-09-13 04:51杨景海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3期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

杨景海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资源的利用强度也在不断增加,而实际上我国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并且表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长期以来,无节制的进行大量的能源消耗投资,单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这种高宏观成本积累导致的低宏观收益质量,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成本管理,提高宏观收益的质量,促使经济增长质量更具有持续性。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46

能源消耗是影响经济增长持续性的重要宏观成本,尤其在我国这个相对来说能源密集型产业起到关键作用的国家。通过查阅各省能源消耗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需求和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未来经济结构的变化,能源密集度较低的第二产业和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将更加平衡,预计能够缓和过去30年间能源需求和GDP之间存在的较强线性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GDP增长率与能源、基礎设施的投入增长之间具有较高的弹性关系,即能源、基础设施的投入增长是驱动GDP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在超过一定水平上,这个弹性将进一步提高,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当GDP高速增长,在达到较高水平后,与之相应的是能源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增长更快,这也说明GDP增长率依靠能源、基础设施投入驱动的问题更加突出。反过来看,当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下降之时,这些投入减速也更快。

1资源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函数关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资本存量和该国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如果用生产函数来描述,其表现形式为:Y=F(z,r,j)。

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是在经济增长总量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质变过程。经济增长依赖于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包括内在因素:资本要素、自然资源要素、技术要素、制度要素、人力资源等;外部要素:环境、生态等。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各种资源的函数,可以把经济增长的函数表示为:D增长=f(z资本要素,r自然资源要素,j技术要素,I制度要素,p人力资源,h环境、生态要素,m管理要素……n)。即,D增长=f(z,r,j,I,p,h,m……n)。

数量型的经济增长阶段,追求的是D的产出与规模的增长,而不考虑各种要素的投入,即只关注生产函数公式的左边D指标,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质量型的经济增长不仅强调D指标,而且更关注z,r,j,I,p,h,m……n等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与D指标之间的比较,也就是说,质量型的经济增长更关注生产函数公式的右边,即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更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因而可以说,这两种经济增长模式对生产函数的关注点是不同的。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质量型的经济增长就是要以最小的各种资源要素成本的投入,优化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以此来换取D的产出最大化,即低要素成本的经济增长是质量型经济增长的核心。

2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衡量能源消耗宏观收益的客观表现。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是能源消耗投资的主要内容,顺周期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性,是影响GDP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企业存货具有逆周期特性,即当整体经济环境向好,市场销售旺盛时,存货库存比重下降;而当经济萧条时,市场销售萎缩,导致库存积压,企业的存货比重上升。因此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是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和主要形式。

我国在过去30多年中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特别是集中在过去10—20年,现代工业化、城镇化和流通化推动了经济发展进程,多种形式的能源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85-2008年不到25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多。与其他国家相比,要达到可以相提并论的发展水平,日本(1916—1967年)用了半个世纪,德国(1856—1958年)和美国(1840—1940年)均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英国(1820—1940年)则经历了120年(Shell,2013)。

从绝对量角度来看,我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能源历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一部分可以出口。但随着我国的能源进口从石油到天然气的依存度逐渐加深,供给安全的重要性预计会增加而非减少。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将随着煤炭生产经济压力的增长而增加,这些是由资源枯竭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因素所导致的。为减少能源使用对我国本地空气质量、水资源和土壤所产生的宏观成本影响,必须采取措施,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增加,已经从净出口较小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过渡到1995-2013年的石油净进口大国,2007—2011年天然气进口国以及2009—2013年煤炭净进口大国。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相对于消耗量来说严重失衡,因此,我国对化石燃料进口的依赖程度近年来大幅度增长,对石油的依赖度达到了60%,对天然气的依赖度为20%,并在不断上升。截止2014年底我国能源一次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耗所占比重有所下降,降至66.0%;水力发电、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消耗比重有所上升,说明近几年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政策已初见成效,绿色能源的消耗比重在逐步上升。

为减少煤炭的使用,我国正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各方的压力,包括不断增加的能耗成本、减少开采煤矿对土地和社区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环境问题。与此同时,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促使煤炭使用量大幅度增加。企业开发和开采煤炭资源获得有利可图的机遇,加之有可赢利的进口机会,这方面也为煤炭使用量的增加带来了供给方面的压力。寻找煤炭的替代品,包括在气体排放难以监控的小规模应用领域增加天然气的使用,以及加强监管标准,使煤炭企业进行转型,以减轻石油需求方面的压力。从政策层面上来说,减少对石油市场的压力,这种政策变化有可能会增加煤炭行业的压力。endprint

3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负面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带动下,在实现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耗也随之激增,由此引发了日益严峻的宏观成本代价问题。“资源诅咒”不仅能挤出制造业的投资,而且由于资源丰裕地区政府忽视教育投入、民生福利的改善,导致人力资本被“挤出”,使得经济增长乏力。并且现实经济中,山西、内蒙古、陕西、贵州和新疆等资源富集区的人均GDP也比较低,并且近年来资源富集区大多都将能源产业作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这样,产生较高的宏观成本,降低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能源供需空间结构失衡导致能源富集区人均GDP较低,进一步可以推论:能源富集区在能源产业的投资比重较高,造成这类地区工业和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因此导致人均GDP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消耗增加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降低了环境质量,在增加宏观成本同时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在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不可再生能源的含碳量普遍高于可再生能源,因此能源消耗结构失衡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宏观成本不可避免。

我国高能源消耗不仅对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变化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形成阻碍。能源消耗往往与物质资本存量存在互补关系,物质资本产出弹性增大,经济增长过程资本的贡献上升,进一步带动投资增加,能源消耗也随之提高;污染排放产出弹性的绝对值上升,环境质量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增强,作为能源消耗的副产品,即污染排放的负面影响越大。在这样的作用机制中,本文认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能源消耗递增引发潜在能源供给缩减,以及环境质量的约束等,是影响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重要因素。

虽然我国经济在过去30年间取得了快速增长的发展成绩,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宏观成本代价。但我国能源消耗强度仍偏高,且没有把改善环境要素考虑到经济增长中,实际上经济增长是有“量”无“质”。而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速度缓慢,因此也导致环境质量持续下滑,生态系统恶化,治污减排压力不断上升。

基于宏观成本边界的考虑,我国经济需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适度增长。要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就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虽然获得了经济快速增长,但也付出了相应的宏观成本,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产生的能源资源成本、环境成本等。这种粗放型的、能源和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宏观成本过高,使每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我国的人均能源和资源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能源资源的支持能力以及环境的承载力已经不允许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

4研究建议

4.1降低能源资源成本,转变高能源消耗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

尽管新的技术改进了资源利用率,但经济增长也在大幅提高能源消耗。在经济日趋扩张的过程中,资源消耗过高、过度依赖进口等现象,导致了宏观收益质量的下降。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带动下,在实现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能源消耗也随之激增,由此引发了日益严峻的宏观成本代价问题。长期积累的宏观成本产生的后遗症,在未来需要相当长的消化期,同时将影响和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必须转变高投资增长模式,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地利用能源资源。

4.2提高投资效率,把企业微观成本降低到最低程度

企业作为市场上的微观主体,其行为容易受个体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只考虑眼前利益,一定程度上其行为与社会利益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只有在国家有效的宏观成本政策引导下,企业才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反之,则会导致企业只顾短期利益,盲目的进行高投资、高能源消耗,导致宏观成本长期积累,形成“无质量的增长”。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资源的利用强度不断增加,而实际上我国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并且表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在当前经济转轨的形式下,通过宏观成本管理,逐渐使企业意识到宏观成本的重要性,自觉约束企业自身的短期行为,提高投资效率,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之比。更好地促使企业抑制外部不经济成本,有效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4.3提升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降低环境污染成本、生态成本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微观企业的生产活动必然不断地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而这种影响也必然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干预行为,也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耗竭等宏觀成本问题。而长期以来,无节制的进行大量的能源消耗,单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粗放式经济增长,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同时高速的经济增长,也意味着较高的环境压力、生态恶化等巨大的宏观成本积累,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质量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就必须降低环境污染成本、生态成本等宏观成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降低人为的生态成本损失,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师博,沈坤荣.政府干预、经济集聚与能源效率[J] .管理世界,2013,(10):618.

[2]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 .经济研究,2009,(4):4155.

[3]孙巍,赫永达.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分析[J] .暨南学报,2014,(5):7789.endprint

猜你喜欢
能源消耗经济增长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的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分析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
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分析研究
土地利用结构与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关联测度及其特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