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本科生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探讨

2017-09-13 10:21朱艳阳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3期
关键词:项目驱动

朱艳阳

摘要:通过分析借鉴美国知名高校校企联合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所在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践探索,遴选出适合我国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条件和措施。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驱动;真题真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3.074

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与部属重点本科院校已存在明显不同,地方高校普遍更加注重服务地方和应用性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逐渐成为地方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各学科专业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差异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选择的影响较大,经管类学生与工科学生相比,在可操作且有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选择上有明显差异。本文重点研究适合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生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校企联合培养源于美国,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许多成功的模式,非常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学习。我国高校近年来在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战略背景下,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亟需分析梳理以便进一步地提升、细分和深化。

1.1美国高校特色鲜明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美国校企联合办学的思想经过多所名校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美国特色的多元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辛辛那提大学和凯特林大学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综合对比分析,这些学校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共同特点。

1.1.1目标定位准确

普遍注重业界用人标准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经历的结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1.1.2企业资源充分

这些学校因为各种渊源,积累了大量企业资源,为校企联合培养提供了业界实践岗位的保障,例如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半数以上的企业血脉相连,凯特林大学与通用汽车公司的共生发展。

1.1.3流程不断优化

确定某种适合学校的模式后,开始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优化其流程,完善其细节,使其能够流畅优美地支撑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成就为一流的高校。

在存在共性的同时,这些学校的校企聯合培养也各有特色和优势,见表1。

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百森商学院:一所私立商学院,被公认为全世界创业教育领域的领导者。其MBA课程连续18年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评为领先,与哈佛等名校齐名。①学校聘请了大量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导师为学生精讲案例和经验体会。②所有学习阶段的课程都包括具体实践内容。③丰富的课外拓展活动形式。

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成就了硅谷,硅谷成就了斯坦福大学。学校培养了众多致力于开发高科技产品的创业者,其中包括惠普、谷歌、雅虎、特斯拉等公司的创办人。①学校老师和学生创建了硅谷半数以上企业,可为在校生提供大量实习实践岗位和创新创业机会。②注重业界用人标准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③强调教学内容的实操性。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辛辛那提大学:美国第二古老的公立学府,校企联合培养的鼻祖。其职业规划中心荣登美国榜首,鼓励学生到实践岗位中获得实际专业技能,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相结合,确定职业方向。①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交替反复进行,以理论学习阶段收官。②学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联合培养项目,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③要求联合培养项目为所在企业的全职带薪工作。

凯特林大学:前身为通用汽车学院,其历史与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联系紧密。专注于培养工商业界的领导人才,被誉为工业界的西点军校。倡导包括带薪实习项目、新生制造业课程等。①全程推行带薪实习项目。②学生被分为A、B两类,第一学期A类学生在校上课B类学生在公司工作,下一学期 B类上课而A类工作,以此类推。③鼓励学生始终在同一个单位实习。

1.2我国高校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近年来,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教研的热点领域,硕士、本科和高职高专等不同培养层面,工科、理科、人文、社科和艺术等学科门类的不同专业群,均有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的可行模式。笔者根据文献查阅的结果,将目前较为普遍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归纳,并评价分析。

1.2.1项目驱动模式

项目驱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项目”必须是实际项目,例如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调查、薪酬方案等项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着项目进行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或课程学习。通过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学生的专业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得到综合训练提升。因为一个项目培养的学生较少,该模式需要大量的项目才能满足规模培养需求。

1.2.2订单式培养模式

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及规格向学校下达人才培养订单,学校接单后,在企业的主导和协作下按订单进行人才培养,所培养的人才经企业验收合格后即被企业录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更适合培养一线熟练工种岗位人才,在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层面得以广泛推行,但在本科院校推行的情况不太理想。

1.2.3轮岗模式

学生实习与工程训练采用轮岗制,要求学生在实习企业的三个不同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通过在不同岗位实训即实际动手操作,熟悉更多业务岗位,可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这种模式一般企业不愿配合,因为业务生手在岗,会降低企业效率,提高经营风险。

1.2.4顶岗模式

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像企业员工一样在某一岗位工作,企业依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像管理企业员工那样管理学生。学校负责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委派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管理。endprint

1.2.5“中心+分散”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国家级和省级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接受学生的能力有限,各高校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和学生人数众多,因此,多数学校在“中心”的基础上辅助“分散式” ,即推行“中心+分散”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一个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在选定1-2个国家级或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后,再确定8-10家其他中小合作企业,每年每家企业安排10名左右的学生。

2适合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国内外校企联合培养的很多模式都有其成功的背景条件,一些更适合高职院校而不太适合地方性本科院校,例如订单式培养模式;一些适合工科专业而不太适合经管类专业,例如顶岗模式。因此,需要甄选适合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并经过实践打磨形成本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经过调研、分析和笔者所在学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检验,遴选了以下几个适合经管类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2.1项目驱动模式

该模式在经管类专业应用范围广、覆盖面大,既可应用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也可渗透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活动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着来自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实习、毕业论文、课程学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等。强调“任务导向、真题真做、学生主体、主动探究、团队协作、实践创新、产学研互动”,充分尊重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创新潜能的内在需要。

2.2毕业论文真题真做模式

这是项目驱动模式在毕业论文环节的应用,可以覆盖到所有学生。该模式基于本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选题一般来自学生实习所在企业实际运营中的关键问题,写作过程至少一半时间在实习企业完成,论文需要企业导师的评价和认可,主要结论要对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的问题有借鉴价值。

2.3“集中+分散”企业网络平台模式

对于经管类专业例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等而言,因为一个企业这类专业岗位有限,不可能成批接受实习生,很难安排10个以上的学生在一个企业实习。因此,经管类专业唯有选择建立几个相对较大的实习基地,再辅助建一些动态的中小型实习基地,甚至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形成联合培养企业的网络平台,才能很好解决大批量学生的实习问题。网络平台中的大型企业可以遴选2名以上的企业导师,中小企业可以遴选1名企业导师,形成动态的兼职企业导师队伍。该模式适合经管类大部分专业,通过建立“集中+分散”企业网络平台和与之对应的动态兼职企业导师队伍,得以推广。

2.4“顶岗+轮岗”培养模式

该模式适合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一般是五星以上酒店,酒店要求学生在基层岗位6个月以上,愿意为实习生支付较高的实习工资,但是企业为降低培训生手的成本和经营风险,一般不接受轮岗。所以,该模式的主要困难是学生强烈的轮岗愿望难以实现,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与酒店协商轮岗方式和条件。

3推进经管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的保障条件和措施

校企联合培养的深度和广度都要达标,才能凸显其优势,彰显其特色。深度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密切程度,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实训的收获大小等。广度指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比例,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等。为保障既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需要以下条件和保障措施。

3.1标准确定和方案设计

为保障经管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的效果,首先必须确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包括培养目标、规格、实践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等;其次,必须将质量标准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得以完整体现;最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每一类实践课程都需要标准化管理和考核的制度。

3.2流程优化和制度规范

在經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基本确定后,需要在各类实践课开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细节并形成规范的制度,提高实践课程的实训效果和覆盖面;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流程,解决各类模式中的瓶颈制约,保证模式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逐步拓展校企联合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3.3合作办学的企业资源

经管类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学校是否有丰富的合作企业资源。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成功源于硅谷半数以上企业是本校老师和学生创办的企业,合作办学的企业资源不仅丰富而且与学校血脉相连。一般学校很难效仿学习斯坦福模式,但是一定要摸索适合本校的模式,积累丰富的企业资源,并在校企联合培养中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唯有如此,校企联合培养之路方能通畅、长青。

3.4企业导师队伍

经管类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需要“集中+分散”的企业网络平台,建设这样的平台需要同时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的动态兼职企业导师队伍。学校可以在每个集中的联合培养企业长期聘请2名兼职企业导师,实施年薪制;同时,每年都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确定一些当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的企业导师,在指导结束后给予一定的报酬,并对这类企业导师进行动态管理。

3.5经费和体制保障

学校必须以校企双赢的思路谋划合作培养战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在各专业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大胆放权,保证校企联合培养需要的经费投入,打通校企联合培养的瓶颈制约,方能实现经管类专业校企联合培养的顺利运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国外高等教育,2010,(5).

[2]陈丹.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阅读,2013,(1).

[3]蔡德彥.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机制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6).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基于项目驱动的《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