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在田径跳远技术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15 07:34李厚林周晓龙仝瑶瑶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实验班次数智能手机

李厚林,周晓龙,仝瑶瑶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在田径跳远技术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厚林,周晓龙,仝瑶瑶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为了提高体育实践课教学效果,尝试引入互联网+教育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互联网+教育技术进行跳远教学实验研究,结论: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教育技术应用学生课堂练习次数增多、个性化手段应用增多,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得到展现;学生相互监督提示,课堂秩序和学习氛围良好;教学反馈中引入直观性反馈,强化了正反馈,实现“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和“学生自我反馈”综合反馈;打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形成课前预习、课上教学和课后练习的有机结合,延长有效教学时间,促进优秀学生技能拔高,提高低技术学生基本技能掌握,完成教学教法培养任务。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跳远课;教学实践;教育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体现在生产工具上,生产工具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主要针对理论课的开发较多,针对实践课的开发不足,体育实践课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现代教学设备连接繁多、体积大、相对固定、移动不便、易损坏、价值昂贵与体育实践教学室外教学活动空间大等教学特性相矛盾,严重影响了体育实践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因此,在21世纪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术科教学还停留在19世纪的水平,体育实践教学主要以人体行为活动为主,通过教师示范、图片等获得技术概念的理解,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获得反馈信息,视觉形象反馈功能严重被扼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功能的增强和互联网信息传输的提升,术科教学中所需功能逐渐得到满足,通过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组合可以实现教学-监控-反馈诊断的整体化,促进现代科技设备转化为教学工具,满足现代术科体育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在田径跳远技术课实践教学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相关文献资料,在中国知网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和教育期刊网数据库以“体育教学”为关键词检索博硕士论文共计106篇,并进行归纳与整理,了解相关研究现状。

1.2.2 实验法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术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学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术科体育教学效果。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使互联网的传输功能、智能手机的运动技术扑捉功能与微信平台的交互功能进行组合集成运用,弥补传统教学不足,希望提高体育课实践教学效果。

1.2.2.1 实验分组设计 以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系2015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教学研究。本研究选取2015级运动系一班和四班进行对比实验教学,2个班随机分组,结合上课内容,对原地推铅球、立定跳远和100m成绩进行测试,参照普通高考素质评分标准计算总分,一班平均成绩为75.6分;四班平均成绩为75.9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学生素质水平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86)(表1),一班为实验班、四班为对照班,实验班进行互联网+“微信+手机”技术辅助教学,课前制作技术图片视频和教学内容并在微信群发布,课间智能手机记录练习动作,练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录像获得视觉信息,获得学生或任课教师的反馈信息和改进建议;实现多种形式的反馈,问题反馈更为具体、形象、直观;课后将优秀动作和技术动作问题图片发布到微信群;其他按照传统教学进行;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两组课前预习、课上提问检查、课下作业布置完全相同。通过6周24学时的教学,收集相关教学信息。

表1 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素质方差分析

1.2.2.2 教学模式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在大学生体育课教学应用教学过程模式,并采取讲解、动静态展示示范、练习-反馈复合结构组合(图1),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技能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利用视频反馈通路,增加视觉反馈,提高学生自我反馈途径,扩展了思维空间,诱发了学生实践课的学习动机。从教学过程模式来看(图2),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动作熟练掌握为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并采取讲解、示范、练习三段式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

图1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体育技术课实践教学过程模式

图2 传统体育技术课实践教学过程模式

1.2.2.3 考评方式 跳远考试成绩包括技能评定和达标考核。技能评定由2位教师进行,2位教师都具有副教授职称,按照学号顺序进行考试,每名学生有3次试跳机会,达标考核执行《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田径教学课考

核达标标准》。达标成绩取最优成绩为考试成绩。技评执行《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田径教学课考核技术评定标准》,前2轮考试2位考评教师技评分数相同,该分数定为考试技评成绩;前2轮试跳2位教师技评分数不同时,第2次试跳共同讨论后确定最终技评成绩。

1.2.3 观察法 对首都体育学院2015级运动系一班和四班学生跳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交流次数、回答问题情况、课下预习、模仿情况、观看视频的积极性、练习次数、纠错能力进行观察与记录。对交流情况、作业情况和课下、课上表现进行观察,并记录。

1.2.4 数理统计法 根据《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田径教学课考核达标标准》和《田径教学课考核技术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和考核,获取考试成绩和身体素质测试的原始数据;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练习次数、学习表现。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数据分析模块进行方差分析和描述性统计等数理统计方法,提供数据依据。

2 分析与讨论

2.1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教育技术在体育课实践教学应用对学生地位的影响 《教学论》明确指出现代教学技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1]。传统教学受教学条件和教学工具的制约,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单线循环过程(图1),学生处于类似“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地位,主体地位体现不足。

对照班在全班跳远逐个试跳练习中,尽管教师安排了每个学生的针对性模仿练习手段,但是,教师观察指导跳远练习学生的期间,大部分等待试跳的学生处于分散状态,真正认真模仿练习的学生不多;模仿练习次数对照班比实验班少了8~10次,对照班模仿练习次数不足实验班的三分之一,对照班模仿练习仅仅4~6次,练习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跳远练习时同伴负责智能手机拍摄练习技术,根据教师技术的提示,回放练习技术,监督同伴练习,练习技术动作质量得到保障。实验班技术评定分数高于对照班6.5分(表2),实验班模仿练习次数达到了平均12~14次/课,相当于对照班的练习次数的3倍。

个性化练习手段主要是学生对非教学手段的使用,学生根据跳远技术问题选择或创造练习手段,也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与调动结果的体现。从课堂表现来看(表3),对照班学生只是偶尔使用个性化练习手段,每节课只有1~2个个性化练习手段,部分学生机械地模仿练习。实验班学生会根据自己或同伴的练习动作问题,在教师建议的基础上,尝试用其它手段进行练习,不但自己练习,而且还监督同伴练习,个性化手段每次课4~7个,而且学生相互间借鉴练习,也是实验班学生练习次数多的原因。

表2 成绩统计

在练习过程中录像,学生将自己的动作与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模型进行对比,了解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直观辨识自己练习动作的不足,技术问题明确、具体、可见,改进的技术动作更具针对性,同伴之间及时指出问题,相互讨论监督;教师适时进行练习动作指导,在掌握跳远技术过程中,教学能力也得到相应锻炼,满足本科教学教法的培养任务,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2.2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教学技术在体育课实践教学应用对教学课堂中学生表现的影响 课堂学生表现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秩序,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从课堂表现得分来看(表2),实验班平均分为8.16分,比对照班(7.76)平均分高0.4分,实验班总体表现好于对照班。

实验班最高分为9分、最低分为6分,比对照班最高分低1分,最低分比对照班高1分;实验班表现分跨度为4分,都是在及格的范围;对照班表现分跨度为6分,出现了不及格现象。从特殊情况来(见表2),肖XX表现分只有5分,主要因为肖XX上课经常迟到、多次上课都是点名过程到达,而且教学课上经常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与练习,极大地影响教学秩序,降低教学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说教难以达到预期教育的效果。其实在实验班中开始阶段也有学生不太遵守纪律,例如王X,开始进行了要求和教育,改观不明显,但是,在上课过程中通过与王X“结对子”录像和反馈练习,2名学生相互提示和练习,组织纪律和练习态度得到明显改进,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最高分来看(见表2),对照班学生也有非常好的表现,按照要求上下课,课堂积极主动练习和积极回答问题,但是,对照班的学生相对孤立,难以形成团体合力,难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实验班中没有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但是整体上遵守教学秩序,练习比较积极,课堂教学练习手段实验班比对照班多1~2个,个性化手段个数实验班比对照班多3~5个,模仿练习次数实验班比对照班多8个;跳远次数实验班比对照班多1个,学生的学习表现从练习手段和练习次数方面得到提高。

2.3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体育课实践教学应用对教学反馈的影响 从反馈路径来看(见图2),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体育课实践教学反馈路径由“教师-学生”简单反馈路径变化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和“学生自我反馈”3种主要反馈路径综合复合反馈。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信息,反馈信息更为全面客观。激发了学生的练习主动性,尤其改进了技术关键环节的模仿练习,实验班比对照班练习次数增加了8次,相当于对照班模仿练习次数的3倍。

从反馈形式来看,传统的反馈主要为语言反馈和本体感觉反馈;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应用于体育课实践教学,实现“语言与图片”“语言-视频”及“个人技术-语言”复合型反馈,视频技术反馈信息直观、具体。录像技术作为反馈的形式引进课堂教学,对跳远这类身体动作反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既看到标准技术参照模型,还能看到个人技术动作不足,学生改进技术问题更为明确和具体,可操作性提高;通过前后技术对比,学生清晰地了解并掌握跳远动作的水平,通过练习,在不断进步中获得进步的快体验,练习积极性提高。实验班跳远次数每次课达到了10~12次,练习次数比照班练习次数平均多1~3次。

从反馈过程来看,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的先负反馈指出技术动作问题,再正反馈纠正错误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负反馈会干扰正确运动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学习,但是,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正反馈在先的教学程序。也是对照班学生技评分数低于实验班6.51分(见表2)、技术学习效果不足的原因。

在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体育课实践教学技术的应用中,教师结合技术录像,通过标准技术模型与学生练习技术的对比,既实现了正反馈,达到巩固学生正确技术概念的目的,又找到了技术动作改进之处,教学中消除了负反馈消极因素,增加了积极因素,通过正反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合理的跳远技术。

2.4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在体育课实践教学应用对师生“教-学”时空关系的影响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应用于体育课实践教学,通过课前教学信息资料微信群发布,方便学生阅读,使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任务、内容和要求,并做出积极准备,强化了课前预习与准备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时间长,实验班学生练习次数比对照班每次平均多1次,练习次数提高10%。

从课后练习情况来看,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体育课课后小结后,发布了课堂练习优秀技术动作和个人主要技术动作问题及课后作业,学生课下练习的目标更明确,课下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下练习中遇到练习问题,在课上主动向教师请教,探寻解决问题方案和方法,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实验班学生模仿练习动作大部分也是课下自己创造性使用的动作,经过上课教师的指导与改进,应用到学习过程。学生实验班模仿练习手段相当于对照班的3倍。实验班学生练习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班。

从时空关系来看,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可以促进学生课后和课前时间的有效利用,形成课后、课上和课前教学时间的整体有效利用,使教学时间得到有效延伸。

在课后练习中,学生练习主要是借助智能手机录像,形成了“学生-学生”和“学生自我”反馈通路,课下练习不但改进了技术,而且学会了技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学生在学习和协助同学改进技术过程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创新了教学手段,丰富了课堂改进技术个性化练习手段;实验班比对照班课堂教学练习手段多1~2个;个性化练习手段和模仿练习实验班相当于对照班的3~4倍,实验班练习手段个数相当于对照班的2倍,实验班学生练习手段丰富有效(见表3)。实验班创新的练习手段不但解决了学生技术学习中的问题,提高了技术水平,而且发展了会说、会教、会做的教育教学能力,完成了教学培养方案的要求,弥补了传统教学在“四会”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的不足。

表3 学习主动性表现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应用于体育课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进行文字、语言、图片和视频的沟通与学习;学生问题较多时,可以先后逐个反馈,而且反馈留有记录,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可以找到答案,节省了教师重复解释的时间,学生跳远试跳次数和模仿练习次数实验班都高于对照班(见表2),教学时间安排更为有效。

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学生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进行文字、语言、图片和视频等学习;学生问题教师反馈留有记录,同类问题可以查询到答案,节省了教师重复解释的时间,学生跳远试跳次数和模仿练习次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见表2),教学时间安排更为规范、统一和有效。

课堂教学中,实验班学生按照顺序进行跳远练习,等待学生做原地起跳模仿、行进间起跳、三步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等专门性模仿练习,非常有助于学生技术的掌握。充分利用了田径跳远场地外的空间,增加了练习次数,提高了技术的熟练程度。

从“教师-学生”交流时空关系来看,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教学过程完全依赖课堂教学学习的限制,课上课下都沟通反馈,有利于学生对课后和课前时间的有效利用,教师也利用空余时间为学生的问题提供解决答案;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课后、课上和课前教学时间的整体有效利用,使教学时间得到有效延伸,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空间、时间限制。

2.5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在体育课实践教学应用对达标成绩的影响分析 从学生达标水平成绩来看(表2、3),实验组达标成绩平均为64.81分,对照组达标成绩为66.26分,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成绩高1.45分,实验班与对照班没有显著性差异(P=0.38)(表4)。

从达标成绩分布来看(表5),实验班和对照班达到良好水平的都是2人,百分比分别为10.53%和9.52%,良好成绩达标水平相当。中等水平学生实验班3人,百分比为15.79%,对照班1人,百分比为4.76%。及格水平方面,实验组12名学生,百分比为63.16%,对照组14名学生,百分比为66.67%,对照班在及格水平的学生占的比重比较大。不及格水平方面,实验班为2名学生,百分比为10.52%,对照班4名学生,百分比为19.05%,在达标成绩方面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对照班和实验班都没有达到优秀标准的学生,与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下降有关,也受体育专业生源少、招生质量下降的影响;另一方面,新生刚入学第一学期心理上处于高考后的放松状态,学习积极性不足,甚至抱有“及格”心理定位,影响了学习效果。但是,从实验班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班的2名不及格学生体重明显过重,是导致不能完成跳远的主要因;也与锻炼不足,导致体重过度增大有关。对照组4名学生不及格,其中1名学生由于膝关节伤病,不能剧烈运动,只能保护性学习,另外3人身体形态正常,但是请假多、课上不积极,主要是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

表4 方差检验(F-检验)

表5 达标成绩分布情况

表6 方差检验(F-检验)

2.6 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在体育课实践教学应用对技评成绩的影响分析 从教学效果评价得分来看(见表2),实验组达标成绩平均为80.84分,对照组达标成绩为74.47分,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成绩高6.37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33)(表6),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得分高4.2分,尽管统计学意义差异不大,实际跳远教学技评平均成绩对照班比实验班成绩差了很多。

表7 技评成绩分布情况

从技评成绩水平(表7)来看,实验班达到优秀水平的有5名学生,良好水平的有4名学生,中等水平的有9名学生,及格水平的只有1名学生。而对照组达到优秀水平的有2名学生,良好水平的有5名学生,中等水平的有7名学生,及格水平的只有7名学生。实验班优秀水平学生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从整体技术水平来看,对照班低技术水平的学生相对较多,33.33%学生在及格水平,对照班明显体现出达到及格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平的意愿不足,“60分万岁”的消极思想在成绩中得到具体表现。实验班只有1名学生是及格水平,近95%的学生在中等以上水平。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跳远技评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合格标准。实验班表现为优秀学生多、及格水平学生少,而对照班技术优秀学生少、及格水平人数多。实验班学生通过对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的教学应用,学生对技术的概念和认识水平明显提高,而且相互指导中思考与练习次数增多,反馈更为明确和具体,教学效果实效性提高,也是技评成绩提高的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练习次数、个性化手段应用增多,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得到展现。

2)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教育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相互监督提示、遵守课堂秩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练习积极性高。

3)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教学中引入直观性反馈,强化了正反馈,达到“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和“学生自我反馈”复合反馈的综合教学效果。

4)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教育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上教学和课后练习的有机结合,延长了有效教学时间。

5)互联网+“微信+智能手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技评与达标水平。在技能教学方面,能够提高优秀学生技能练习的积极性、练习次数,促进技能拔高;提高低技术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建议 提高教师体育实践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教学探索水平;增加优秀运动员技术和图片等信息的资料获取能力;教育技术应用注意教学阶段的差异并灵活运用。

[1]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1.

[2] 李炳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07.

[3]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6:267.

[4] 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7.

[5] 李婷.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12):45-50.

[6] 蔡惠玲. 游泳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三维评价”策略的初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12):102-106.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Internet+ "WeChat+smart mobilephone"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Track and Field Long Jump Course

LI Hou-lin, ZHOU Xiao-long, TONG Yao-yao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081, China)

Aiming to improve the P.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pplicate the Internet+ teaching technology to make up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s study use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study on the Internet+ "WeChat+ smart mobile phon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hich was appli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Track and Field Long Jump Course. The main conclusion is as the follows: The use of Internet+ "WeChat+ smart mobile phone" techn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quipment conditions adds up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creases exercise number, personalized exercise means of increasing, teaching students’ subject status display. Their mutual supervision tips, classroom order and learning atmosphere are better; The visual feedback is introduced in teaching feedback,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feedback, "Teacher-students" and "students - students" and "students' self feedback composite comprehensive feedback; break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limited on learning “time and space". By combining preview before class, class teaching and after-school practice, it prolongs the time of effective teaching, promotes the excellent skills of students overstating, improves the basic skills of low technology students and completes the teaching task of training.

Internet+ "WeChat + Smart Mobile phone"; long jump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G807.0

A

1004 - 7662(2017)05- 0045- 06

2017-04-0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科研水平提高定额-体育教育训练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类)(项目编号:PXM2017_014206_000017);2017年北京市教改立项项目(项目编号:14517001)。

李厚林,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实验班次数智能手机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智能手机数据或将拯救生命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