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入诗妙趣多

2017-09-15 13:15李盛仙
益寿宝典 2017年10期
关键词:蜂儿妙趣彩笔

文/李盛仙

春雨入诗妙趣多

文/李盛仙

春雨潇潇,古今多少诗人对它倾注过感情,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佳篇。要说古诗中的春雨诗,恐怕不能不提大诗人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和优美的文字,赋予春雨以知觉和情感,极富艺术魅力地把“春雨贵如油”民间谚语诠释的非常到位,非常精当。杜甫一向关心百姓疾苦,诗句反映了他因一场及时雨到来,故有望看到丰收年景而喜不自禁的心情。从这首诗的雨声里,我们分明听到了诗人体恤黎民百姓的心声。

另外一首把春雨的形态特征描写得极为细腻精准的诗词当属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更是妙不可言。作者以一个“酥”字形象地刻画出了春雨细密如织、棉柔如丝的特点,给读者以清新自然的感受。那小雨过后的地方有如绘画艺术。诗人虽无彩笔,但用诗的语言描绘出彩笔亦难描摹的色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淡素朦胧、似有却无的水墨画卷,把自然美上升到了艺术美的境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盛唐时期大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春晓》中的两句。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伴随着缠绵柔美的风,好像一首和弦那样美丽动听。但那些绽放的花朵却经不住这般风吹雨打而散落遍地,从晚春的风雨声中,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叹惜春去的思想感情。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则写出了江南春雨烟雾般缥缈的特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人在这多彩而又凄迷的景色之中,寄寓着深深的感叹,读后使人心旷神怡。杜牧的另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行人的愁思乱绪,与纷洒的春雨融合在一起,造成一种景中有情、情融于景的境界。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有这样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人夜而不寐,从那淅淅沥沥的春雨声中,仿佛闻到大街小巷的杏花香。宋代李弥逊有《春雨》诗曰:“蒙蒙细雨网春晖,南陌清明二月时。细草养泥供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儿。”诗人从破土而出的细草想到衔泥结巢的燕子,从迎雨怒放的鲜花想到采花酿蜜的蜂儿。这幅不落俗套的春雨图画,反映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宋代女诗人朱淑贞的《膏雨》诗更是妙不可言。诗云:“添得垂杨色更浓,飞烟卷雾弄轻风。展匀芳草茸茸绿,湿透妖桃薄薄红。润物有情如著意,催花无语自施工。一梨膏脉分春陇,只慰农桑望眼中。”语言清丽,构思精巧,体物人微,且句句写的是春雨,却通篇不见“雨”字,令人回味无穷,百读不厌。

明太祖朱元璋也善写春雨。他在《新雨水》中写道:“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作者把春雨随风伴云而来,顷刻间遍布天下,继而云开天晴的急剧变化写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诗人们曾给春雨起了很多雅号,如“兰溪三月桃花雨”“沾衣欲湿杏花雨”等,这些春雨诗,都把春雨与花联系在一起。

当然,诗人讴歌春雨,不只是因为春雨能带来鲜花,给人以美的享受,主要还在于春雨能滋润田园,给农民带来一年的丰收。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尤其是清明节前后的雨,对于农作物的播种、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有诗写道:“清明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山边夜半一犁雨,田家高歌待收获。”“一滴春水一滴油,一厘春雨一厘金。”

每当春雨飘飞的时节,走出户外漫步雨中,吟诵起这一首首动人的诗句,真是心醉神迷。寿

猜你喜欢
蜂儿妙趣彩笔
蜂收之歌
林雨鋈
好玩的废旧彩笔
奇趣搭配
我有一栋别墅
智力大闯关,妙趣挡不住
妙趣加油站
妙趣车库门
泳池派对
我有一盒彩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