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泸沽湖

2017-09-15 13:15钟芳
益寿宝典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阿哥摩梭摩梭人

文/钟芳

梦幻泸沽湖

文/钟芳

“远方有个女儿国,遍山的野花胭脂色。远方有个女儿国,如花的女儿好颜色。情歌唱出温馨夜,花楼灯火永不灭……”汽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经云南丽江向北穿行,越过崇山峻岭,崎岖峡谷,湍急溪流,抵达宁蒗彝族自治县最后一道分水垭口,一个蓝宝石般的湖泊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当今摩梭人聚居的以“母系社会活标本”著称的泸沽湖,一个以走婚习俗名闻遐迩的真正女儿国。

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里这样写道,“这里从未被污染……它如此虚幻迷离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至今仍散发着诱人的感力,始终是世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一片“世外桃源”。它就是位于云南与四川交界的泸沽湖。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云南和四川交界的地方。湖面海拔约2685米,面积约51.8平方公里,湖水清纯透亮,能见度达14米,水深平均有40多米,是世上所罕见的至今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放眼望去,只见青山环绕、古树参天、流水潺潺。远处的5个湖心小岛若隐若现,像一只只绿色的小船,漂浮在湖面。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泸沽湖碧波荡漾,在林木葱茏的山峦怀抱里,映衬着高朗的蓝天白云,闪动着妩媚的温情,那种纯粹得一尘不染的美, 让人心旷神怡。

湖边柳树下,静静地停泊着一排古朴的猪槽船,我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登了上去,船儿摇晃着驶向梦幻般的里务比岛。一路爽风徐徐,波光闪闪,柔浪阵阵,水鸟飞腾。墨绿的山,碧蓝的水,缓缓地从我们眼前飘过,仿佛一幅写意变动的水墨画。摇船的摩梭阿哥扎西和阿妹卓玛对唱起了《泸沽湖情歌》:“小阿妹,小阿妹,相隔千里怎相会?玛达米,玛达米。”“情阿哥,情阿哥,有缘千里来相会,你是明月当空照,我是星星紧相随。玛达米,玛达米,玛达米”……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了解到神秘的摩梭人。这些淳朴的人们至今保留着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男女之间建立偶居婚姻关系的走婚习俗。卓玛告诉我们,走婚并不是外界人传说的那样随意,而是非常注重感情的。相互爱慕的男女双方必须情投意合,在篝火晚会上以“摸手心”为暗示,经过了解、恋爱、走婚,而且也会长期保持固定的关系。

在摩梭家庭中,孩子跟随母亲生活。父亲只是晚上来,白天就回他自己的家,不用赡养自己的子女。外祖母为一家之长,舅舅担负着家庭最重要的职责,照顾姐姐妹妹们的子女。因为没有一纸婚约,因此男女分手,没有财产分割、子女赡养等问题;摩梭家庭关系也特别和睦,没有婆媳之烦、妯娌之争等矛盾。他们就是以这种古老的形式来演绎着世代摩梭人的生活,繁衍着摩梭人的家族。听着卓玛似水柔情的轻言慢语,我们的心深深地被打动了,眼前依稀飘浮着那种“女儿国中女人拥有无上权力,男人和女人自由自在,仿佛在天堂般生活”的情景……

船行湖水深处,忽然一簇簇从未见过的白色小花映入我们的眼帘,开满了湖面。扎西告诉我们,这是“水心杨花”,只有泸沽湖才有,因为它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水质—旦达不到其“标准”,宁愿枯死也绝不苟活,我不由得为其气节所折服。

置身里务比岛屿上,极目远方,微波浩瀚的湖面似一幅巨大的蓝色地毯铺展在蓝天白云之下,层层飘来的薄雾,亦幻亦奇,胜若仙境。足下碧浪拍打岸上的礁石,一波一波,悠悠的,柔柔的,如情人的手,又如情人的呢喃。在这湖光山色中,飞禽走兽似乎也找到了欢乐的天堂。看那白鹭,还有天鹅、黄鸭鸟寻食或傍晚归巢时,它们翩翩飞翔于水面,或停于枝头搔首弄姿,多数达上千只,很是壮观,带给你一种自然而神圣的原始情韵。

走婚桥上,心儿荡漾。夕阳下,湖畔阡陌纵横,炊烟袅袅,野鸭欢歌,牧童嬉戏,阿哥阿妹,情意绵绵,结伴相随,莫不让人流连忘返。

安详与神秘,伴着夜色一同降临泸沽湖畔。晚上,摩梭园里升起了熊熊的篝火。我们和摩梭阿哥阿妹们手拉着手,围着火堆排成一条滚动的长龙,一边唱“阿喏喏、阿喏喏”民歌一边跳“锅庄”舞,会唱的跟着调子唱,不会唱的也在热闹的气氛感染下哼唱着。阵阵歌声与笑声回荡在山旷中,气氛空前热闹,让人如痴如醉,激情亢奋。

迷人泸沽湖,梦幻女儿国。快乐,在这里恣意蔓延;心灵,在这里翩翩飞翔。让人分不清这是梦还是画,难怪会有那么多人甘愿沉醉在它柔波中,不愿醒来……寿

猜你喜欢
阿哥摩梭摩梭人
Mosuo on the move
MOSUO ON THE MOVE
山那边的阿哥
阿哥的泥哇呜(外一首)
《元史·赵阿哥潘传》笺证
摩梭人的婚姻风俗
盼望阿哥
摩梭姑娘
摩梭阿妈
谁在异化摩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