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解画谜巧破案

2017-09-15 14:02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银两潍县桅杆

山东省潍坊县,在清朝时候叫做潍县,郑板桥曾经在那里担任县令。当时,发生了这样一桩案件。有个叫李乙前的商人要外出经商,雇佣了麻三寿的船只。清朝时候,纸币还不是硬通货,李乙前为了提取货物,只能携带许多银两,因此非常笨重,也难逃人们的眼睛。但小船是自己专门雇佣的,除了船家麻三寿。船上也没有别的人,李乙前因此非常放心,安安心心地照常睡觉。

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失窃事故还是发生了。等到第二天,李乙前一觉醒来,自己携带的银两竟然不翼而飞,无影无踪了。小船上又没有别的人,李乙前就找麻三寿询问。但麻三寿矢口否认自己拿过李乙前的银两。虽然麻三寿否认自己拿过银两,但李乙前还是坚信自己的银两就是麻三寿拿走了。麻三寿的小船一直在河中航行,并没有靠岸,除了麻三寿,船上并没有其他人,不是麻三寿拿走了自己的银两,还能有谁?

麻三寿心里也清楚。自己难逃嫌疑。因此,将自己的小船全部曝光,抖了个底朝天,让李乙前亲眼看到,他麻三寿的小船上并没有李乙前的银两。这就奇了怪了,李乙前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银两究竟被谁拿走了?

银子不能白白丢了,李乙前走投无路,心有不甘,想到潍县知县郑板桥政绩卓著,就要求麻三寿将小船驶到潍县衙门附近,到知县郑板桥处告状,希望他能找到丢失的银两。郑板桥经过调查,知道麻三寿是个劣迹斑斑的贼娃子,就义正辞严,一拍惊堂木,喝令麻三寿如实招供,究竟是怎样偷窃了李乙前的银两,藏匿在什么地方?但麻三寿拒不承认自己拿了李乙前的银两。

明明船上只有麻三寿和李乙前两个人,小船夜晚又没有靠岸,不是麻三寿偷窃了李乙前的银两,还能是谁?郑板桥因此喝令手下衙役,大刑伺候,对麻三寿进行严刑拷打。但麻三寿主意已定,咬紧牙关,拒不承认自己偷竊了李乙前的银两。

捉奸要双,捉贼要赃,郑板桥明白,当务之急是找到麻三寿偷窃的银两,只要人赃俱获,麻三寿就是拒不承认,也无济于事了。郑板桥派出衙役,对麻三寿的小船进行全面搜查,但衙役们将麻三寿的小船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任何银两。一贯聪明能干的郑板桥因此百思不得其解,案件侦破陷入困境。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候,有个秀才来向郑板桥献画,说自己昨天晚上看到一个夜景,因此,信手涂鸦,画了下来,现在献给知县大人,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郑板桥听了觉得奇怪,看到夜景画了画,为什么要献给知县大人,是不是故弄玄虚?郑板桥定睛细看,画上并没有画其它东西。只是画了一棵高高大大的树木,在狂风中摇摇晃晃。这画能解什么燃眉之急?郑板桥苦思冥想后,会心一笑。

郑板桥拍案而起,命令手下衙役,对麻三寿小船的桅杆进行搜查。衙役们不知就里,办了许多案件,还没有见过搜查小船桅杆的。但知县大人的命令不能违背,只能进行搜查。让衙役们始料不及的是,在麻三寿的小船桅杆里面,竟然真的找到了银两。这时候,拒不认罪的麻三寿,早已汗流浃背,乞求知县大人手下留情。经过李乙前确认,从麻三寿小船桅杆中搜查出的银两,就是前天晚上丢失的。

麻三寿偷窃李乙前银两案,虽然侦破了,但衙役们还是不知道郑板桥是如何突发奇想,想到从麻三寿的小船桅杆中找到银两的。郑板桥解释说,秀才献的书画上,只有一棵大风中摇曳的大树,古诗有“危楼高百尺”,“危”就是高的意思,高大的树木,也就是“危木”,“危”、“木”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桅”,意指小船的桅杆,献画人巧妙指点,麻三寿将偷窃所得的银两藏匿在小船的桅杆上。

猜你喜欢
银两潍县桅杆
生命的桅杆
郑板桥解画谜巧破案
生命的桅杆
清末银元单位问题的论争
郑板桥智断案
致你
LAA—LTE在行动
竹枝声里话竹枝
兽医之死
兄弟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