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四川革命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路径优化研究

2017-09-18 01:11封伟柏浪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老区县域四川

封伟 柏浪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四川革命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路径优化研究

封伟 柏浪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县域是因县级行政区划而人为分割成的某种空间区域,它往往由众多乡镇级甚至村社级单位构成。而县域经济通常是以县城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以村社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腹地,再以乡镇为连接县城与农村经济的桥梁或纽带,县城经济、乡镇经济和村社经济三者互兼互融,共同形成了一个地域特色突出和功能分区明显的地方区域性产业经济。而县域经济竞争力则是指县域因合理配置或优化利用经济资源而获得某种竞争优势的驱动力。四川革命老区的地域条件相对较差,其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老区的“三农”问题。因此,提升四川革命老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实现老区的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经营,彻底解放老区的落后生产力,提高农业经济的增加值。结合老区县域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也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工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县域农业经济附加值与工业产值的挖掘,也能促使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流动,推动城镇经济的繁荣,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和社会服务业的进程,进而激活城镇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这还能反向再次刺激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形成第一、二、三产业的循环经济。

1 四川革命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力形成的实践困境

1.1 基础条件较差,竞争基点弱化。四川革命老区在市场竞争力方面远远不如我国东部沿海或四川腹地的平原县域,其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支撑都显得非常滞后。首先,依经济增长极理论和点轴开发理论分析可知,四川革命老区地处偏远,经济底子薄,贫困人口数量多,远离了附近大中城市经济的辐射范围,其辐射带动能力越来越小[3],失去了中心城市的带动功能和区位优势,毫无竞争力可言,从根本上延缓了城镇经济向农村经济延伸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节奏。其次,四川革命老区的地域条件较差。老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较艰难,主要靠人畜劳动种植,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节奏慢,再加上农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生产条件的影响,如遇旱涝虫灾还可能颗粒无收,这容易造成老区县域经济呈波动发展。再次,四川革命老区地方财政较困难,县域工业经济起点低,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远远跟不上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按照经济梯度推移理论,四川革命老区的工业化建设已处于由中心城市向幅员农村逐渐推进的末端,这大大弱化了革命老区发展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1.2 经济水平低,竞争动力不足。首先,老区县域的主导产业确立方式还有误区。有的完全脱离县域实际,经济落后,想法超前,仅凭决策者的个人愿望人为确立主导产业,以致县域经济的发展愿景与实际成效相差甚远;有的县域仅凭外出了解到的治理情况就照抄照搬,以致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县域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其次,由于四川革命老区的民营企业相对较多,它对地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因为民营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相对匮乏,难以形成市场占有率高和科技含量高的优势产品,导致县域工业化进程缓慢,在竞争中与国有企业无力抗衡。再次,革命老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家庭式的小农生产收入没有保障。老区县域的市场信息闭塞,难以提供质优价高和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农产品丰收未必能让农民增收,如遇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则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可能连基本投入都难以回收,这种低端的经济水平根本无法形成市场经济竞争的强大动力。

1.3 产业结构滞后,竞争合力不强。首先,四川革命老区所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其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节奏趋缓,产品结构缺乏深度调研或战略升级。在老区的县域经济构成中目前比重最大的仍是第一产业中的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而生态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虽有发展,但占比非常小。总体说来,老区多为大众型的简单加工产品,缺少名牌效应的精加工产品,市场活力明显不足,更谈不上县域经济的竞争合力。其次,虽然老区的森林资源和农副产品非常丰富,但分别受制于国家的林业政策和市场开放价格的冲击,林木不能进行大规模砍伐和农副产品售卖达不到目标利润点,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的经济效益。再次,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老区的第三产业虽有所发展,经济比重也有所提升,但受老区工农业发展水平的限制,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方面,与工农业配套的现代信息系统和物流技术尚未形成,与现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不匹配,所以毫无竞争力可言。因此,二、三产业落后是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合力不强的根源,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其难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1.4 劳动力素质低,缺乏竞争的人力支撑。首先,由于四川革命老区大多处于偏僻的山区,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区域,县域财政资金捉襟见捉、缺口较大,教育投入也就深受影响,投资于基础教育的社会资金也非常少,以至于老区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简陋,软件设施不全,教学水平难以保障,不仅吸引不到外来资金和高职称人才,甚至连本地人才也难以留住。其次,许多农村家庭受长期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只追逐农业生产的一般体力劳动需求,以至于众多适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或中途缀学,这种观念和现象代代相承,导致老区县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受阻,农村人口素质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而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再次,老区农村人口的劳动力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也限制了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劳动力低素质会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进程,而落后的县域经济又会制约地方教育的财政投入,而教育投入不足又会严重影响人力素质的提升,形成恶性循环。

2 四川革命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路径优化

2.1 弘扬老区精神,夯实县域经济竞争发展的思想基础。四川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老区人更要秉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一是要传承和弘扬老区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收集整理老区县域的红色历史文化,用先辈事迹来教育、熏陶县域的各级干部群众,激发老区人民树立坚持不懈和顽强拼搏的老区意识,用锐意进取的苏区精神来建设发展老区的县域经济。二是要教育老区干部群众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国家政府在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虽然已给予四川革命老区大力的扶贫支持,但我们更应该发扬老区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和长期奋战的精神,树立自我进取意识,不能一味的等着“输血”或依靠国家的扶持来建设老区,而要想办法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在国家帮扶下奋起直追。三是革命老区的县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有的区位优势,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色点,扬长避短,再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制定出适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和经营战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进行生态补偿,有效促进区域间的产业经济协同发展。

2.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县域经济竞争发展的基础保障。四川革命老区地广物博,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区域优势,但必须破解老区地域偏避和投资不足等难题,尽力平衡发展城乡经济。首先,要攻克制约老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问题。老区必须加快城乡交通建设,逐步形成高效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城乡道路“无缝对接”,打通老区物流产业发展的“高速路”,只有突破了交通运输的“瓶颈”,才有可能真正降低物流成本。其次,要合理规划城镇建设,增加城市的辐射功能。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和风格,不断壮大县域经济。老区的城镇规划数量不宜过多,要优先发展县城周围或沿交通干线两侧或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重点打造2~3个“全县高层次、全市上档次、全省有名次”的川东老区物流贸易重镇,发挥这些重镇对发展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进而将县域建设成环境优良、格调优美和布局优化的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所以,要推进老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夯实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3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用优势产业集群支撑县域经济的竞争发展。四川革命老区作为相对落后的农业区和边缘区,其工业技术水平偏低,对县域经济效率的提升也有着强烈的需求。首先,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集聚经济效应。依产业经济学理论,良好的空间布局能降低交易成本,产生集聚经济效应。老区就应以优势资源为重心,依托交通干线和重点城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利用产业集聚的积极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为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这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具有老区特色的经济格局,而且还能提升产业竞争力。其次,四川老区可依托省界的边缘优势,引进临省大中城市先进企业的生产技术,特别要推广应用适合于老区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食品制造等现代工艺,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引进竹木工艺品生产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再次,要解决老区工业经济基础薄弱问题。老区的农业结构主要还是以传统种植业或畜牧业为主,必须依老区生态环境优势,在农牧产品上下功夫,突破小农式的家庭生产格局,大力开发木制家具、藤编和竹纤维制品等产业,增加农产品的科技成分和附加值,提高县域工业的机械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老区农牧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效益。

2.4 挖掘劳动力资源,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发展的人力支持。第一,要建立服务老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老区要积极依托高校及科研机构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完善老区的人才选拔、流动和分配激励制度,在尽量留住本土人才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到老区农村支农、支教和扶贫,形成一批数量和结构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带动提升老区人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第二,要抓实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增大教育投入来开发老区的人力资源。用职业教育、成人学历和证书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老区劳动者进行现代农业技能、法律知识、管理理论、营销技术等系统的知识培训,对老区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实行技能培训优先,用新技术、新知识的短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老区新型劳动者。第三,要充分利用老区留守妇女的劳动力资源,弥补劳动力之不足。老区男性劳动力已大量外出务工,可安排留守妇女到技术含量低、技能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上从事玩具、服装或制鞋等岗位工作,有效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资源。第四,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节奏,提升老区的城镇化水平。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步伐,鼓励农村居民走出山区,去城镇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构筑起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取胜的人力保障。

总之,四川革命老区受基础设施条件、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一、二、三产业融合度和协调性严重不够,制约了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合力的形成与发展,所以必须牢实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实现红色文化产业与绿色产业的融合对接,才能真正显现出县域经济的主流特征和核心竞争力,促进老区县域经济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1]冯佺光,赖景生.我国西南地区山地经济业态及其开发模式研究 [J].生态经济,2006(5):95~99.

[2]周维现.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D].武汉:武汉大学,2013.

[3]张富刚,刘彦随.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 [J].地理学报,2008(2):115~122.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度科研资助项目(SLQ2017A-02);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2017年度科研资助一般项目 (JY2017B02);2017年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WHCY2017B16)

猜你喜欢
老区县域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老区在努力奔跑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