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2017-09-21 04:18李杰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8期
关键词:战略性

李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技术突破与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对推动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物资消耗低、成长潜力大以及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文章主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希望对相关研究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产业结构转型

2015年,面对全球经济缓慢增长的大环境,国内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集聚了多项经济发展新功能,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推动着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同时,国内经济处于新旧产业与发展动能相互转换的关键时期,新兴服务业依然面临着体制机制不灵活、融资难等诸多问题。因而,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作为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投资基就业的重点,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加强金融支持、对重点领域深入改革等,在此基础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一、新兴服务业概述

战略新兴服务业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在技术与发展需求基础上,引领着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属于一种知识技术密集、物资消耗小、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的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这也是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发展大环境、构建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举措。在发展过程中,要明确新兴服务业培育目标定位、整体布局、发展方向及配套措施,加强研究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发展信息技术,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从根本上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效益。顺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资产重组与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充分利用国际经济发展机遇,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加入,提高自身自主创心与引进吸收等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新兴服务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重规模、轻创新”理念影响比较大

在我国由于劳动力、土地及资本等要素成本投入低,导致部分企业重视规模扩大,忽略了自身的自主创新。对于部分中小企业,就算没有研发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只要规模扩大了,其利润空间也是非常可观的,因而创新动力也就无从谈起。我国属于制造大国,但由于核心技术不足,贴牌生产现象非常严重,直接降低了产品附加值。

(二)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多头管理依然存在。地区、部门及行业间相互分割现象难以消除,沟通协调机制缺乏有效性,相关规划与政策没有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技术与经济间的两张皮问题未得到解决。还没有建立健全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没有创新成果轉换的体制与机制,很多成果作用得不到发挥,相应生产力也就无从谈起。最后,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够完善。

(三)融资体系亟待完善

1.资本市场比较落后。在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直接融资比重较低,债券、场外交易及期货等市场发展较为落后。2.风险投资潜力还需深入发掘。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包含信贷、资本及风险投资等市场在内的多层级、多元化科技金融体系,但风险投资潜力仍需提高。依赖科技金融体系的配合,将风险投资转换为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动力。3.缺乏完善的产融结合支撑体系。一方面,以中央科研机构与国企为核心的国家对支持的部分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快,同时因资金不足导致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与发展后劲。究其原因在于,资本市场支持不够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与场外交易等比较落后,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融资体系仍需完善。

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途径

(一)坚持战略导向引导

战略,一直被称为是我国现代发展中的精髓,对于地方服务业的发展,亦是如此。在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中,这一过程也是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主动实践与成果表现。位于城市功能核心区,根据自身功能定位与资源优势,顺应新技术发展需求。产业及模式的新发展潮流,将新型金融、专业服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及文化旅游等融为一体,发展新兴服务业,是充分运用战略性思维,将具体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相结合,从而获得突破性发展。

(二)抓住发展机遇

在新常态发展大环境中,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尽可能降低无效于低端供给,提高有效与中高端供给。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如果不能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经济发展动力,那么生产力的进步与提升就比较困难。地区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发展体验与交互式经济形态,顺应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特色消费新地标,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为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三)政府与市场同步发展

将服务业作为持续发展的产业,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在行政干预中进行减法,以放手代替抓手,在此基础上,实现市场化发展目标。例如,在新兴服务业发展中,积极创新落后的体制机制,减缓企业发展压力。以新型金融、国贸及信息服务等为主,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积极整合各类有效资源,与企业实现有效对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结构

一方面,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及节能环保等相关服务业转型规划,明确新兴服务业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及政策措施等。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核心产业与主体功能区。比如某地重点推进海河中游与东丽湖大核心区域建设。其中,在海河中游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商务区,通过项目带动环境,缔造东丽新名片,在本地区率先建成城区核心服务区、产城相结合的海河智慧湾。而东丽湖是以科技为核心,生态环境为支撑,打造以生态文明、适宜居住的示范区。

(二)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打造名牌产业。比如,上海浦东新区依靠施耐德、西门子等著名企业,积极发展c919大型客机设计集成与总装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利用芯片、RFID研发企业等优势,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再比如,广州开发区在伟创视讯、海格通信及迪森热能等国际顶尖龙头企业带领下,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与新材料产业。这些先进经验值得其它地区学习与借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积极发挥产业规模效应,提高自身综合实力。通过正确分析市场经济形势与需求,在地区筛选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具有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产品,带动传统服务业向新兴战略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发展重要科技专项项目,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问题,为新兴服务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endprint

(三)提高创新能力

一方面,加强建设技术创新平台,与各大名校加强战略合作,吸引跨国企业、集团假发,为企业聚集更多的创新资源,鼓励并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工程研究及重点实验室等中心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建设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建设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对信息化应用项目加大支持力度,以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为基础,推动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与自动化,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最后,加强团队建设。全面落实“122”计划,加快培养应引入拥有先进科技、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人才,促进资本、人才及技术的全面融合。通过高端科技人才的聚集,实现科技孵化、转化与产业化为一体的发展目标。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方面,积极推进建设产业发展协调、重大项目联系等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协调会、进度通报、监督、情况汇报及信息调研等制度,通过组团服务、项目管理及例会推进等形式,把信息推送、困难解决、融资发展及市场拓宽等作为重点,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先进活动成果进行巩固与扩大,并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发展列为帮扶重点,充分发挥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推动社会管理与行政服务的创新,加强政府引导,确保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稳定增长,增强社会投入。同时加强政策支撑,完善科技型企业发展、招商、科研机构与项目的引入、高端人才、科技成果转换、科技金融及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另外,还要提高服务效能,巩固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成果,提高提高实际审批办结速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科技投资与创新发展环境。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政府及市场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保持良好状态;作为市场主体,要保持创新与拼搏的精神;民间社会组织,要不断转变消费文化理念,表现良好的城市精神面貌。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的直接、见解与溢出等效应,探索新的发展亮点,获得长久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李楠.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N].承德日报,2016-07-09.

[2]商宇.加快發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N].重庆日报,2016-10-10.

[3]伕名.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当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走向的调研报告[J].中国中小企业,2016(05).

[4]茶洪旺,左鹏飞.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基础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产业发展定位思考[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17).

[5]张亚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单位:荣成市发展和改革局)endprint

猜你喜欢
战略性
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塑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对策与建议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探讨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探析
现代企业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