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017-09-23 02:26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功能性心理症状

任 文

(天津市南开医院消化内科,天津 300000)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任 文

(天津市南开医院消化内科,天津 300000)

目的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应用肠胃道症状量表(GSRS)、FD生活质量量表(FDDQL)、焦虑自量表(SAS)及抑郁自量表(SDS)评测干预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不良心理改善情况,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本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GSRS、FDDQL、SAS、SDS四项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本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5%。结论 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护理;临床效果

FD是临床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肠胃道病症,据报道在所有消化不良中占5%左右[1]。临床表现主要有是腹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等。当前,关于该病的病因尚未全面明确,易反复,会造成患者躯体和心理上的障碍,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为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需要积极做好护理干预。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85例FD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肠胃内镜、临床症状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相关标准[2]。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胃肠道恶性病变、意识障碍、肠胃道手术史等患者;患者均对此项研究知情并同意。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1.3±2.6)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4.7±1.5)年;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恶心、烧心、反胃等。

1.2 方法

本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抑酸、抗感染、促进胃动力等治疗,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心理干预: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等通过对话、发放图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FD相关临床知识,包括病因、病机、临床症状、治疗及护理方法等,特别是耐心解释负性情绪在FD的发生和治疗中的影响,提高患者认识,,纠正患者对FD的认识偏差或者错误观念,增强其临床依从性。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指导患者掌握负性情绪调节方法,以便有效稳定情绪;同时,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关爱,细心照顾,理解患者的感受,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通过解释、劝导、支持等方式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消极、抑郁等不良心理,坚定患者治愈信心。此外,鼓励患者多参与社区、社会等活动,和同学、朋友多沟通、聊天,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阅读、运动等,转移对自身病情的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生活护理:叮嘱患者按时定量就餐,确保饮食规律,最好做到少食多餐,不得暴饮暴食,忌生冷、辛辣、油腻类食物;少食用易产生气体食物,比如:土豆、红番薯等,尽量少食纤维素高的蔬菜,譬如:菠菜、芹菜;多食维生素丰富的果蔬,空腹吃适量甜水果可有效中和胃酸;临睡前尽量不进食,餐后直立30 min可坐卧。日常起居要规律,保持稳定、愉悦心情,戒烟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做好口腔护理,饭前饭后用温开水漱口;劳逸结合,积极参与运动锻炼,以柔和性有氧运动为佳,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要适当。

(3)睡眠干预:大多数FD患者存在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应加强此方面的干预。主动和患者沟通,掌握睡眠不佳的原因,应依照患者情况制定科学的作息计划,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逐步建立稳定、规律的作息习惯。此外,对患者进行睡眠相关指导,采取一定措施改善其睡眠质量,如刺激控制。

1.3 观察指标

应用GSRS评测护理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项0~4分,总评分越高表示越严重;同时,应用FDDQL评测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3],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越佳;此外,通过SAS、SDS量表评估护理前后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效果,以中国常模50分为界值,分值越高越严重。在出院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针对护理操作、工作态度、沟通交流、护理质量等方面,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通过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的GSRS、FDDQL、SAS、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和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s,分)

表1 本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s,分)

时间 n GSRS评分 SAS评分 SDS评分 FDDQL评分护理前 85 14.2±2.9 60.3±5.6 63.8±4.7 63.1±7.2护理后 85 6.8±1.4 44.7±4.3 42.1±5.1 90.4±2.3 t 11.556 7.842 7.141 9.517

2.2 护理满意度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本组85患者中,满意83例(97.6%),一般2例(2.4%),不满意0例(0.0%)。

3 讨 论

FD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病症,临床普遍认为胃动力异常、胃肠道排空不佳、精神因素、胃酸分娩异常等和该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4]。现阶段,FD的临床治疗关键就是胃肠蠕动调节、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进消化。大多数FD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导致胃排空,引发胃肠道相关症状,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不利于治疗。基于此,在对症治疗同时还需重视临床护理干预。

大部分FD患者存在一定的抑郁、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临床研究表明,不良心理刺激和FD的躯体症状发生、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而,需重视心理护理干预。通过针对性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FD的认识,意识到负性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正确认识和看待自身所患疾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认知、社会支持等方式来解除或者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等心理。同时,对患者的饮食、日常生活及作息进行指导和干预,建立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加强睡眠干预,改善和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本次研究中,85例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中实施从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肠胃道症状、不良心理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且满意度达到97.6%。与张铁梅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对FD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消除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李学英.护理干预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02:261-262.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蠕动力学组.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4):217-230.

[3] 严小英,王素萍,王洁琳,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特征及综合性心理干预的效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04:136-139.

[4] 常晓霞.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94-5195.

[5] 张铁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质量及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05:107-108.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3.34.02

猜你喜欢
功能性心理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心理感受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