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017-09-23 02:26张晓华赵伟青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住院

张晓华,于 雯,赵伟青,朱 雪*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山东 青岛 266011)

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张晓华,于 雯,赵伟青,朱 雪*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山东 青岛 266011)

目的 探讨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行健康教育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各42例。健康教育组行健康教育指导,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健康教育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健康教育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8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内科患者行健康教育指导,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十分有效。

健康教育模式;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况

消化内科疾病包括:胰胆疾病、肝病以及胃肠道疾病,由于消化道疾病的类型较为复杂和多元,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多方面的医疗知识和操作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此期间的护理要求[1]。与此同时,伴随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除了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外,还需要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从性,使得患者能够更加配合护理和治疗过程[2]。本研究通过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行健康教育指导,护理效果十分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书,自愿参与本组研究。健康教育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2.8±2.2)岁;病程1~4.5年,平均病程(2.2±0.3)年。常规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3.4±2.7)岁;病程1.5~5.5年,平均病程(2.7±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组行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患病程度,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指导和宣传,详细介绍有关该类疾病所应用的各种药物、临床症状等,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治疗,告知患者有关用药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患者有关日常饮食护理,确保患者每天营养的摄入量,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自我检测和护理的方法,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告知有关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所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格评估患者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分为①满意:>85分;②一般满意:65~85分;③不满意:<65分。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度。采用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状况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健康教育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比(±s,分)

分组 n 焦虑 抑郁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健康教育组 42 58.3±8.39 42.6±6.04 56.3±8.47 44.3±7.04常规组 42 57.5±8.53 52.9±8.25 55.9±8.59 52.6±8.16 t -0.433 6.528 0.215 4.991 P -0.666 0.000 0.830 0.000

2.2 护理满意度

健康教育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62,P=0.011)。

3 讨 论

伴随人们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的过程中[3]。消化内科患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原因存在一定关联,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及腹痛等。因此,需要及时提供健康教育指导,积极提高患者对于健康常识的认知率[4]。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健康教育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常规组(8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和宣传,能够提高患者对于该类疾病的认知程度,做好自我检测和护理的同时,为自己获取更加宝贵的治疗时机。与此同时,护理人员提供健康教育指导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使得护理人员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操守,做好充足的健康教育准备,进而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缓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言而总之,通过行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提高消化内科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

[1] 贾铃铃,郭丽霞,张小丽.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1):102-103.

[2] 梅宝丽,孙 华,刘汉青.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11):156.

[3] 潘苏平,张卫群.分析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238-239.

[4] 姜 艳,王秀梅,于文丽,等.健康教育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05):26-27.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3.54.02

朱 雪 作者简介:张晓华(1982-),女,山东烟台人,护师,研究方面:消化内科护理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住院
妈妈住院了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胃为什么不会消化掉自己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