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09-23 02:26程美华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外科我院常规

程美华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妇幼保健院外科,湖北 黄冈 435300)

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程美华

(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妇幼保健院外科,湖北 黄冈 435300)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外科住院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各1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最后对两组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比对。结果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100%)同参照组护理满意度(50.0%)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质量评分来看,实验组较比参照组更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和我院护理质量均会有明显提升,可在临床上优先选择。

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外科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属于全新的护理模式,通过将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指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这一不仅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我院的护理质量也会明显增加[1]。此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我院近三年收治的外科住院患者20例进行探究,以下为具体护理流程和护理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外科住院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0例。实验组男6例,女4例,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6.4±7.1)岁。其中5例患者为胸外科,3例患者为骨科,2例患者为脑外科。参照组男7例,女3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7.9±6.9)岁。其中4例患者为胸外科,3例患者为骨科,3例患者为脑外科。软件包对两组外科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对其病情进行观察。实验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详情护理流程为以下:①首先组织外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这样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随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告知临床护理路径的具体流程和实施方法,同时将具体内容进行简单告知。②患者进入医院后,责任护士需主动接待患者,并与患者进行交谈,随后普及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将潜在的不良情况进行简单告知,从而获取配合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理效果得到充分发挥。随后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并各项数据予以记载[2]。在此期间,还需将患者出现不良症状的因素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记录,这样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朝向护理路径发展。③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还需为其介绍医院的实际情况,并将主治医师进行简单告知,从而使其自身的陌生感消除。在护理期间,除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进行监测外,还需对其心理变化进行掌握,从而使其不良情绪得以明显减轻。另外,患者提出的疑难问题护理人员需耐心解答,这样可以有助于良好关系的构建,从而获取患者的信赖。

1.3 指标评价[3]

患者出院前对其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分数为满分制。患者的分数在90分以上,表示非常满意,患者的分数60~89分,表示基本满意,患者的分数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10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患者分别为6例、4例,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为100%;参照组1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患者分别为3例、2例,护理满意度经计算后为50.0%;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n(%)]

2.2 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

实验组10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评分为(9.8±0.3)分,参照组1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质量评分为(8.2±0.2)分,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4.0329)。

3 讨 论

常规护理属于临床中基础护理模式,且该护理模式具有随意性,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4]。临床护理路径属于全新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使患者自我防护意识显著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护理漏洞进行规避,从而使护理质量进行显著提升[5]。此研究中,实验组、参照组患者分别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方法,前者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后者护理满意度(50.0%),组间数据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护理质量评分来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和我院护理质量均会有明显提升,可在临床上优先选择。

[1] 潘彩芝.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5(z1):144-144.

[2] 廖慧宏.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3):369-369.

[3] 廖慧宏.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0):465-465.

[4] 李晓芳.显微手外科护理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133-134.

[5] 黄晓红,代 敏.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方法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6):165.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3.60.02

猜你喜欢
外科我院常规
常规之外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