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7-09-25 02:31何芳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民办高校

何芳

【摘要】高校外语教师队伍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保障,如今外语师资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与日俱增,研究其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办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其独特之处,尤其在国际化背景下,要针对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课题编号:WYYB150147。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界的新生力量,近三十年来从萌芽到如今的蓬勃发展,经历了“规模发展”阶段后,已进入“内涵建设”时期。要想打造民办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民办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关键,这是民办本科院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如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素养,值得我们深思。

一、问题的提出

对语言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对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始于90年代,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课题。关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国内学者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

一种是分析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贾爱武(2005)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心理)不断更新、完善的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吴一安(2008)指出了高校优秀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性、热点、阶段性特征和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因。

另一种是阐述影响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因素以及探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路径。牛桂玲(2012)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任庆梅(2006)认为个案研究反思性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茹、蒋宇红(2015)以查尔斯·泰勒的“自我-社群”思想为理论基础,提出反思是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外语教师需要通过自我反思与合作实现专业发展。

综合研究现状,高校外語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比较丰富,学者们多从内因出发探讨提高外语教师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多方面的,目前针对外语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针对国际化视野下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具体个案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民办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与传统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院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其特殊性,目前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均衡带来的问题

民办高校建校时间较短,教师队伍特点为专职、兼职互补。其中,年轻教师在专职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偏高。这些年轻教师有些刚刚脱离学校,走上讲台,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还不甚了解,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和专业发展目标把握不准;而且外语教师中女性教师较多,教师主力多为教龄6~10年的教师。这些女性教师往往面临着较重的家庭负担,常常无暇顾及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即使她们渴望去参加有利于专业发展的教研活动,但是往往受到家庭束缚,错过了学习成长的机会,致使其专业发展的行动力不足,难以拓展专业发展渠道。

(二)教师的科研能力

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负担相对较重。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课程备课量大,作业批改任务多,此外还有各种教学事务检查等,令人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已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热情参与教改、科研。因此,大多数民办高校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也有待提高,教研结合体现得不明显,科研对于教学、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制约。虽然有些教师已经意识到教育理论和科研的重要性,也开始着手进行教学研究和课题申报,但由于缺少经验和指导,相对来说教研和科研能力较弱。此外,拥有的专业研究资料较少,科研、教研的层次也就不高,很难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三)民办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民办高校外部教育资源获取能力相对较弱。以出国研修为例,这是一个有效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良好途径,但是很多民办院校的教师却没有机会走出国门深造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此外,有些院校的教育行政领导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进行行政干预,要求教师更多地去关注教学技巧的熟练程度,强调以数据为基础的量化考评方式,或鼓励教师去参加专业进修等,却忽视了从专业本身引导教师萌生自我发展的意识。这种职业指向制度不利于教师树立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致使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成就感。

由于民办院校外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上述问题和困境,我们急需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

三、国际化视野下的高校教师发展对策

在经济、教育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注意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理念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学生交流国际化、教学资源国际化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给高校教师带来职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专业发展契机。

(一)教师层面

1. 拓宽国际化视野,学习国际化课程,提升自身素养。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国际化的视野,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找准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外语特长,学习国际化的课程,这样既可以弥补外语教师只懂语言的专业劣势,又可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面,优化专业结构。如果通过努力拿到国际化学位课程证书则更有利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增强自身专业发展的成就感。

2. 借力国际化大环境,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虽然民办院校获取教育资源、研究资料的能力相对较弱,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变为可能。民办高校外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如跨国教育网络、电子图书馆等,从而了解和掌握国际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助力自身的专业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民办高校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