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学习体系的研究

2017-09-25 02:08方光伟李颖
教育界·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管理模式

方光伟+李颖

【摘要】软件服务外包作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需要大量相关方面的人才。宜春学院正在转型为应用型的地方本科院校,较早在国内成立了专门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学院,并就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文章从教学内容、学习技术和管理流程等方面构建了校企深度合作、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改革框架。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学习体系;课程模式;管理模式

【课题来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度课题(14YB099)。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VR(虚拟现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信息的交流变得非常快捷。为了适应这种方式的转变,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进日常的教学。从很早的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到近年来發展非常迅速的微课、慕课,以及未来的VR、AR(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教育研究可窥见一斑。在我国,信息技术与现有教学课程的高效整合是当前以及未来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研究和实施信息技术与现有课程的整合对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学习体系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快速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人们从早期单一的学校教育逐步转向网络课程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式学习[1]。近年来,国家大力促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高校培养的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并不能满足服务外包产业的需求[2]。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数字化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慕课、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数字化学习和项目实践的习惯。

二、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学习模式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变化快,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软件开发技术层出不穷。而传统计算机专业的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上不能快速地顺应这些变化[3]。

(二)教师自身适应性、转型能力不足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在数字化的教学体系中,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提倡学习者的个性化自由发展。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将传统教学和数字化学习进行有机的融合,如何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教师进行研究和分析[4]。

(三)学生使用数字化学习意愿有待提高

学生从小养成的填鸭式学习习惯,造成了他们缺少在脱离教师、脱离课堂之外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对于教师开展的数字化学习活动和课后的学习任务,很多学生的参与性也不高。

三、构建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学习体系

(一)构建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学习体系的理论指导

首先,数字化的学习过程可实现协同学习,共享学习[5]。其次,随着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发展,更多的学习形式发生在课堂之外,学习者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业余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非正式化系统学习[6]。再次,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中心是教师以及教师制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考试而非发自内心,这种被动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7]。最后,学习评价应该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习者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会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行为和学习方式,在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时一般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和理解方式。

(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学习体系的组成构件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学习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学习技术和组织管理三个部分。

1.课程模式改造。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对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课程改造应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把握好发展和多样化的原则,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改造。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技术细分方向比较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层次性。因此,课程设置在大三、大四后期根据学生就业需要体现多样性的原则。

根据上述的课程设置原则和比例关系,结合我院的师资水平,我们将课程分为三大类:自主课程、网络课程和企业课程。第一类自主课程是我院的优势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和专业必修课(数据结构、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等)。自主课程必须由1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至少3名普通教师组成课程组来任教,统一教材,统一备课,课程组必须在3年内申报并完成市厅级教育方面的相关课题,通过一系列举措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课程。第二类网络课程主要是指一些理论性不强、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富客户端编程技术和Python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是通过翻转课堂这种模式进行的,学生通过MOOC网站(学堂在线、网易云课堂、Coursera等)学习课程的相关知识,校内学时全部在机房内完成,教师集中全部精力规划和指导学生完成每一章的实验任务。第三类企业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能力,由我院与国内众多的软件开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从企业中聘请资深的软件开发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践。每学期的最后两周是项目实践周,项目实践周的课程由企业安排工程师或在线指导学生完成,课程的考核形式是项目答辩,答辩教师主要是我院相关专业的教师,答辩成绩计入总学分。

2.学习模式改造。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了改革。

(1)夯实项目实践。项目实践可以把理论知识深化、细化,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实践把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知识汇聚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我院的项目实践从大一的下学期开始一直贯穿到大三(大四是项目实习),每个学期的最后两周时间是项目实践周,项目指导教师必须是合作企业派出的有丰富开发经验的工程师,项目评价以小组答辩的形式完成,答辩教师由校内专业教师组成。endprint

(2)拓宽竞赛创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发起并连续四年主办了江西省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省级赛事)。我院每年组织几十支队伍、几百名学生参赛,并且连续四年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每年都有两个团队获得特等奖。

3.管理模式改造。管理模式是人才培养的保障,是推动构建数字化学习体系前进的动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光靠高校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必须依托政府、社会和企业多方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开放办学的组织管理体系。

(1)争取政府和学校在政策、经费、场地和网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持,实现一个班一个专用机房,机房的设备、装饰、环境和管理制度与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接轨,既是学生学习交流的空间,又是学生未来工作环境的体验。

(2)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同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我们选取的合作企业有两种类型:互联网教育企业和软件实体企业。前三年半主要是与互联网教育企业合作,首先是企业要参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制订,共享企业的教学视频等各种数字化资源;其次是企业必须派驻专职辅导员在学校对所在班级进行日常管理,聘请企业教师为教学实践副院长;再次就是每学期两周的项目实践由企业安排专业工程师指导完成,特别说明的是大一的项目实践周是在企业完成;最后是大四上学期为期四个月的岗前培训也是在互联网教育企业完成。与软件实体企业的合作主要是大四下学期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

(3)建立校企混合的人才评价管理标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学分的方式评价学生,形式比较片面单一。企业主要是通过项目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包括项目岗位能力评价、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答辩评价的综合评价标准,企业的能力评价需要换算成相应的学分,因此,我院对学生的评价管理是学校的学分评价和企业的能力评价的综合。

四、结束语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数字化培养体系构建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目前研究角度还主要处在宏观层面,对课程内容、学习模式和流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不够细致。在后续的研究思考中,我们将从微观的层面,从可操作的角度调整和完善培养体系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46-49.

[2]徐长梅,刘华富,潘怡.软件服务外包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设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06):149-150,157.

[3]【美】尼克·范·达姆.电子化学习实战攻略[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53.

[4]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07-15.

[5]Thanasis Daradoumis.et al.Technology- Enhanced Systems and Tools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caffolding[M].Heidelberg: Spring-er, 2011:47-48.

[6]J.Luca & E.Weippl (Eds.).Proceedings of 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ultimedia, Hypermedia and Telecommunications[A].Chesapeake: AACE, 2008: 4257-4266.

[7]徐錦霞,钱小龙.数字化学习的变革:理论基础、学习文化与学习范式[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11):51-5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管理模式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谈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