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苗圃小地老虎的监测与防治技术探讨

2017-09-27 09:54王华弟饶汉宗谢梦赉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杭州000青田县植物保护检疫站浙江青田900台州市气象局浙江椒江8000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苗圃杨梅天敌

沈 颖,王华弟*,饶汉宗,谢梦赉(.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 杭州 000; .青田县植物保护检疫站,浙江 青田 900;.台州市气象局,浙江 椒江 8000)

杨梅苗圃小地老虎的监测与防治技术探讨

沈 颖1,王华弟1*,饶汉宗2,谢梦赉3
(1.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浙江 杭州 310020; 2.青田县植物保护检疫站,浙江 青田 323900;3.台州市气象局,浙江 椒江 318000)

小地老虎为杂食性、迁飞性害虫,在浙江杨梅产区苗圃和栽种期受害较重。调查结果表明,在浙江杨梅主产区,小地老虎1年发生4~5代,以春、秋季第1、4代盛发期长,为害重,试验探明了该虫生物习性、发生消长动态及寄主植物、土壤与气候、天敌因子与虫害发生关系,制定了杨梅园小地老虎预测预报方法,确立了成虫诱集、为害情况、农事管理活动和气象监测调查方法,提出了发生程度的预测方法。研究提出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捉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虫害的发生。

杨梅苗期; 小地老虎; 发生为害; 防控技术

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rg)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地蚕、切根虫、夜盗虫等,是地老虎中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的种类,其食性杂,可取食禾谷类、豆类、瓜类、棉花等,是农作物苗期防控对象之一[1- 2]。近年来,随着浙江省杨梅种植面积扩大,杨梅苗圃和栽种苗期小地老虎发生为害呈日益加重趋势,主要为害杨梅幼苗,以幼虫咬食或咬断幼苗基部,拖至土中造成缺苗,也可爬至苗木上,咬食嫩茎和幼芽,严重影响杨梅的生长。向玉勇等[3- 5]对小地老虎在农作物上的发生为害、监测预报与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但在杨梅上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几年来对杨梅苗圃小地老虎的发生为害、消长规律、影响因素、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为生产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发生为害的观测

在浙江青田、台州等杨梅主产区设立监测点,采用悬挂黑光灯和频振式杀虫灯,或糖醋诱集方法观测小地老虎成虫的发生消长,鉴别形态特征。采用田间和室内饲育观测方法,观测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调查寄主植物、栽培管理、天敌因子、土壤与气候因素,分析影响害虫的主要环境因子。

1.2监测预报方法的制定

开展小地老虎成虫诱集、田间取样、测报方法调查研究,总结测报调查实践经验,确定调查项目与方法,根据虫源基数、寄主植物、天敌和气候条件等,综合分析预测害虫的发生趋势,制定预测预报方法。

1.3防治技术

调查试验黑光灯、糖醋液、稻草把等诱杀成虫、人工捕捉和耕作栽培管理等控制效果,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和农业、生物、物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2 结果与分析

2.1小地老虎生物习性与发生规律

2.1.1 小地老虎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5 mm,翅展42~55 mm。雌虫触角丝状,雄虫双栉状。头、胸暗褐色,腹部灰褐色。前翅暗褐色,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在肾状纹外侧有一明显的尖端向外的楔形黑斑。在亚缘线上侧有2个尖端向内的楔形黑斑,3斑相对,易于识别(图1)。后翅颜色很淡,为灰白色,翅脉及边缘呈黑褐色。

卵扁圆形,直径0.58~0.61 mm,纵棱显著,表面有纵横交错的隆起线纹。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老熟幼虫体长37~50 mm,头宽3~3.5 mm,体表粗糙,布满龟裂状的皱纹和黑色小颗粒,体背有2条淡色纵带(图1)。头部唇基性状为等边三角形,各腹节背板上2对毛片,后方1对较前方的2对毛片要大1倍以上。腹部末节臀板黄褐色,有深黄色纵带2条。气门梭形,气门片黑色,气门筛灰黑色。腹足趾钩15~25个。幼虫龄期多为6龄。

蛹体长约18~25 mm,红褐或暗褐色。第1~3腹节无明显横沟,第4腹节背侧面有3~4排刻点,第5~7腹节刻点背面较侧面大,尾端黑色,有刺2根。

图1 小地老虎成虫和幼虫

2.1.2 种群发生消长规律

据观察,小地老虎在浙江1年发生4~5代,以蛹及幼虫或成虫越冬。第1代成虫盛发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幼虫为害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3、4代成虫盛发期在5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下旬,以春、秋季第1、4代成虫盛发期长,诱蛾量大、为害重,全年小地老虎发生消长动态见图2。小地老虎成虫昼伏夜出,有很强的趋光性,对糖、醋、蜜、酒等酸甜芳香气味物质表现强烈趋化性,卵多产于杂草或土块中,每头雌虫产卵800~1 000粒;白天潜伏土中,夜间出来活动。幼虫一般分6龄,3龄前幼虫扩散为害,白天在土下,夜间及阴雨天外出,把幼苗近地面处切断拖入土中;3龄后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即卷曲成环。当食料缺乏或环境不适时,常在夜间迁移。该虫多发生在雨水充足、常年土壤湿度较大地区。

图2 杨梅园小地老虎成虫发生消长动态

2.1.3 影响发生主要因素

小地老虎是多食性、迁飞性害虫,寄主多、分布广,虫源基数、寄主植物、天敌和气候条件是影响发生为害的主要因素。

迁飞和越冬。小地老虎成虫飞翔能力很强,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全国小地老虎科研协作组研究发现,小地老虎在我国北方不能越冬,1月0 ℃等温线为其越冬界限,10 ℃等温线以南为北方非越冬区春季小地老虎的虫源基地,探明了其迁飞的路线、距离与节律,提出小地老虎在我国往返迁飞规律的模式[3]。浙江为小地老虎安全越冬区,一般春、秋季发生量大、为害重,冬春的虫源基数影响杨梅果园的发生为害。

寄主植物。杨梅小地老虎寄主植物广泛,主要为害各类农作物,如豆科、十字花科、茄科、百合科、葫芦科等,以及果园、花卉苗圃等。随着效益农业发展,浙江省杨梅等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复种套种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各时期孵化的小地老虎幼虫均能找到营养丰富的食物源,为小地老虎的发生为害营造了有利的条件。

防治因素。小地老虎主要发生在杨梅苗期,尤其在根茎部发生为害,药剂防治是主要措施。但长期单一使用农药,小地老虎的抗药性发展迅速。目前已对菊酯类和有机磷等多种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有些种类的杀虫剂甚至完全失效。由于化学防治手段的单一,造成害虫种群基数较高,加重了下一代的发生为害。

土壤与气候因素。小地老虎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凡是沿河、沿湖,地势低洼,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杨梅园,虫口密度高。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更适宜发生。在当年的发生为害中,气候条件是影响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小地老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活最适宜的气温为14~26 ℃,相对湿度为80%~90%,土壤含水量为15%~20%。当气温在27 ℃以上时,发生量下降;在30 ℃且湿度为100%时,1~3龄幼虫大量死亡;当8—10月降雨量在250 mm以上、次年3—4月降雨量在150 mm以下时,小地老虎发生加重,而春季多雨、秋季少雨则不利于其发生。

天敌因子。小地老虎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2大类群,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捕食性天敌有广腹螳螂HerodolapaleiferaSorn、中华虎甲CicindelachinensisDeGeer、蜘蛛等,寄生性天敌有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Westwood、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asumViggiani、小地老虎大凹姬蜂Cternchneamonsp.等,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微孢子虫等。

2.2小地老虎监测调查

2.2.1 监测调查方法

在调查试验研究和借鉴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的基础上[2],制定了杨梅园小地老虎预测预报方法,确立了成虫诱集、为害情况、农事管理活动和气象监测调查方法。

成虫诱集观察。调查时间在每年4—10月。选择当地主栽的东魁、荸荠种等杨梅品种,每个果园设置糖醋诱集瓶3个或悬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集小地老虎成虫。利用小地老虎强趋化性,用糖醋酒液诱集,红糖:食醋:食用白酒:敌百虫:清水按6∶3∶1∶1∶10的比例配制,瓶装悬挂在树枝;或利用小地老虎的趋光性,悬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集小地老虎成虫;也可用小地老虎性诱剂诱集成虫监测。

为害情况调查。选择当地主栽的东魁或荸荠种等杨梅品种,对杨梅苗圃或杨梅栽种苗期进行重点调查,杨梅苗圃随机抽查100株,杨梅栽种苗期全园普查,在早晨检查断苗、嫩茎嫩芽为害情况。

农事管理活动和气象情况记载。观察记载杨梅的育苗、耕作栽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情况,调查杨梅园周边果蔬等园艺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情况,观察记载气象条件情况等。

2.2.2 预测方法

小地老虎的发生受虫源基数、寄主植物、天敌和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当黑光灯或糖醋液或性诱剂诱集的成虫数量大、其他寄主植物分布广且发生重、适温高湿,则有利于小地老虎的发生,杨梅苗圃和果园幼苗有较重发生为害趋势。也可根据当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4—5月的降水、气温与第1代幼虫发生为害程度的关系,建立相关预测模型,进行预测预报。

2.3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结合杨梅园的改造,平整田块,改变小地老虎的栖身环境,这是防治的根本措施。根据小地老虎迁飞为害的发生特点,在各种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行翻耕晒田,可大量杀死土中的幼虫和蛹,减少虫源基数。做好杨梅园清洁卫生,清除田边杂草,减少成虫产卵寄主和幼虫食料。

人工捕杀。在高龄幼虫盛发期,早晨巡视杨梅苗圃,找刚出现的萎蔫苗、枯心苗,拨开周围泥土,挖出小地老虎幼虫灭杀。用稻草或麦秆扎成草把,插于田间引诱成虫产卵,将草把集中烧毁以灭卵。

诱杀防治。根据小地老虎具有趋光和趋化性特点,在成虫盛发期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进行诱杀,也可用小地老虎的性诱剂进行成虫的监测和诱杀。

药剂防治。掌握低龄幼虫发生期,将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是防治小地老虎的关键。根据小地老虎的监测调查,掌握低龄幼虫发育进度,科学指导防治,可采用撒施毒土、毒饵诱杀、药剂灌根等进行防治。

3 讨论与小结

杨梅园小地老虎的监测调查是综合防治的基础,有关小地老虎在粮棉油等农作物的发生为害调查与监测预报已有较多研究[3- 9],但在杨梅监测调查方法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初步探明杨梅小地老虎生活习性与发生消长规律和影响因素基础上,制定了杨梅园小地老虎预测预报方法,确立了成虫诱集、为害情况、农事管理活动和气象监测调查方法,提出了发生为害程度的预测方法,为科学防治提供了指导依据。

小地老虎为杂食性、迁飞性害虫[3,7- 9],在防治上应坚持监测预报为基础、农业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控虫害的发生为害。目前,在杨梅小地老虎防治上尚无登记药剂,应加快安全高效药剂的筛选和登记,研究高效精准的施药技术,有效控制杨梅苗圃虫害的发生。

[1] 中国农作物病虫编辑委员会.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2] 王华弟. 粮食作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向玉勇,杨茂发. 小地老虎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636- 14639.

[4] 李雅珍. 昆虫性信息素在小地老虎预测预报上的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30(5):64- 71.

[5] 张林林,李艳红,仵均祥. 不同寄主植物对小地老虎生长发育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13,50(4): 1049- 1054.

[6] 李芳,陈家华,何榕宾. 小地老虎天敌应用研究概况[J]. 昆虫天敌,2001,23(1):43- 48.

[7] 杨俊德,李唐,王晋瑜,等. 利用4种因子预测小地老虎的发生趋势[J].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2):1648- 1651.

[8] 向玉勇,杨康林,廖启荣,等. 温度对小地老虎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3):365- 368.

[9] 褚艳娜,王琼,李静雯,等. 光周期对小地老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14,51(5):1268- 1273.

(责任编辑:张瑞麟)

S436

:B

:0528- 9017(2017)09- 1586- 03

2017- 07- 05

浙江省科技计划公益技术研究农业项目(2015C32008)

沈 颖(1989—),女,硕士,从事杨梅病虫害及其防治研究。E- mail:shenying0227@126.com。

王华弟,E- mail:wanghd61@126.com。

文献著录格式:沈颖,王华弟,饶汉宗,等. 杨梅苗圃小地老虎的监测与防治技术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586- 1588,1591.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28

猜你喜欢
苗圃杨梅天敌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果园天敌(续)
彩霞苗圃优惠提供新优果树苗木
试论加快国有林场苗圃经济发展的对策
杨梅
腊月杨梅红
车顶苗圃
碰到天敌女上司
孙来达:梅老大的杨梅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