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创意农业园乡村文化的表达对福州的启示

2017-09-27 09:54王文婷王星剑张彩霞郑诚乐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福州景观资源

卢 婷,王文婷,王星剑,张彩霞,胡 欣,郑诚乐(福建农林大学 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台湾创意农业园乡村文化的表达对福州的启示

卢 婷,王文婷,王星剑,张彩霞,胡 欣,郑诚乐*
(福建农林大学 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台湾有效利用本地的乡村文化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创意农业园景观。通过从台湾乡村文化资源的差异性、创意农业园主题的独特性和乡村文化景观的创新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福州创意农业园中乡村文化表达的建议。

台湾创意农业园; 农业景观; 乡村文化; 文化表达

创意农业园是在本地的自然环境中,以农业资源为载体,结合乡村文化元素,采取园艺、园林手法对牧场、农庄、农业园进行创意设计,从而创造出的场景公园、休闲娱乐园[1]。创意农业园强调乡村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相结合,将乡村文化内涵赋予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崭新的生命,创造出独特的农业景观[2]。上世纪80年代,在以农为本的台湾,休闲农业开始发展起来[3]。现在已有1 300多家休闲农场,其中包括78处休闲农业区,301家重点休闲农场,很多休闲农场也开始从传统休闲型农场成功转为现代创意型农业园,能有效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将乡村文化融入到创意农业园中[4],表达园区的场所精神,定位园区的创意主题,营造景观的地域特色。榕台仅一水之隔,地理相近,气候相似,农业生产类型也很相似,福州的创意农业园也有一定的发展,但对本地乡村文化资源重视不够,地域风格不明显[5]。因此,福州创意农业园的乡村文化表达还需要更多的借鉴台湾的经验。现将台湾创意农业园的乡村文化表达对福州的启示探讨如下。

1 台湾创意农业园中乡村文化的表达

台湾对地域文化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尊态度和文化自强精神,善于将乡村文化创造性加以转化[6]。大多数创意农业园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并运用合理的文化表达方式将乡村文化元素运用到专项景观中[4]。现通过对桃米村生态休闲区、梅子梦工厂、台湾花露休闲农场、台北淡水渔人码头、瑞穗牧场、马太鞍欣绿农园等上述案例的分析,探析台湾乡村文化资源的差异性、创意农业园主题的独特性和乡村文化景观的创新性。

1.1乡村文化资源的差异性

乡村的农业生产景观、田园风光、民间传说、民俗文物、古迹建筑等具有独特美感[7]。台湾创意农业园重视对本地乡村文化资源的发掘与转换,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资源的地域性、娱乐性和多样性,创造出独特的农业景观[8]。如台湾屏东县垦丁、地震灾区桃米村、信义乡农会梅子梦工厂结合当地的乡村文化资源来发展创意农业。位于恒春半岛南端的台湾屏东县垦丁,每到春季黑鲔鱼回游垦丁外海,利用这种独特的休闲渔业资源举行黑鲔鱼文化观光为主的春游,向游客们展销黑鲔鱼、油鱼子等;地震灾区桃米村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当地政府帮助下,桃米村民挖掘当地各种各样的青蛙和色彩斑斓的蜻蜓,用纸、布、石头等乡村材料制作手工艺品,将桃米村打造成一个昆虫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区[9];梅子梦工厂隶属于信义乡农会,借助当地特产梅子的优势,结合本地的民间故事,创建酒庄、购物、用餐、旅游集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10]。

1.2创意农业园主题的独特性

台湾的创意农业及园区在政府的总体规划和各创意农业园经营者的策划下,扎根于乡村独特的乡村文化和地域环境,分别突出了生态、民俗、艺术、饮食、科技等不同的文化主题。每个园区以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景观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围绕主题设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色景观和游园线索,展现园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需要。如花露休闲农场和台北淡水渔人码头分别通过花卉文化和渔业文化塑造园区创意主题。

早年台湾人靠着提炼精油、樟脑油维持生计,台湾农场主陈基秉承着承前启后的思想,在1983年创立了花露休闲农场,农场以花卉为主题,各个园区分别展示花形、花色、花香等,其中作为花露休闲农场特色之一的精油博物馆,是全台首家精油天堂,馆内介绍精油的由来、精油的生产历史、一些日治时代台湾的蒸馏器具和很多不同的香草植物及其精油萃取的过程,游客可以了解到以前台湾客家人的艰苦生活,也亲眼目睹到自己用的香水精油来自哪种植物、香草植物的种植与应用常识等[11],博物馆以保留精油的历史和再现精油生产过程的表达方式营造景观的独特主题,传承了以前台湾客家人的精油文化。

台北淡水渔人码头,位于台北县淡水镇,淡水河出海口右岸,完成于民国76年,是一个兼具渔业发展与观光休闲的优质公园。它不但是一座美轮美奂的浮动码头,而且也有流畅的渔港风情,其景观充满了渔业的文化特色。例如人行跨海大桥就像一面白色的风帆,象征着一帆风顺(图1);港区入口的造景公园、鱼型雕塑、喷泉造型等,运用各种材质雕塑出与海有关的场景,设计成海空背景下的缤纷渔人码头[12]。游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情人桥上散步,偶尔停留欣赏风景,或者站在木栈道上吹海风,又或者数数港口的渔船。渔人码头边停满了许多渔船及游轮,更常成为广告片拍摄的场景。码头提取与海洋相关的鱼、风帆、海浪等特色文化元素,以抽象和再现的文化表达方式来营造景观的淡水渔港主题,将其打造成民众淡水旅游的好去处。

图1 台北淡水渔人码头

1.3乡村文化景观的创新性

园区的指路牌、标志牌、解说牌等对改善游客们的游憩体验、增进游客安全、避免意外灾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向游客们阐释了科普知识,提高旅游者们的游览质量。台湾创意农业园的成功也体现在对这种景观细节创意性的设计上,景观节点和各种服务设施,如景观亭、路牌、标识、垃圾桶等设计,不仅在材质、外观、色彩及形式上都很精细,而且与文字和图片的配合、摆放位置、设置方式等方面也都体现了创意性。如瑞穗牧场围栏、马太鞍欣绿农园休息亭、桃米村纸教堂的设计充分将本地的乡村文化融入其中。

瑞穗牧场(图2)位于瑞穗喷灌区与红叶溪畔,是一个开放式乳牛牧场,牧场围栏的设计采用黑白花搭配,充分融入奶牛的卡通元素。景观设计采用再现的手法,对牧场中奶牛的黑白花颜色进行模仿,将其特征运用在景观小品的设计中。

图2 瑞穗牧场

马太鞍地区的主人是台湾最大最古老的阿美族人,拥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其中建筑方面,以木材为梁柱,木板、竹片或茅管筑墙壁,茅草建屋顶。台湾欣绿农园(图3)位于马太鞍,农园的休息亭以木材和钢筋为建筑材料,顶为两坡式,面积较大,顶下有柱子,柱子较短,体现了阿美族的建筑特色。景观设计采用本地的建筑形式、材料和现代材料相结合,使其与现代景观融合中展现阿美族独特的建筑风格。

图3 马太鞍欣绿农园

1999年的“921”大地震,桃米村369户中62%受到重创,为构建桃米村民的精神原点,搭建阪茂所设计的纸教堂(Paper Dome),这座教堂外墙是采用玻璃纤维浪板构筑而成的长方形,内部是长5 m、直径33 cm、厚度15 cm的58根纸管,建构可容纳80个座位的空间(图4)。这座纸教堂建筑一方面说明了物质与生命的脆弱性,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信仰的坚韧性[19]。景观设计采用象征的手法,借用纸教堂将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含蓄地表达出来,让人们与景观作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图4 桃米村纸教堂

2 福州创意农业园发展的条件

2.1地理条件

福州位于118°08′~120°31′E,25°15′~26°29′N,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数1 700~1 980 h,年降水量900~2 100 mm,年相对湿度77%。年平均气温16 ℃~20 ℃,最冷1—2月,平均气温达6 ℃~10 ℃;最热7—8月,平均气温达24 ℃~29 ℃;极端气温最高42.3 ℃,最低-2.5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海拔多在600~1 000 m,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山地丘陵占福州土地总面积的72.68%,其余为平原、台地、河谷盆地及陆地等地形。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养殖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多样的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文化资源

乡村文化,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在当地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共同影响下,在几千年的时间长轴中,从乡村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整体[13]。在多样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福州多元性特征的乡村文化(表1),包括古民居文化,古街道文化、遗址与遗迹文化、摩崖碑刻文化、田园景观文化、民间手工艺文化等多种文化,这里孕育了萧德藻、黄乃裳、林徽因、严复、张元干、林则徐、郑振铎等一大批历史名人,有闽剧、伬唱、福州评话等多个地方剧种和剧目[14],其中闽清宏琳厝的建筑工艺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单幢古民居,享誉海内外。

2.3合作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设立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等形式吸引台商来闽创业,福州成为台商投资密集区之一。1999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福州设立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并取得良好成效。2005年初,福建省分别在福清市创办了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以此实施特殊优惠政策,鼓励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的进一步开展。台湾休闲农业起步较早,产业生命周期比福州市早一个阶段,也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15]。海峡两岸发展休闲农业具有近似的资源特性、社会经济背景和游客需求等,所以福州市应吸取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经验。

3 福州创意农业园中乡村文化的表达

在创意农业园设计中,要融入本地的乡村文化特色,通过合理的文化表达方式,将本地的乡村文化元素应用其中,充分表现历史文脉,再现农耕文化、乡村民居建筑文化、乡村艺术文化等。

3.1乡村文化的表现内容

乡村文化类型分为物质类乡村文化和精神类乡村文化两大类。其中,物质类乡村文化的表现内容为梯田文化、土地利用格局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手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服装与装饰文化,精神类乡村文化的表现内容为农耕文化、家庭生活文化、节庆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信仰文化、制度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历史文化。

3.2乡村文化的挖掘与表达

3.2.1 整合乡村文化资源

乡村文化资源的评价首先调查本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当地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以景观生态学、旅游心理学、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美学、文化学、风景园林学为理论指导,从基本文化价值、文化影响力、环境附加值等方面进行评价(表2)。根据《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中的评分标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为3个评价项目和15个评价因子,总分100分。分为3个等级,一级得分为80~100分,二级得分为60~79分,三级文化资源得分为40~59分[13]。在收集整理福州市的乡村文化资源和实地调研后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分为81分。结果表明,福州整体的乡村文化价值比较高,历史时间跨度长,文化典型性高,文化地域性强。

表2 福州乡村文化资源评价情况

3.2.2 科学规划创意主题

创意农业的开发、活动的引入和设施的设置都需要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在本土风貌的基础上深入地发挥地方资源的生活性、丰富性及独特性,创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主题景观。这些主题包括牧场、民宿体验、农产品采摘、农业公园、渔人码头等,让游客始终充满着新奇感,也避免了市场定位的雷同和农业园类型的重复。

福州创意农业园的总体规划首先围绕福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意农业园的发展目标,结合福建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创意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编制《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规划》文件,对福州的创意农业园进行统一的规划指导,做好福州创意农业园发展的综合规划和具体项目的策划,合理地配置乡村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然后以福州发展创意农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依托,结合已经建成的闽台农业合作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立创意农业示范园区;各区域也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乡村文化特色,整合农村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资源,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

一个优秀的创意农业园不是元素的拼凑和堆砌,而是通过设计师对代表地域性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组织和整合,根据园区的发展目标,通过相关资源的收集及资源的分析来确定园区的主题、景观风格以及后期的市场营销等。创意农业园的空间布局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农业知识、生态知识、景观知识等的体系下,创造性地利用园区的景观元素,对空间的形态、功能和景观节点进行配置整合,既要体现创意农业的时代气息和艺术魅力,又要立足自然环境和乡村文化,从而创造一个有序、有效、景观、和谐的空间环境。

3.2.3 营造地域特色

在进行创意农业景观的乡村文化表达时,将乡村化元素融入农业景观设计中来,充分体现场所精神,让人们产生精神的共鸣和认同感。福州永泰县嵩口镇将本地文化资源挖掘后,对乡村文化资源评价整合,结果表明,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所以嵩口镇的规划设计是在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无论是对展示乡村生产生活的民俗博物馆的规划布局,还是对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元素的借鉴与运用,或是体现着当地乡村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无不体现着对嵩口历史风貌的重新演绎以及对当地人们的人文关怀。

历史文化的再现与抽象。为满足游客充分感受乡村文化的意蕴,景观设计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进行模仿、简化和转换,使其形态和特征在农业景观设计中得以体现;对于太过具体和繁琐的乡村文化,设计时通过抽象的方式使其在形式表达上更形象,这样既保留了原有乡村文化景观的特征,也增强了景观的表现力,易于游客的理解和感知。位于福州永泰县嵩口古镇核心区的直街上的民俗博物馆,展示乡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古瓷缸、坊母、辗饼、古石槽等各式各样的传统手工艺、传统生产工具物件和服装服饰等(图5),突出古镇的农耕文明、历史风貌和乡土特色文化等主题[16]。

图5 福州永泰县嵩口镇民俗博物馆古石槽和展览品

材料技术的对比与融合。采用本土建筑形式、本土材料与现代材料技术相结合,在色彩、质感、形式等方面可取得对比效果,创造出一种新的景观格局和秩序,既延续了其历史文化的意蕴和意境,又带来了景观上的时代感[17]。由图6可见,福州嵩口县古民居的建筑技艺精湛,其中飞檐、梁顶、门档这些元素被借鉴运用在新建的民居建筑装饰中,展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的完美结合;室内装饰中手工竹编灯罩的运用也充分表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灯具结合的典雅之美。

图6 福州嵩口县民居建筑、竹编灯罩

文化元素的隐喻与象征。景观设计上通过空间、形体、细节等方面的处理,或是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含蓄地将乡村文化表达出来,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联想,又使人们与景观作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18]。图7显示,在福州永泰县嵩口镇景区规划中,将独特的鹤形路和古老的直街作为其历史文化名片。

图7 福州永泰县嵩口镇的鹤形路和直街

4 小结

台湾创意农业园善于发现和挖掘本地乡村文化资源,如草织、藤编、雕刻、手工艺品、地方舞蹈、戏剧、音乐、古迹和传说等,通过新奇创意,创造出独特的乡村文化景观。福州和台湾因为地理相近,气候相似,所以有相似的农业生产类型,福州可借鉴台湾乡村文化景观设计的理念来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意农业园。2016年,福州市政府制定《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并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同时福州正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由此福州可充分利用自身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创意农业。现阶段福州创意农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应找到乡村文化资源在当地农业观光园中运用的切入点,从乡村文化中提取的文化元素更加丰富了景观规划的内涵和素材,促进特色人文景观的形成,以及为今后福州发展农业观光园在定位、对策思路、乡村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及应用形式、原则、模式方面都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依据。

[1] 方帅. 福建省创意农业发展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2] 厉无畏,王慧敏. 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 15,110.

[3] 詹伟芳. 论休闲农业景观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2010,28(24):13403- 13405.

[4] 张文勇. 休闲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1):161.

[5] 陈秀娟. 借鉴台湾经验发展福州都市农业的思考[J]. 中国园艺文摘,2016(12):65- 66.

[6] 张鹏, 罗滔. 一个设计师眼中的台湾创意农业案例:以台一生态、清境农场和阿里山邹族文化村为例[J]. 中国乡镇企业,2013(11):41- 43.

[7] 徐晓莉. 休闲农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证: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表达[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8] 颜颖,欧阳高奇.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地域文化[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8- 102.

[9] 叶冬青. 对桃米灾后重建过程中生态和文化传承的认识[J]. 江苏城市规划,2008(3):38- 39.

[10] 本刊. 梅子梦工厂:创造梅子品牌故事[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5(9):32- 33.

[11] 章国威. 薰衣草在台湾休闲农业的应用探讨[J]. 中国花卉园艺,2012(15):18- 20.

[12] 周琼. 台湾休闲农业创意特色之剖析[J]. 台湾农业探索,2014(3):1- 5.

[13] 欧阳勇锋,黄汉莉. 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意义及其分类、评价与保护设计[J]. 中国园林,2012(12):105- 108.

[14] 李蕊蕊,李子蓉,赵伟. 福建省创意农业空间布局优化与发展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4(4):461- 465,468.

[15] 詹玲,冯献. 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01- 7703.

[16] 吴京生. 永泰县嵩口镇:助力古镇保护建设[J]. 人民政坛,2015(12):30- 31.

[17] 张伟利,林梅,范超,等. 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思考[J]. 台湾农业探索,2010(6):56- 58.

[18] 刘艳. “符号”作为文化的载体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6.

(责任编辑:张瑞麟)

F320.1

:A

:0528- 9017(2017)09- 1658- 05

2017- 07- 02

福建省农业厅重点项目(K5314004A);福建省重大专项专题项目(3013N002- 2)

卢 婷(1992—),女,河南正阳人,景观园艺规划设计在读硕士,E- mail:1243958732@qq.com。

郑诚乐(1963—),男,福建福清人,教授,博士,从事花卉与景观园艺、设施园艺的研究工作,E- mail:471811732@qq.com。

文献著录格式:卢婷,王文婷,王星剑,等. 台湾创意农业园乡村文化的表达对福州的启示[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658- 1662,1666.

10.16178/j.issn.0528- 9017.20170950

猜你喜欢
福州景观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