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启作文成功之路

2017-09-27 12:47卞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创造精神主体

卞敬

摘要:作文是复杂的心智活动,一篇文章的誕生总是经历了客体内化和主体外化反复运作的过程。作为客观世界在作者头脑中反映之产物的作文,有赖于作者生活文字说明视野的开拓,阅历经验的丰富和知识财富的积累。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是与作者的智商、情商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息息相关。

关键词:人文回归、主体、创造精神

中国分类号:G633.34

学生能不能写出好文章,首先还是取决于自身作文素质和主观是否努力。说作文是老师教出来的,显然是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教师无所作为,而对作文教学放任自流,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可见“师”之作用还是不能低估的;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些至理名言除了强调习作者主观努力,躬身实践是成功的关键外,也明示了教师导向作用之重要。同样道理,作文教学中教师之“教”也是不可缺的。这种“教”就是当好向导。既当向导,就要适时地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让他们走向作文成功之路。

一、呼唤入文回归,重视人格养成

文如其人,学作文与学做人原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可长期以来,富有人文性的作文教学,却沦为工具性纯技能的训练,结果导致文逍背向,人文分离,其负面影响,旷日持久。其实,作文也是育人的摇篮,孩子们从小就在作文中雕塑自己的心灵。作文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关德的好契机,从观察感知、体验顿悟到捕捉信息、提炼素材,直至构篇立意,运笔成章,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作者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灵,升华思想。作文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贴近时代生活,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过程。作文教学要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格的养成,这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作文本身规律的体现。这个理念应予以确立。作文课要向生活“开放”,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深入生活,接触人民,培养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生命、同情弱小的赤诚爱心,让自己笔下的文章,更富人文底蕴,更具人格的力量。

二、放飞作文,把主动权交还学生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也是天经地义的,剥夺这种主动权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这个理念也应牢牢记住。施教者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武断地把违背青少年特点,脱离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命题强加给学生了;再也不能用考试施压,让他们围着应试训练团团转了。我们提倡自由为文,就是给学生作文“松绑”,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让他们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没有畅所欲言的顾忌。我们主张放飞作文,就是鼓励学生在完成课业之佘,踊跃投身图书世界,撷取阅读的精华,奔向大社会、大自然,去拥抱生活的亮丽,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增长才干。而后勉励多多练笔,让他们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在广阔的时空里,自由驰骋心志与才华。

三、坦陈心怀,以我手写我心

作文中真情的表达,实质是自我意识和情感的激发,我们让情感的激流在往事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流淌,那就要勇于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要适时地表达自己的善恶、爱憎、感激和向往的意向,要把内心那些合乎实际的、合乎事理的、合乎自然的真善美的情愫表达出来,同时要让情感与文章的主题保持一致,相得益彰,这样才会打动读者的心。

《发现》是河北省某年的中考题,有位学生以她深沉、凄楚哀婉的笔调,叙写父母对她的教育和关爱,但她的不明事理让父亲倍感伤心,所以当她在父亲因病去世后才真正明白父亲时,她写道:“他似乎生我的气了,一觉就再也没有醒来。他走了,走得好远,好远……”

“爸爸走了,留给我的是一架手风琴,当手指触到琴键时,我就会泪发雨下……”,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能不感觉到小作者写到这里的伤心和悲痛,也不能不被小作者那痛楚的情感所打动,我们也会理解小作者此时些刻的内疚和悔恨之情,继而激发我们情感上的共鸣。

四、努力创新,弘扬创造精神

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创造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精神焕发、浑身充满力量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肩负培育一代新人的使命,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才干、富有创造力的时代精英。作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需求,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发展创造能力放在首位。为此,我们要依据写作规律和青少年的特点去寻求培育作文创新能力的科学途径。下面根据笔者的经验,谈谈几个操作要旨:首先,要以培养认知感悟力为起点,让学生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以形成独特的视野,孕育鲜活的思想。其次要把培养联想想象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联想、想象是构思文章,反映生活,创造新形象的强力手段。不会想象,思路闭塞,写不出作文,更谈不上创新。要让学生学会借联想想象将感性形象带入构思,以促进思维的活跃与豁通的方法,从而诱发创造的潜能。再次,要培养质疑评判力。质疑是创新的前提,评判是明辨是非,激浊扬清的武器。惟有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及审美判断,对事物的品评才可能有所创见。最后,要培养发散思维,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求异,学会在多向的思维中寻求最佳的作文创意。当然,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要驱除陈腐观念,打破思想枷锁,但这并不意味可以为所欲为,违背求真务实。时下盛行一种把学生引向虚幻与离奇,过分宣扬“标新立异”的所谓“新概念”的写作理念,笔者认为是不足取的。尤其对于中小学生作文要达到创新的境界,还需不懈地尝试,要想一蹴而就,是难以奏效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精神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论审美设计的艺术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学习行知精神,发展现代幼教
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浅析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