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需要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读后感

2017-09-28 11:07张放
钟表 2017年4期
关键词:匠人读后感工作者

匠人需要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读后感

钟表行业是个匠人集中的行业。现代匠人即需要脑力又需要手艺。如何在网络时代善用脑力,创造真实价值,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与深度工作相对应的就是肤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我们之所以很难做到深度工作,主要是受到电子设备、网络工具的干扰,其中包括社交媒体。这些事物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然而,这些知识工作者往往并没有游手好闲,他们称自己和以前一样忙碌。

《深度工作》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肤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在网络工具、智能机器人时代,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不专注和沉思。作者认为,在这个时代有两类人注定会成功,一种是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另一种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个中翘楚”。而以下两种核心能力是关键: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那如何做到高质量的工作产出呢,作者给了一个公式:高质量的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即:工作时专注度达到最高,单位时间内工作产出也就实现最大化。

“深度工作”即不是一种理念,也不是一种精神或态度,而是当今社会很有价值的一种技能。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小部分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士需要深度工作,对大多数工人不培养他“无干扰专注”的能力也无大碍,因为他们所做的工作在数十年里都不会有什么变化。但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知识工作者,深度工作能力就成为这些人取得成功的核心技能之一。

为了达到深度工作,你可以找个没有人打扰的房间,偶尔玩消失。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在长时间无干扰的情况下,批量解决困难却重要的智力工作。保持一次只专注一件事,不要让自己多任务工作。减少参加不必要的会议。再就是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散步是不错的休息方式。不必时刻查看邮件等,有些邮件也不是立即必须回复的。再有,做什么事情都要设置截至日期(Deadline),让自己保持一种紧迫感。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有人调查,25~34岁的人群一周观看电视的时间多于28个小时。另一项调查发现,那些宣称自己平均一周工作60~64小时的人实际上只工作了44小时。这些例子都表明:我们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的,对于应该如何安排时间并没有考虑太多。如果不果敢地调整深度工作与肤浅工作的关系,不在行动前暂停一下问问自己“现在去做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你将很难避免被烦琐杂事占满日程。为此,建议你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每天的时间是如何用掉的,以及预估每项工作需要使用的时间。还有一条建议就是提前决定你一天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工作。

我想,除了深度工作,还有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深度讨论……总之,所谓“深度”就是减少干扰、保持专注的过程,减少不必要的社交、不必要的电子设备的干扰,避免被频繁打断、没有成果的肤浅工作。未来,谁“深度”、“专注”,谁就有发展机会!有“深度”的人生是美好的!

猜你喜欢
匠人读后感工作者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青年匠人
汽车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