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与军/民用表解码军表:谜一样的精彩

2017-09-28 11:07编辑临溪杨军品牌提供本刊资料库
钟表 2017年4期
关键词:万国欧米茄腕表

编辑/临溪、杨军 文 图/品牌提供 本刊资料库

腕表与军/民用表解码军表:谜一样的精彩

编辑/临溪、杨军 文 图/品牌提供 本刊资料库

1798年4月,在拿破仑出征埃及前购买了三块怀表,后在法奥战争中因急于看表,拿破仑用利剑将一只怀表的上盖削去,以便直接观测时间。怀表在军事行动中表现,引发了一场变革。士兵们自行对怀表进行了改装,将怀表镶嵌进皮带上杯状的凹槽中,然后再将皮带系在手腕上。就这样,现代意义的腕表的雏形出现了,同样作为军事用途的军表也成为

前世今生

顾名思义,军表就是指适合军事用途的特殊手表。

在战争中,人们要求手表结实、精确,适应各种极端的环境,而这正是主导机械表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队对表的要求仅限于在塑料表镜加套金属保护膜。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新的军用手表在战场上出现了,美、英等军事强国为本国飞行员、海军舰长、潜艇指挥员等定制了拥有先进工艺的专用手表,比如夜光功能。

其后,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军用腕表,海洋腕表、潜水腕表、空军腕表等等,所有你能想得到的让各种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军表跟一般腕表的不同之处?

军表与一般腕表最大不同:战斗部队的活动环境特殊,防水、防震、坚固耐用是军表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由于置身瞬息万变的战场,必须采用大尺寸面盘,清晰放大的数字刻度及指针,让军人轻易且准确地辨认时间。再者,战斗常在黑夜中进行,指针、刻度还得加上夜光;为避免金属或镜面反光,外壳一定要经过喷砂消光处理,甚至连面盘在内都设计成黑色,达到彻底匿踪的效果。

欧米茄超霸系列

1957年,首度推出面世的欧米茄超霸系列手表,专为需要精确计时的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专业人士设计。在推出之初,欧米茄并没有料到超霸系列日后会被确定为人类首次升空的指定计时仪器,并且在人类探索太空伟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那么欧米茄超霸系列究竟是如何通过美国宇航局认证,并成为其所有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唯一指定腕表的呢?

欧米茄超霸系列历史表款:从左至右生产年份为1975年、1980年、1989年。

欧米茄超霸系列月相至臻天文台表(2016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两位美国宇航局官员为了找到适合太空佩戴的最佳腕表,匿名走访了位于休斯顿的几家表店,包括当时休斯顿最有名的腕表和珠宝零售商欧米茄的店面。他们购买了不同品牌的计时腕表,其中也包括欧米茄的超霸系列腕表。

当时,单人载人航天计划“水星”计划已经基本完成,美国宇航局正在为“双子星”(双人)和“阿波罗”(三人)任务进行准备工作,并且有计划在这些任务中实现宇航员的出舱太空行走。这其中的一件重要装备便是能够在严峻的太空环境中运转完好的腕表。在真空的太空环境中,每一次宇航员转动手腕,腕表都会立即从阴影中暴露出来,经受太阳射线未经过滤的直射,并且温度直增100℃以上。而要实现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和美国宇航局的登月目标,情况就更加严峻(月球表面的温度在-160℃和+120℃之间波动)。于是,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实验被精心设计出来,以决定哪只腕表能最好地适应太空环境的极端挑战,从而挑选出能出色胜任此次任务的腕表。

1965年3月1日,测试结果出炉。美国宇航局的测试人员那时的记录上写着:“对被选中的三个品牌腕表的操作和环境测试已经结束,测试的结果是:欧米茄腕表完全符合标准,并将配备给GT-3(双子星泰坦3号)的两位宇航员。”就这样,欧米茄超霸系列腕表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美国航天局官方指定的唯一适合完成太空探索任务的腕表。1969年7月21日,随着阿波罗11号登陆月球,超霸成为了第一只登陆月球的手表!太空的温度差异、加上无重状态的环境下,超霸手表仍能运作正常,精确无误,更获得“月球表”(The Moon Watch)的美誉。

太空舱中的阿姆斯特朗右手腕佩戴着欧米茄超霸手表

美国宇航局向欧米茄颁发最高荣誉“史努比”奖

2017年欧米茄超霸系列38毫米腕表配浅银色表盘

超霸系列在阿波罗登月任务中担任重要角色,在最令人难以忘怀的阿波罗十三号事件中,宇宙飞船跟地面失去联络,船上的宇航员只能依赖精确的超霸计时表,把握千钧一发的时间,准确地再次发动引擎,令宇宙飞船重返大气层。为表彰超霸手表的重大贡献,美国宇航局向欧米茄颁赠最高荣誉“史努比奖”。

2013年,欧米茄推出超霸’57同轴计时表,此款创新腕表是对传奇超霸表的致敬,同时也将以独特的风格创造属于自己的全新未来,秉承了1957年第一款超霸计时表的诸多经典设计元素,包括从表壳延伸出来的竖直表耳,以及令人联想到那款标志性计时表的独特表链。

万国马克系列

MARK是一个常见的西方男子名字,原意为一种度量金银重量的单位,一马克大概相当于250克,即半斤。后来自然地发展为货币单位的名字,在欧元诞生之前一直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中东欧各国的主要货币名称。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这个词加上数字,也成为了给某个产品的不同阶段性新发展进行型号标识的固定用语。比如英军的历代主战坦克就是用MARK I,MARK II………的方式命名,从而在英美军队体系中形成了以马克+数字来命名武器型号的传统,福特、捷豹、林肯、阿斯顿马丁等在战后也纷纷以马克+数字来给自己的车型命名。马克只是一个赋予这类表款的通用名字,只不过其设计风格实在太独特太有魅力,以至于马克成为了万国品牌专用的一个型号俗称。

1940年Watch Wrist Waterproof Mark X (马克十)W.W.W. Watch Wrist Waterproof诞生于1940年,是军方规定的改良款,虽不是飞行员专用腕表,但由于采用了同型机芯,也倍受当今收藏家们的青睐。

1948年Mark Xi(马克十一)1948年至1984年间制造的IWC万国表中最著名的Mark XI(马克十一)腕表,主要用于英国皇家空军、其它国家空军及全球民用航线。该款造型小巧、低调不张扬,有三种指针(时针、分针、带秒针掣停功能的大型秒针)。它是IWC万国表藏家的必备款。

更早的马克1型号已经没有什么图片资料可以找到了(年代久远,频经战火),只是在英国国防部军需历史档案中可以查到1900年12月第一次出现马克1军表,1903年3月出现马克2军表。可以认为,这种马克2中的大部分功能要求,是英国国防部向军需品供应商提出的统一标准,并根据自己的习惯把这种军表定名为马克xxx。在世界大战爆发前(Pre-War),和一战(WW I,1914-1918)、二十年战争间歇期(Between War,1919-1939),有来自不同表厂的马克1-马克8等八个型号的军用怀表得以不断改型、调整,且应用于不同的部队领域。如马克3为英国皇家空军专用计时码表,马克4为配发给战场军医的专用表等等,但所有这些马克型号,其整体的功能需求和设计元素没有太大变化,这块马克2老表中的时标、指针、表冠设计,在后世的马克系列中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

1994年Mark XII(马克十二)IWC万国表在1994年再度改良,推出了Mark XII(马克十二),该腕表备有自动上链机制和日期显示,一经推出便获得广泛赞誉。

1999年Mark XV(马克十五)1999年,IWC万国表推出Mark XII(马克十二)的下一代——Mark XV(马克十五)。

也许是受到万国这种军用腕表的启发,在1940年,英国国防部发布了新的军用腕表标准W.W.W.(防水腕表的首字母缩写),并与12个厂家签约,生产这种新型的军用腕表,用于广大正在对抗法西斯的各类陆军部队,以便于在战壕作业和隐蔽、作战时便于官兵读取时间。这种军用腕表,被称为马克10。西马、绮年华、浪琴、欧米茄,以及积家和万国等十二个厂商。

马克11是二战之后,1948年左右英国国防部制定的飞行员腕表新标准,当时只选择了积家和万国两个厂商。因和平时期的到来,这款马克11的存量数比较多(积家生产近3000枚,万国的总产量要更大一些,因积家品牌逐渐走向高端定位,因此不再特别积极地生产马克11),而且保养普遍很好。这款马克11配发给英国皇家空军和澳大利亚空军的飞行员,此后再逐渐流入二手交易市场和收藏界。因冷战中的世界两大阵营壁垒森严,阵营内部都存在“意识形态挂帅”现象,很多西方国家的“计划经济”的做法都不得不取消。战后,英国的国有企业也是逐渐私有化,政府部门的统一采购行为也逐渐式微。

2012年Mark XVII(马克十七)2012年,Mark XVII(马克十七)诞生。与早期的Mark XVI(马克十六)腕表相比,表壳直径增加2毫米至41毫米。垂直排列的日期窗口,使之更像驾驶舱的仪器。

而这款1988年彻底停产的马克11,也因此成为马克系列英国国防部军用定制表之绝唱。

1992年,万国决定激活这一伟大的二战军品传统,与积家合作开发了马克12这一新产品。使用积家889机心作为基础改装而成的万国884型机心。积家889是一枚应用广泛的自动上链机心,而万国的对马克12的整表设计和制造细节也广为称道,这次时隔40多年的复刻,完全致敬万国和积家当年的马克11经典,只是在三点位置增加了一个日期显示窗口,因为夜光涂层技术的进步,指针和时标也变得纤细了很多。这是马克作为万国品牌的一款重要飞行概念腕表的首次市场化开发与运作,直到1999年停产,万国推出了多款不同材质的特别订制版马克12,而这些经典作品也都成为了收藏界的热点。

据称为讨好各地买家,万国品牌把西方文化中不太讨喜的数字13和中国文化中不怎么吉利的14都直接跳过了,在1999年直接推出了马克15系列。新系列采用比上代产品马克12大3mm的表径(达到38mm),以紧跟日渐兴起的大表潮流。在马克15上,万国开始使用以ETA2892为基础的进一步改进和打磨的半自主机芯,彻底脱离了积家对马克系列的影响。新机心能实现42小时的动力储备,也在生产工艺和供应稳定度上有了较大提升。马克15系列从1999年一直生产到2006年,与马克12一样遵从德系制造企业“七年大改款”的生产习惯。马克15除表径和机心以外,与马克12相比变动不大。

2006年,万国推出马克16,表径又增加1mm到39mm,去掉了6点和9点位置的数字时标,指针设计风格也从一直经典传承的直线段式变更为尖菱形,秒针也变得更加锐利,增加了一些灵动风采。

2012年,在粉丝的呼声之下,万国没有等到传统的七年之期就推出了新一代产品马克17,保留了经典黑盘和从马克16开始的深蓝盘,而把银白色的喷火战机单独并列到飞行员腕表系列中,而不再在喷火战机的表盘上标示马克字样。马克17的表盘进一步增大到41mm,仍然采用基于ETA2892的自主机心30110。在日期显示方面把具有20多年传统的日期窗改为红箭头指向的露出三个日期数字的弧形窗口。马克17并没有如很多死忠粉丝所期待的那样,将指针和时标改为经典的直线段,而是沿用了马克16的创新设计,同时这个日期红箭头的增加也是比较出乎市场的预料。这种锐利、灵动的风格也许更预示着万国品牌开发者心中全新的审美潮流吧!

2016年,IWC万国表揭开全新篇章。三款精钢款式的马克十八飞行员腕表隆重登场,其共同特点在于:精简至核心元素。表盘和显示对比鲜明,与完美的经典飞行员腕表十分接近。因此,设计师从20世纪30年代Junkers Ju 52的驾驶舱仪表盘获取灵感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绝对可以被称为是经典飞行员腕表的蓝本。其圆形显示尺寸阔大,排列整齐。从中诞生了日后的“驾驶舱设计风格”: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一切以清晰度与布局的一目了然为基准。阿拉伯数字造型硕大浑圆,各自位于既定位置,但有两个例外:数字“12”被两侧带有点状标记的白色三角形标志替代,以实现更高的读时清晰度。3点钟位置则为日期窗口—— 一丝现代感还是必不可少的。腕表表底镌刻Ju 52图案。

2016年:Mark XVIII(马克十八)2016年:Mark XVIII(马克十八)发表。表盘和显示对比鲜明,与完美的经典飞行员腕表十分接近。

德国系军表

STOWA腕表

一提起德国表,严谨、高素质早已成为公认的标签,这与军表的特质不谋而合,所以,德国的军表自是备受追捧,而德国本就有许多与军表有渊源的品牌一直活跃于业界,这样的品牌有TUTIMA帝玛、LACO朗坤、SINN辛恩、STOWA等等。

1940年,LACO朗坤和IWC万国、A.Lange&soehne朗格、Stowa、Wempe这5家制表厂共同参与了B-uhr计划。B-uhr是德语Beobachtungsuhr的简写,“观测表”之意。其主要特点是:精准度高,读认性好。因参与B-uhr计划在二战期间名声大噪的LACO朗坤,其独创的标有阿拉伯数字的内外环无反光亚黑色表面及热蓝钢荧光指针,已成为现代飞行员表的标志设计,LACO以二战生产空军B-UHR闻名。

近年复兴后还是坚持以军表风格为主,曾被德国表迷评为性价比最高的中高档德国表,铆钉牛皮飞行表带很有特色。海军表是德国特种部队指定腕表供应商。STOWA也是近年复兴的军表品牌。

辛恩公司是仅有的专门生产军表的公司,其普通产品也都符合军用标准,而且计时秒表比例较大,很多还使用了轻质坚硬的钛壳。冷战结束后,辛恩的市场也从军用品转向公众,在日本、美国、德国它都有自己的品牌俱乐部,在年轻消费者中声望很高。

1980年代初期,德国空军针对新一代的空军用表公开招标,Tutima最后在五个对手中脱颖而出。便于操作的大型计时按钮,弧形边缘的消光表壳,强大的防磁、抗震结构,完全符合战斗单位的需求,德国空军自1985年列为制式配备,北约亦于1989年跟进。内部搭载Lemania Cal.5100是唯一计时指针不会受高G力影响的机心,更获得北约指定使用。据悉,Lemania已决定完全停产这颗经典机心。

SINN潜水表

LACO注重设计,而且一目了然,有最佳读数清晰性,人们立即注意到分针。

汉米尔顿军表

在汉米尔顿史册上,最为辉煌的历史无疑是二战中的军表生涯。战争期间,汉米尔顿全力生产军表,在短暂的3年时间里,为美军以及盟军生产了100多万块海陆空三军计时器,为二战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据说,战后美国财政部还亲自为汉米尔顿颁发了光荣的“一分钟民兵奖”。

2011年,汉米尔顿卡其天行者系列正是复刻二战美国海军航海计时器,新表款拥有两地时功能以及深达300m的防水性能。实用的第二时区显示也为天行者注入了现代的理念,通过2点位置表冠调节的第二时区窗口显示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规定的由3个字母组成的机场代码,如肯尼迪国际机场(JFK)、洛杉矶机场(LAX)乃至亚述尔群岛的火奴鲁鲁与彭德尔加达等知名空中交通枢纽。

汉米尔顿卡其飞行员自动计时腕表

卡其天行者的设计灵感源可以追溯到品牌引以为豪的20世纪40年代。当时,汉米尔顿为美国海军制造复杂而精密的航海计时器。

Luminox 鲁美诺斯

美制SR-71“黑鸟”高速战略侦察机,飞行高度可达30000米,速度达到3马赫。

Luminox推出的SR-71黑鸟系列腕表

Luminox 在拉丁语的意思即为“明亮的夜晚”,透过这个名字就可预知该品牌腕表的夜光系统有多么强大。Luminox知名于全球,在于它是为美国海军的海、陆、空三栖特种部队-海豹部队(SEALSS)所开发,并且已成为其标准制式用表。

当一个全新品牌诞生时,要在激烈品牌导向市场中立足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Luminox也不例外。起初,Luminox销售并不见好,直到与美国海军海豹队签署了委托研发生产一款专门用于夜间潜水作业手表的合同后,Luminox才实现了命运的转折。在瑞士生产商的协助下,RBMC以9个月时间顺利完成了手表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并与1994年正式投入市场。自那以后,Luminox手表的声誉与品牌形象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销售量提升到了几十万支以上,紧接着在1999年Luminox又推出了第一个海军海豹全钢潜水系列(碳钢齿盘),销售业绩再创佳绩。海军海豹潜水表的2次成功坚定了RBMC“只要去做,就会成功”的理念,而且Luminox也将这一理念秉承至今。2000年秋季,Luminox融合了诸多大牌手表的特征和功能,如10年锂离子电池寿命,防刮眩蓝宝石水晶镜面等再次推出了全钢系列、全钛系列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此外,Luminox又不断地对原创系列进行了改良和完善,隆重推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SR-71“黑鸟”限量版,迎合顾客高贵奢华的追求。回顾过去,1993年是Luminox重要转折点,也正是在这一年Luminox 从一不知名的手表品牌一跃而就成长为当今世界几大军表品牌之一。

在2003年第二次美、伊战争中,美国空军执行主要轰炸任务的F-117夜鹰式隐形战斗机,所有的飞行员随身佩带Luminox。许多政府机构,像是联邦调查局FBI、麻药管制局DEA,海上巡防队、国家警备队、SRT、肯塔基州州警、迈阿密水警等也采用了Luminox 。

海豹突击队员正在实施标准的战术登陆:一人掩护,一人推进。 具备优良防水和夜视性能的 Luminox战术腕表是其在执行任务时的标准装备。

藏家眼中的各国军表

军表曾经是表迷们最不屑一顾的品种。20世纪90年代,形势急转直下,军表突然成了表迷们热衷收藏的题材,这源于军人情结。其实,军表大多是批量很大的军方订货,而且要求手表工艺必需简单,便于维修;零件要通用,以降低保养费用;装饰要取消,机心往往粗糙如半成品;成本要低廉,较多采用铜合金、镍合金壳;要经撞经摔,外形笨重难看。加上军人大多不会精心保护手表,所以流传至今,都是斑驳陈旧。军表热实际上是国际上1980年代末钟表收藏潮的副产物,随着收藏钟表越来越流行。

德国

德国人最爱用本国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钟表业尚不成熟,军表多用泽尼特、依铁纳等现成的产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起德军在国内表厂订购了大量高素质的军表,主要品牌有格拉斯许滕、强汉斯等,陆军常用简单型,海军多采用加固的防水型,空军都是计时秒表,特种部队如侦察机驾驶员的大表盘夜光表是朗盖公司生产的,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1945年后,东德延用战前的格拉斯许滕军表。西德则采购了辛恩、杜蒂玛等钛壳职业军表,而其空军较多用豪华的宝时捷设计、IWC腕表,后两者又是北约空军的常规用表。

美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表以怀表多见,品牌有英格索尔、格林恩等,一些特殊的部队也订购较稀有的手表,如为信号兵订购的带金属网盖的欧米茄瓷面手表、为军官订购的泽尼特带金属盖的瓷面表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美军生产过表的厂家有十来家,尽管品牌、型号繁杂,但已有很严格的规范标志,如最流行的A-17系列陆军航空队用表背面就有八行铭文,由上而下依次为(1)系列型号,(2)军方编号,(3)生产零件编号,(4)生产商系列编号,(5)军方订货号,(6)军方零件库存号,(7)生产商名称,(8)使用部队称号。行家只需要看上一眼就可分出优劣,大凡汉米尔顿、格林恩、宝路华、爱尔近、华尔生等美国品牌军表都是普通货;只有空军、侦察兵、工兵、海军潜水艇部队、雷达兵的专用表是欧米茄、浪琴、摩凡陀、雅典等名牌。

战后,军表的素质随着武器现代化迅速发展而更新。美国海军在1961年向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勃朗班订购了自动上链潜水上表,它们的高素质高精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国空军则采购了格利辛机械闹表,这已经成为军表中的精品。只有陆军的表越来越便宜,而且都交由专业军械生产商提供,如马拉松等公司。沙漠风暴之后美国又流行军表热,不少为作战需要专门定制的轻质合地维壳、防沙、防反光、强夜光的“沙漠风暴”表流入表市,引起一阵轰动。

英国

英国军表上都有一个箭头符号,它从十七世纪起就是英国国家财产标志,以后专门用来标志军用物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之前英军较多采用似美国的表背铭文,如6B表示皇家空军轰炸机兵种专用表、WIO是地面部队表、WWW是防水表的标记。

英军的素质一向较高,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订购过美国的汉弥尔顿等廉价货外,其它都是些鼎鼎名牌:陆军的摩凡陀、史密斯、维尔泰克斯、浪琴、欧米茄、海军的IWC、精工等等。英国军表中最不寻常的是海军的劳力士潜水者和空军的Lemania(莱马尼亚)各式计时秒表,在二手市场上都能以2000美元以上成交,而且已很少见,行情年年看涨。

法国

法国军表品种最少。收藏军表的人都会发现有一些刻有法军字样的表外观没有品牌标志,机心上也是光光的找铭文,仅有X X 型等文字,据说早期法国军表定下型号设计后同时交给几家公司包办了各型航空计时秒表,也兼产些常规型陆军表,品质较高,均属收藏家寻觅的上品。

苏联

苏联军表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后风行全球的军表藏品,按产地和种类可发为:莫斯科第一表厂生产的飞行牌计时秒表;切斯托波尔表厂生产的东方牌军表;莫斯科第二表厂生产的光荣牌自动上链军表;莎马拉表厂的胜利牌军表。其中飞行牌计时秒表是仿制Valjoux 7734的机心,军表用均为海、空军或宇航、火箭部队使用,早期的表在九点位有一表冠可用来旋转表内圈。此种表常以文字或图形标明军队种类,如战舰、锚表示海军、机翼表示空军,米格29或米格31字样表示所配的机种,不过由于这类表在西方很热门,以至老样新工的不少,须看仔细才是。

秘鲁

有位收藏家一语道破天机:不少并不富裕的小国的空军、海军却采用规格高的惊人的军表,这是因为那些部队的头头往往是国家最高层人物的亲信,戴个好点的工作用表算得了什么?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秘鲁空军向劳力士订购了许多迪通拿计时秒表作为空军用表专供给高级军官使用,虽然都是钢壳皮带或钢带的款式,但从素质上来说可能是空前绝后的高级军表。

猜你喜欢
万国欧米茄腕表
相约冰雪之约欧米茄“北京2022”冬奥展盛大揭幕
腕表计时2.0
万国来朝《职贡图》里的大国外交
美妙的诗
女绅士
万国造枪打鬼子
未来时刻
与埃迪·雷德梅尼 相约欧米茄星球
喧嚣作罢,不如静赏
欧米茄为里约奥运特别打造专属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