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必将迎来品牌之争

2017-09-28 07:00王祥连
师道 2017年9期
关键词:升学率分数个性化

王祥连

当前,教育的主流之争,依然是升学率之争、分数之争。但,教育必将迎来品牌之争——这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会以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教育超越升学率与分数之争,即教育的品牌之争已不再遥远,这种趋向已初见端倪。

与过去相比,当今社会与时代已有明显的转变——国际化、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已悄然来临,虽说尚未发展到成熟状态。这样的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各类人才也均能在其中找寻到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而非一定要“金榜题名”不可!这样的时代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每个人各展其才、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各有所值,而非一定要角逐考场,获得那张文凭!这样的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呼唤的是能够真正满足每一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即教育要能真正促进每一个人真正的个性化的优质发展。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各个不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其实就是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时刻不能忘却的初心。

相比于过去,家长与学生亦有很大不同——虽然时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孩子一夜成才的家长仍为数不少,但愈来愈多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已不再是狭隘的分数观,而是逐渐转向了孩子真正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转向孩子当下及未来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素质发展。学生群体亦是如此,现在处于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的孩子,要想让他们一味接受一元价值、分数至上等观念已不切实际,教育终究要回归到它的本真——为了每个个体的真正发展。

除夕前一天晚上,一位家长打来电话给我,说:“孩子下学期决定转学到句容碧桂园国际学校,我们最舍不得的唯一的老师就是您……”感动与感慨之余,我们进行了长谈。她说之所以要让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转学,是因为女儿现在上高一,每天太累了,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晚上11点之后才睡觉,身心疲惫不堪。每天自己与女儿起早贪黑,她常常扪心自问: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考上大学,为了分数,把孩子(家庭)整成这样,有什么意义?女儿每天除了做题,目光呆滞,整个家庭被这样的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女儿这样,让她(家长)觉得儿子再不能重复这样的教育过程。于是,她听一位朋友介绍了句容碧桂园国际学校,并让儿子在那儿试上了几天。兒子在那儿不是每天做题,而是小组合作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等。几天的试学,儿子都沉浸在久违的兴奋与快乐中,而不是做题与考试的无尽疲惫与失败之中……而且这个国际学校是寄宿制,孩子可以得到将来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与人合作相处等诸方面的锻炼,这是难能可贵的。到了高中,她不准备让孩子参加国内的高考,而是国际上公认的“学分”……我静静地用心听着,心中对她充满了敬意,一个声音在心中腾起:我们不少家长已然开始觉醒——我们教育者已不能还沉于梦中或熟视无睹。教育超越升学率与分数之争,即教育的品牌之争已不再遥远。

我突然想到,每年高考过后,不少学子却是以“天女散花”(撕书)告别自己的中学时代。教育,每天辛辛苦苦、竭尽全力,最后培养出来的却是对学习、教育与知识本身深恶痛绝的人,这真是太可悲了!

当分数(升学率)不再作为教育的唯一指标之时,当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进步,家长真正觉醒,觉悟到教育的本质是孩子更好地生活——未来生活的幸福,而不是眼前暂时的分数,教育必将迎来品牌之争,即教育品质之争。教育的品牌,就是教育的品质、品性、品位及特色。学校的品牌,就是学校个性化的战略、办学理念、教育特色等,也是教师的品牌,就是教师个性化的教育主张、理念、行为等,以及给予学生的教育的综合品质、品性、品位及特色。如同一个企业,最终的竞争必然是品牌之争。一个没有品牌意识,不做品牌的企业,在当今社会与时代必死无疑。

教育,必将走向品牌的时代。只是,我们(学校与教师)自己是否已然觉醒或准备好了呢?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endprint

猜你喜欢
升学率分数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同桌宝贝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