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起事故 不敢出事故 主动预防事故
——金水塘矿业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销号纪实

2017-09-29 01:16钟金花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7年9期
关键词:工区水塘矿业

文、图 本刊记者 钟金花

出不起事故 不敢出事故 主动预防事故
——金水塘矿业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销号纪实

文、图 本刊记者 钟金花

隐患重重,屡发事故,停产整改,效益滑坡,这一连串犹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湖南金水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年初以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与效益的双重困境。

金水塘矿业是个老牌矿企,1954年建矿,前身是衡阳市清水塘铅锌矿。2012年7月,湖南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清水塘铅锌矿进行改制重组,成立了金水塘矿业,湖南黄金集团持有88%的股权,衡阳市国资委持有12%的股权。这家以铅锌采选为主的中型有色矿山企业,设有垱头冲和红旗坑两个采掘工区、一个选矿厂,日处理铅锌原矿500吨。

老牌矿企累积的问题也多,尤其安全历史欠账多,导致近年来事故频发。今年1月和3月,金水塘矿业接连发生两起安全事故,引起省市两级安监部门的高度关注。4月12日,省安监局发布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公告,对金水塘矿业“安全管理混乱,安全培训和风险管控不到位”等事故安全隐患治理进行挂牌督办,并就有关问题分别给湖南黄金集团和衡阳市安监局进行复函。

公告发布后,金水塘矿业按挂牌督办要求,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治措施,落实了整改资金、责任和预案,扎扎实实停产整改了三个月,102项隐患基本整改到位。8月2日,省安监局发布通知,批准对金水塘矿业重大安全隐患予以销号。

公司总经理邹立认真查看人员进出井登记表

风雨之后见彩虹。金水塘矿业走过这段安全生产脱困之路,不仅矿山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安全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更重要的是企业上上下下形成了“出不起事故、不敢出事故、主动预防事故”的压力机制,为扭转安全生产危局奠定了基础。

长期停产整改带来“切肤之痛”

“安全事故出不起,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谈及事故频发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金水塘矿业总经理邹立不禁多次感慨道。

“出不起事故”,不仅仅是该公司管理层的肺腑之言,许多一线职工对此也深有体会。这是企业长期停产整改带来的触动。

实际上,金水塘矿业停产整改并非只有挂牌督办之后的三个月,而是在年初就已经开始了。

1月5日,红旗坑工区井下采场发生一起死亡1人的工亡事故。1月6日,衡阳市安监局对金水塘矿业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发现作业现场存在安全隐患,下达了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并作出了责令暂时停产的决定。随后,金水塘矿业委托湖南铭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隐患排查,制定了隐患整改方案。然而,3月9日,垱头冲工区在整改过程中又发生一起物体打击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78万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暴露出重重问题,整改必须动真格,金水塘矿业进入了近年来最长停产整改期。而停产就意味着没有效益,这直接影响了员工的收入。据介绍,停产整改期间,公司管理人员工资按80%发放;井下整改人员工资计件发放,原则上不得超过平时工资水平;富余劳动力则安排回家休息,每月按1030元的当地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扣掉五险一金,实际上只剩下三四百块了”。

“这样一来,员工们真正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明白出了安全事故不仅仅是公司有损失,大家都有损失,安全生产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邹立说。

同时,员工收入锐减所造成的矛盾也给公司管理层带来了很大压力。另外,企业停产导致了巨大的资金缺口,一些设备设施的费用没办法支付,员工的养老保险和公积金等积欠了530多万元。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邹立面临着安全与资金的双重压力,“如果再发生事故,不但企业可能要关门,自己还可能要负刑事责任”。7月份,他下井24天,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到井下盯一盯才能放心。“安全工作做得好不一定能成就一个企业,但出现安全问题却可能毁掉一个企业。现在我深刻地认识到,其他的事情可以慢一点、缓一点,但安全的事情不能慢、不能缓,不能有丝毫疏忽。”

“惨痛”是改变的开始。这次“伤筋动骨”,让金水塘矿业上上下下都达成了共识:一切必须围绕安全干。

首先是闯过眼前的难关,彻底整治隐患。三个月来,金水塘矿业对照专家给出的隐患整改建议,下大力气对102项大小隐患逐一进行了整改。

彻底更换淘汰设备,井下更安全了

提高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增强抵御和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金水塘矿业井下部分设备设施为上世纪80年代产品,属于国家规定淘汰产品,不符合目前安全生产的要求。此次整改,该公司共花费318万余元,彻底更换了井下淘汰设备设施,矿山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说实话,原来矿山效益不怎么好,虽然有些设备进入了淘汰产品目录,但我们没有下大力气进行更换,这次整改全部进行了彻底更换。”邹立告诉记者,“集团公司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拨了大笔资金,专款专用。”

根据专家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金水塘矿业又结合自查情况,按照“五定原则”对井下工区开拓系统、提升运输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通讯系统,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都一一进行了整改。

更换绞车2台,电机车16台,硅整流11台,启动柜、低压开关柜13台,非阻燃高压电缆3420米,非阻燃低压电缆12000米,非阻燃风筒5500米;增添井下排水泵3台;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将单线改为闭环……

更换设备的同时也加强了设备设施的管理。由于通风系统、提升系统、排水系统容易产生隐患,金水塘矿业特地成立了三个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全面落实三大系统的日检、周检、月检工作,确保安全运行。

如今,金水塘矿业不仅井下作业环境和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矿区环境面貌也明显改善。比如,垱头冲工业广场和红旗坑道路都进行了硬化,两个工区井口值班室都进行了迁移,新建了材料仓库,封闭了井下废弃巷道,对安全护栏进行了彩色化管理,生产生活场地文明卫生水平提升。

“原来材料都是露天堆放,比较凌乱,现在建了新仓库,全部入库管理,更规范了。”垱头冲工区负责人管黎明说。

公司安环部部长唐英志告诉记者:“作为老员工,对于矿山发生的变化,我的感受非常深刻,现在地面更整洁了,井下更安全了。”

△ 井口竖立的“三违”罚则标牌很是醒目,时刻提醒下井员工反“三违”

清除思想病源,让员工做安全“明白人”

“部分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低,安全意识不牢,对安全生产思想认识不足,执行力不够,抱有侥幸心理;个别员工轻视劳动纪律,不服从管理,不能自觉严格执行安全作业规程,‘要钱不要命’等现象没有在作业过程中加以克服和消除。”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想隐患是金水塘矿业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1・5”事故和“3・9”事故的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盲目违章违规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最主要的是要整改思想,只有安全认识上去了,不安全的行为和习惯才会改变。”唐英志说。

在大规模更换淘汰设备设施的同时,金水塘矿业对全体职工的行为之垢也来了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首先,清退人员。过去,该公司井下一线作业人员多为劳务派遣工,大部分是周边村镇农民工,安全意识弱、管理难度大、人员素质差、劳动纪律散漫,严重影响公司生产安全。为了消除劳动用工带来的安全隐患,整改期间共解除全部劳务派遣工140人,补偿资金145万余元。另外,该公司原来有两支外包队伍,经过全面筛选、审查、考核,这次把其中一支管理不到位、业务水平和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的外包队伍进行了清退。

其次,加强培训。从5月2日起,金水塘矿业通过自行统一授课、安全知识问答、作业现场培训、现场技能演示讲解、现场考核等方式,共计举办教育培训1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358人次,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公司还规定,工区每月组织全员安全学习不能少于两次,外包队每周组织全员学习不能少于一次,而且每次安环部都会派人到现场进行监督、考勤,不参加学习的一次罚100元。

邹立说:“原来公司的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和现场培训有效结合,达不到预期效果。现在重点倾斜到班组现场培训、事故案例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管黎明也告诉记者,工区现在都是把培训放在现场,用事故典型案例说法,告诉员工要怎么做,不这么做的严重后果是什么,让一线员工触动很大,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了一种敬畏感。

再次,完善制度。“公司成立以来,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部分制度确实不符合当前安全管理实际,可操作性不高、执行性不强、处罚力度不够。针对本次整改,我们以‘从严治矿’活动为契机,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各部室、生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制度‘立、改、废’工作小组,完善修订了27项制度并编制成册,发放到各部门组织系统学习。还制定了12项作业指导书,增加了实用性。”唐英志介绍,“有了这些,员工可以对标作业,更加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安全生产,一失万无,事故否定一切。”邹立说,“全体员工必须想明白、学明白、讲明白、干明白,实现从少数人强制执行到全员自觉执行的转变,真正成为安全工作的‘明白人’。”

严管重罚,井下现场实行四级管控

“要从源头上进行风险管控,重点是现场,难点也是现场。现场情况天天都在变,而且只要有人作业,就可能有违章现象。”邹立说。

为了加强现场管理,公司及工区建立健全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对各作业点安排值班长实施直接管理,加强作业现场的管理力度。

井下作业现场安全确认牌工作是该公司推出的一项新举措。到每个作业点面巡查隐患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按照班组、外包队、工区、安环部风险四级管控原则,实行对现场安全风险菜单式确认、隐患处理逐项销号、班组现场技能交流的个人签名负责制。

“严管重罚”也是该公司加强现场管理的有力手段。“过去,我们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缺乏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对人员的思想动态掌握不全面,针对违章现象防控能力差。现在,我们主张‘严管重罚’。”公司安全总监申益德说,“光讲道理,员工可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是罚款就不一样了。”

由于年初连发两起事故,金水塘矿业原来管安全生产的副总被免职,申益德临危受命,今年4月份从新龙矿业调任金水塘矿业安全总监。他在新龙矿业抓安全工作的时候,企业连续保持了1000多天的安全生产记录。“我的经验是,抓安全必须要严,我原来在新龙矿业主要就是抓现场管理,反‘三违’。”申益德说,“来到金水塘矿业后,我对‘三违’处罚细则进行了修订,增加到了168条,提高了处罚力度,罚款100元以下的全部取消。”

现在在两个工区井口,新竖的“安全生产‘三违’行为及考核明细规定”标牌十分引人注目。根据规定,最严重的违章行为,可罚款2000元,甚至解除合同。在“严管重罚”之下,公司罚款的力度比同期提高了10倍以上。据统计,停产整改以来,纠违罚款达2.1万元。

“奖要奖得让人心动,罚要罚得让人心痛。谁做错了,罚他三五百,甚至一两千,罚得让他记到心里去,他就不会再违章了。一线作业人员大多来自偏远山区,文化素养不高,你跟他讲大道理可能一时接受不了,但你给他一张罚单,冲击力就很强了。”申益德说,“不过罚款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能够促进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约束员工的作业行为和作业习惯。”

金水塘矿业井下采矿、掘进都采取外包形式,外包队的管理是一大难题。该公司现在采取外包队伍“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协调、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培训、统一考核,以提高外包队伍管理水平、技能水平、人员素质。“也就是说,跟我们自己队伍的管理是一样的。”邹立说。

就在采访前几天,公司辞退了外包队一名不服从安全管理的项目负责人。“当时井下在搞支护,我们去检查,他竟然说‘你们不要来检查,这是耽误我们做事’。如果说这话的是普通员工,我可能只是批评警告一下,但他作为一个负责人,性质就不一样了。我们根据规定罚了他1000元,他非常不服气。我跟他们老板讲,这样的安全认识和态度,金水塘不欢迎也不接受,请把他调走。”申益德说,“抓安全不能怕事,要敢抓敢管敢开罚单,实事求是,严格管理。”

为了更好地掌握现场作业动态,金水塘矿业加强了企业安全管理力量,原来安环部只有6个人,而且是安全、环保、保安“三合一”,现在又选了3名有经验的人员充实到安环部。并对安全管理人员下井时间做了规定,每个月每人不少于18天,每天下午3点半前不准出井,每个工区每天不得少于2人下去检查。

“抓安全,要通过每一天的努力,改变一些东西,完善一些东西,提高一些东西。安全工作要警钟长鸣,不能松懈。”申益德说。

生产给安全让路,达不到条件就不动

这次整改,金水塘矿业参加整改人员达到150余人,共计投入整改资金710余万元。虽然102项隐患基本整改到位,但企业并没有完全恢复生产。

“我们企业自己组织了好几次安全检查,比上级要求的增加了很多整改内容。”邹立说,“现在井下只有60%左右的工作面恢复了生产,其它的还在进一步整改当中。我们的原则是,整改完成一个,恢复生产一个,达不到条件就不要动,生产必须给安全让路,决不能急功近利。”

由于没有出矿,该公司选矿厂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安全生产脱困,员工还是很理解和支持的,“大家也明白,搞不好安全生产,就没有出路”。

“要转变认识,做到不糊涂,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红灯与绿灯、监管与服务的关系。”邹立对公司管理人员再三强调,“一是企业要在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生产,如果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必须给安全让路。二是安全管理要像交通管理,树立‘红灯坚决不能闯’的意识,安全生产的‘红灯’就是工亡事故,坚决不能再发生事故,否则分扣完了,企业就没有了。三是安环部除了严管,也要做好服务,到现场发现问题后不能开了罚单就跑,而是要告诉员工怎么纠正错误,有些问题能在现场解决的就帮忙解决,盯住消除隐患。”

“再也不敢出安全事故了,否则企业就要关门。”现在,金水塘矿业定下了“一个下降一个决不”的安全目标,即“三违”频次下降和决不发生工亡事故。邹立表示,通过本轮整改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整体提升,公司将进一步严格安全管理,推行隐患排查治理“一单四制”等风险管控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肩上有责、脚下有路”。□

猜你喜欢
工区水塘矿业
水塘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关于铁路编组站减速顶工区标准化建设研究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醉在水塘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
耀眼的橘红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养护工区养护机械队速写
铁路线上别样的春节
荒漠水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