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品味语言的方法

2017-09-29 11:16张萍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梁任公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味

张萍

摘要: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品味语言是对文字的认真斟酌。在语文课堂上如果不顾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品味,直接引领学生赏析课文,学生学完课文之后仍是茫茫然,昏昏然。

关键词:品味语言;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67-01

品味语言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每篇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都涉及一些揣摩语言的题,起着示范作用。我们平常的考试,高考也有品味语言的试题。语言是文章中有形的东西,文章中有许多无形的东西有待于从有形的东西中提取,正如建筑物必须从地基垒起一样,语言就是支撑文章思想感情的构思布局和艺术网格等综合大厦的基石。在语文课堂上如果不顾学生对语言的认知和品味,直接引导学生攀登形而上的“空中楼阁”——文章的赏析,其结果学生学完课文之后仍是茫茫然,昏昏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謹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品味语言的方法很多,因文体,因教师不同而不同。可以大声诵读,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语言的音律美和节奏美。可以默读,静静地品味优美隽永的语言背后的情味;可以圈点批注,写下自己的心得。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较实用,效果好。

1.诵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同学喜欢默读。我觉得默读读不出语言的韵味、节奏。中国的文学韵味十足,有启承转合,有背景,有情感。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声调大声朗读,虽有时听起来阴阳怪气,但却恰好读出了文章韵味,达到品味语言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课时有限,我们只能有选择的让学生在课堂上齐读或个别同学朗读重点语段。学生的诵读只能放在课前或课后自行朗读,实际上课前或课后很少有同学大声朗读的。因此,我在上一篇新文章时,在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室里又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记得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时,有一位同学铿锵有力又略带夸饰的口气读梁任公外貌描写的句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课后也常有同学模仿他的朗读,此时,我甚至想用标准的普通话效果反而差些。

2.仿写

学生常抱怨"不会写作文",有识之士提倡"从读学写,由模仿发展为创造",我常常觉得这一点很难。学生的一篇习作让我茅塞顿开。这篇习作是学生写身边大家熟悉的老师,字数不多,但写出了老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一篇习作明显有模仿《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的痕迹。文中有些句子直接引用课文原句,有些是化用的,读起来既觉得亲切又觉得顺口顺耳新颖。模仿是对别人语言的仿写,化用是在仿写基础上创造出的语言。寓以语言以新的内容和生机,是模仿别人语言的高级形式。

3.背诵

博闻强记,成本大套的背诵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如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梁任公的演讲"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印证许多作品,大部分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高中语文必修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充满了的无限的敬仰之情,欣赏赞美之情,也包含了对梁任公"成本大套地背诵"的赞美。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意训练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

品味语言还可对原名稍作改动,朗读并体会。如《荷塘月色》中叠词"阴森森"、"曲曲折折"、"远远近近"改为"阴森"、"曲折"、"远近"等;《故都的秋》开篇说"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不妨试做减省"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的清,静,悲凉"。虽然稍作改动,意思一点没变,可意味、情味大变,可见作者用语的精心。

读书要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如果听任学生盲目学习,很可能受益甚微,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不求精研,马虎了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语言鲜活生动。

参考文献:

[1] 《语言教师培训手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语文 必修4》: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1月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靳健 主编 甘肃教育出版 2006年3月

[4]《语文 必修1》: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1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梁任公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味
品味桂峰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品味四季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
用心探讨例题 品出其中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