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争夺生命

2017-09-30 12:24王喜林弋永杰张红梅郭先泽
阳光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队队员救援

王喜林++弋永杰+++张红梅+++郭先泽

“寻您三十载抗震英雄,今日喜相逢胜似亲人。”最近,山东能源淄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以下简称救护大队)开展了“锦旗背后的故事”主题党日活动。老党员、老队员讲述锦旗、奖杯、感谢信背后的动人故事,在年轻队员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薪火相传六十载

救护大队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9支矿山救护队之一,也是山东省,煤炭系统组建的第一支矿山救护队。下设3个救护中队,9个救护小队,共计104名救护指战员。他们担负着淄矿集团及济南市、淄博市的所有煤矿及济南市、淄博市、滨州市、莱芜市的非煤矿山、地下商场、人防工程的抢险救灾及技术服务工作。

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这是一支“矿山救护铁军”。记者近日走近了这支特别能战斗的矿山救护铁军。

“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矿山救护铁军”的称号,并不是记者的溢美之词,也不是救护大队自封的。1976年,因参加并出色完成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任务,救护大队被原煤炭部授予了“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称号。

一次,一家铝土矿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8名矿工被困井下。在这起事故的抢险救援中,他们奋战5天6夜131个小时,将遇险矿工全部安全救出。当最后一名矿工安全升井后,急切守候在现场的矿工家属、群众,顿时沸腾起来,白发苍苍的老妈妈泣不成声,嘴里喊着“恩人万岁”“共产党万岁”。

2008年,在第七届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救护大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煤监局授予了“矿山救护铁军”称号。同时,满布于办公室、展览室墙上的锦旗、奖牌、奖状,昭示着救护大队所获得的荣誉远不止于此。

据救护大队大队长李刚业介绍,自成立以来,他们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28次被原煤炭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省国资委、山东省煤监局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特别是2010年7月,救护大队在澳大利亚乌诺纳市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创出了中国矿山救援队伍参加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的最好成绩,为祖国争得了光彩。

建队64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变革,尽管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对于救护大队来说,不管形势如何发展,队员如何更新换代,“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要求没有变,“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没有丢,建设一流矿山救护队伍的目标没有动摇。救护大队每名新队员入队时都要思考和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干救护队员为了啥?

“要是为多挣钱、图清闲,趁早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李刚业说。作为矿山救援队伍,职责和任务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冲上去,用“拼命”的精神去“救命”,是用少数专业人员的冒险来换取遇险人员的安全。所有救护队员从第一天起就要认识到,只要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肩负起了这项特殊的使命,就必须始终把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他们参与救援各类事故2397起;

他们抢救遇险、遇难人员2298人;

他们将1138人从死神手里夺回;

他们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三亿多元。

铁骨钢筋英雄胆

他们不是士兵,但随时面临生死抉择的严峻考验。

他们不是医生,但同样肩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与死神争夺生命。若能提前几秒、几分钟,就可能多救一个人。我们规定接到报警电话后一分钟内救援车要驶出大门,同时人员装备齐全。”救护大队党委书记翟斐说。为了这“一分钟”的承诺,也为了保证在事故现场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技能发挥,他们提出“演习要逼真,苦练为实战”的训练要求。

以救护大队每月都会进行一次的高温浓烟演习训练为例,为了让演习环境更逼真,他们要求现场温度不低于35℃,浓烟要达到5米外看不见灯光的程度,演习时间不低于180分钟,在此环境中,队员们还要佩戴氧气呼吸器进行锯圆木、拉检力器、爬曲巷、检查CO和CO2气体、建造木板密闭墙、建造砖密闭墙、架木棚、对伤员进行苏生等操作。

李刚业说,在一次例行高温浓烟环境下的实战演练中,由于演习的难度和恶劣程度不断升级,现场温度最高时已接近70℃,不少队员的安全帽都烤得变了形,检力器把手被火烤得滚烫,许多队员被烫得满手是泡,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为了练就强健的体魄、灵敏的反应能力,救护大队队员长年坚持超大运动量的体能训练,酷暑严寒从不间断。他们在每天进行一万米长跑之后,还要进行爬绳、钻低巷、引体向上、拉检力器、负重蹲起和举重等众多项目的训练,几个月下来,队员们手上、脚上割下的老茧能攒半个鞋盒,同行称他们为“魔鬼训练”,他们自己将其称为“挑战自身极限”。

另外,从事矿山救护工作,不可能不与遇难者的遗体打交道。因此,救护队员们不光要有“钢筋铁骨”,还要有一颗“英雄胆”。李刚业说,见到因事故扭曲变形的遗体就“炸头皮”是大多数人的心理,作为救护队员要是克服不掉这种心理就干不了这项工作。

针对这一点,每当新队员入队,救护大队都要进行一项特殊训练。这就是借用某单位的太平间,将平时训练用的“模拟人”设置成诸如一般死亡、事故、车祸遇难等足以乱真的“遗体”,在队员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利用晚上时间集合大家到太平间,让每个人单独进去观察。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通过关闭太平间里的灯光、打开排气扇等制造某种气氛,队员只靠矿灯一一观察每具“遗体”,出来后要把观察到的情况写下来,与实际情况符合才算过关。

“太平间里伸手不見五指,四周安静得令人寒颤。”队员张小国回忆,在入队当天的欢迎晚饭后,战训科科长下达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凌晨时分到某单位太平间里摆放着的尸体中找回一把钥匙来!最后钥匙是摸到了,可脊背上的冷汗把他的工作服都湿透了,而且,晚上吃的东西全吐了。endprint

“我们所做的这些,是为了队员们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保持较强的战斗力,能迅速展开施救行动或处置灾情,同时尽快结束战斗撤到安全区域,保证自身安全。”李刚业说。

科学救援保安全

在极度危险的时刻,他们绝不会撇下遇险的矿工。

在万分疲惫的时候,他们更不会放慢前进的脚步。

“执行任务带出去几个人,就要安安全全带回来几个人。”李刚业向记者介绍。救护大队始终坚持“抢险不蛮干、救灾不违章、施救讲科学”的原则。自成立以来,在所有抢险救灾中,没有出现过任何自身伤亡事故。

“事故一旦发生,别人往外跑,救护队员必须往里冲,时刻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和困难,如果技能不过硬、施救不到位,很可能导致次生事故和自身伤亡。”翟斐说。

多年来,救护大队在不断加强救护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每天都会拿出固定时间进行实物操作训练,从使用到维护,从日常保养到故障处理,对各种仪器装备都要一遍一遍地反复演练,以提高队员们的救护技能,并使其能够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更快更好地完成抢救任务。

在此基础上,救护大队还定期组织技能组合训练,如以小队为单位练习架木棚、打密闭、安装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安装高倍数泡沫灭火机等业务技能,以增加队员间的默契程度,提高整体作战水平。

“比如完成‘自动苏生器的操作,标准规定是60秒,我们的队员一般只需要用24秒,再如在高温浓烟环境条件下打一道4平方米的砖墙密闭,一般救护队员需要40分钟,我们的队员只需17分钟。” 李刚业自豪地说。

对于救护队员来说,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实战救援,不仅要“艺精”,更要“心细”。救护大队针对水、火、瓦斯、顶板等不同事故灾害及其可以预想的具体情况、受灾程度,在精心研究、形成预案的基础上,会经常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演练,以提高实战中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

“比如,矿井水灾事故,是‘动水还是‘静水,其危害程度和危险程度都不同,实施抢险的应对办法也不同,对此我们都能凭借科学训练很好地把握。”救护大队直属中队副中队长孙汝跃向记者介绍。

救护大队日常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进行典型案例剖析和实战经验的总结,把握成功点、科学点,理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深入探讨战时应对措施。救护大队还结合矿山救护实践,主动选题立项,成立攻关小组搞科研,其所研制的“火区密闭快速封堵门”,不但成功解决了进回风两侧不能同时封堵、风速风压逐级增大阻碍施工等7大技术难题,而且已在实战演练试验中成功应用。

另外,救护大队有一个传统,就是在每次救援行动中,现场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必须当“一号队员”,即第一个进入事故现场、进入灾区,实施侦察、掌握情况,任务完成要最后一个撤离。“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我们能够实现安全救护的一条主要经验,如果指挥员不到现场,制订的方案就可能脱离实际。”李刚业说。只有领导带了头,队员才会有劲头,无论训练还是实战,这都是铁律。

特别是身处险境的实战,指挥员冲在前头,既可稳定军心,又能鼓舞士气,整体战斗力也会随之提升。以陕西一高瓦斯矿井救援任务为例,当时事发煤矿井下发生煤炭自燃发火后,在高空的飞机上都能看到从回风井蹿出的滚滚黄烟。

面对这种险情,李刚业作为现场最高指挥员,必须用镇静、果敢影响和带动救护队员。他在带领6名队员深入现场并首先进入火区完成侦察后,决定采用“加强密闭”的方法窒息灭火,也就是在两道砖墙普通密闭之间再用黄土充填起来。实施作业中,尽管随着封口的逐渐缩小,沙子灰在强大风速、风压作用下扑头盖面的打上来,火区内还不时传出沉闷的聲响。

凭着多年的经验、对灾情的准确判断和得当的指挥协调,李刚业和6名队员在6小时内,用了6500多块砖、两吨水泥、4吨沙子、8立方米黄土,筑起了一道1.5米厚、面积为11.6 平方米的“加强密闭”防火墙,从而成功完成了抢险任务。

理想信念铸心间

自2016年8月,救护大队党支部由原机关直属党支部改为党委。

“建队64年来,救护大队把培铸灵魂作为根本,把增强技能作为核心,把锤炼作风作为关键,把提纯品德作为基础。这些最后都镌刻在丰厚的队史里,也镶嵌在那二百多面锦旗上。” 党委书记翟斐说。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始以后,他们主动践行“四讲四有”,始终做到“三个坚持”,采取“学、讲、感、悟”的方式组织党员进行学习。他们邀请老党员、老队员讲传统、讲队史,重现在抢险救灾中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抢救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的惊险故事。

他们在队员中开展“三比三看”活动:与老队员比工作条件、与井下工人比劳动时间和工作环境、与义务兵比待遇,到贫困家庭看生活、到监狱看人生、到火葬厂看名利,以此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救护大队各党支部紧密联系应急救援实际,突出岗位特点,坚持“学”中“做”,锻造“铁”的素质。他们建立了5个党员示范岗,要求铭记党员身份,时时站排头、时时作表率。“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他们制订落实了党员登高计划86项。老党员杜希银被队员称为“魔鬼教练”,每天与队员一起进行万米负重跑、钻坑道、“拽铁斗”“拖大树”等“魔鬼训练”。几个月下来,大家手上、脚上割下的老茧攒了半个鞋盒。47岁的党员田立斌,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规定6分钟完成的“五项全能”项目,只用4分27秒,保持了全队第一,成了全队的典范。

榜样的力量激发出强大的能量。“比学赶超”在救护大队蔚成风气。党员郭方明在3000米跑步中成绩提前了20秒,韩志强的引体向上超标准5次,宋本强的爬绳超标准1米。党员、直属中队中队长张鹏深情地说:“带着信仰学、学出信仰来,带着忠诚学、学出忠诚来,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带着使命学、学出使命来。”

“铁一般的信仰刻在胸膛,铁一般的信念坚定方向,铁一般的纪律时刻不忘,铁一般的担当扛在肩上。只有‘钢班子才能带出‘铁队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一次次实战中屡创奇迹。”翟斐说。2016年,救护大队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授予淄博市“时代先锋”荣誉称号。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队队员救援
紧急救援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3D打印大救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驱猴大队
大队委竞选记
救援行动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