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材料绘画基础教学研究:关于图式的课题设计

2017-10-09 23:49姜小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点线面物象图式

【基金项目】课题:主管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JYX14003,课题名称:绘画综合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32-02

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语言,综合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艺术教育领域,90年代后期综合材料艺术成为国内艺术教育的显学,今天,在经历了20余年的综合材料教学实践后,综合材料教学形成了几个相对突出的特点:一、对绘画语言本体的强调,二、对个体感受的强调,三、对扩展的艺术观念的强调,这些特点给当前日益开放的艺术教学以极大启发,也使愈来愈多的传统绘画专业开始重视综合材料课程的开设,除此之外,综合材料艺术与现代教学体系对信息化、技术化、试验性的要求不谋而合,这使得综合材料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机会和条件走向更前沿的艺术教学。

与传统绘画专业对造型和技法的重视外,综合材料的教学更为重视从黑白、色彩、肌理出发的构成练习,以及由此为基础的创作练习。提到综合材料的构成练习,就不得不提这个课程的来源。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史进入了一个对“风格”不断尝试和探索的时期,大多现代主义艺术家在摈除了自然主义对物象景深、结构、色彩、质感等的拟真后,走向了对绘画本体的研究,一般来说,绘画的本体可以分为形态、色彩和材质。形态的主要内容包含,基本图式:点、线、面;基本明度:黑、白、灰;基本态势:大小、水平、垂直、倾斜、弯转、突破、闭合等;基本秩序:规律与不规律、松紧疏密、强弱虚实、穿插透叠等。对绘画本体的研究导致现代主义艺术出现了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第二、具象转向抽象;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第四、创造高于审美。由此形成的核心观察和创作方法在包豪斯设计学院被整理为现代设计的基础构成课程,影响至今。此课程础课程教师瓦西里·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都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伟大画家。在包豪斯期间,两者都以传统绘画为媒介,进行了点线面的形态研究。康定斯基着重用点、线、面的形式变换进行画面力量和张力的营造,克利则注重从自然形态观察到人工形态的转变训练。在他们的图式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观察,2、注重分析,3、注重感知体验,4、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艺术创造能力,尽管现如今的设计基础课程都号称从包豪斯而来,但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的本质与现如今简单化、公式化的图式课程有根本的区别,其注重观察、注重分析、注重感知体验,注重启发学生艺术潜能的艺术创造能力的精神与综合材料课程的要求不谋而合。

与传统绘画教育对造型、结构的训练不同,这些课程都建立在对绘画图式的学习和研究基础上。图式(schema)一词来源于贡布里希的艺术理论,包含了点、线、面及由点线面构成的各种关系,如:明度关系、态势关系、秩序关系等。自上世纪90年代,各艺术院校绘画专业一直开设有图式类课程,这些课程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组成,任课教师大多由设计专业教师担任,所教授内容与设计专业大致无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拓,但所做的点线面训练很难与绘画产生联系,更不能成为绘画创作的起始。本世纪初期,中央美术学院的几位教师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的图式研究训练,引导了绘画专业图式语言课程教学的新兴转变。除中央美术学院的图式教学外,我重点研究了包豪斯学院基础课程的教育理念,站在这门课程的起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解构和建构,把观察、分析、体验、启发当做教学的基本模式,重塑图式课程的思维开拓魅力。

一、图式研究的基本方式

1.以观察带动思考

这里的观察与传统绘画对形体结构的观察不同,观察是感知的基础,尊重自然,观察自然,向自然学习,从自然形态观察理解和寻找人工形态的转变,注重艺术感知与自然感知的融合的精神,是激发学生艺术潜能和艺术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包豪斯学院,最主要的基础课程教师瓦西里·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都是现代艺术史上的伟大画家都以传统绘画为媒介,进行了点线面的形态研究。康定斯基着重用点、线、面的形式变换进行画面力量和张力的营造,克利则注重从自然形态观察到人工形态的转变训练。在他们的图式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观察,(2)注重分析,(3)注重感知体验,(4)注重启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艺术创造能力。

2.用解析理解法则

针对点线面、黑白灰和形式法则的讲解,除了语言讲解和从自然发现之外,向名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某工作室开设有油画名画双向解读的课程,此课程给我以极大的启发,学生用点线面、黑白灰对名画进行临摹、提取、简化、重构,通过这一过程,理解形式法则在绘画中的关键作用。二、课题设置

课题一:线的变奏

在上课初期,临摹名家速写及线描作品,让学生感受线的魅力,理解线作为形式元素的存在,强调体会,认知线作为形体描绘之外的意义,感受由线构成的畫面。临摹后进行静物、花卉、植物、人物场景的写生,通过写生体会线的构成意义。

课题二:黑白灰的变奏

一幅作品的表面效果是综合的、复杂的、多义的。有造型,有色彩,还有笔触肌理,有油画特有的表现技巧,还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刻画入微的形象、表情,它们争先恐后的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作为一名专业学习者不能仅仅作为欣赏者,更重要的是要作为一名创作者和表达者,懂得如何去创造,如何去表达。在此过程中,除了了解画面的故事、造型、色彩、技法外,更重要的是学会对大师作品的形式结构进行分析和提取。每一张名作的形式结构就本身而言都是引人入胜的,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反应。

第一步:写生静物组合。写生之前,要寻找让自己感兴趣的图形组合或形态,记住不是画物体本身,而是画物体的形态结构或图形。在写生过程中,要抛开所谓的三度空间意识,抛除透视、固有色、光影等的影响,寻找物体的点线面,极力呈现有趣的平面图形组成。endprint

第二步:在平面图形组合的基础上对黑白灰进行配置,通过不用的配置使画面形成不一样的节奏和韵律,如强对比、弱对比、重调子、轻调子等。

第三步:根据绘画的形式法则进行图像的解构和建构。使用的方法有拆散、错位、透叠、正负形等。在此过程中,要放弃对物象的表现,学会欣赏偶然,以寻找有意思的形和画面结构为目的。

通过之前两个课题的学习,讨论与思索:绘画是什么?

(1)绘画是对物象的表达还是形的表现?

(2)形是什么?形≠物象=点、线、面、黑、白、灰、色彩、肌理、材质的组合和表现。

(3)完整的概念?是物象的完整还是画面的完整?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共同揭示了绘画的本质:形式的组合和对情感的表达。钟孺乾在《迹象论》中谈到:由迹生象,由象生画。绘画自诞生之初就不仅仅是对自然物象的模仿,情感的表达尤胜物象的写实,尤其是在现代主义之后,相机取代绘画成为拟像的主要工具,绘画愈来愈走向对自身的探讨。祛除绘画符号的所指,绘画只剩下符号,而符号就成为绘画唯一的意义。

课题三:具象中寻找抽象

教师和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生活常见物品,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物象,进行多维度的解剖和形态采集,再按照形式法则的标准进行抽象形态的描绘。

課题四:图式的心理联想

不准备任何物品,用纯粹的点线面进行画面的描绘。学生选择不同形态的点线面,进行视觉形式的心理联想,在创作过程中学生根据形式法则进行画面调整。这是一种跟随感受让画面自由成长的创作方式,在抽象绘画中,纯粹的点线面、黑白灰、材料质感自身已十分美好。在简单的排列下,用曲直、方圆、聚散、对比地隐现地串联成趣,所形成的有意思的视觉效果就是绘画的意义所在。

每一个抽象图形都直接应对人的本能的心理反应,在图式创作的过程中,要让心理联想得到萌发、强化,用抽象形式直接形成明确语义,例如幽暗、宁静、依恋、狂躁、颓废。在创作过程中,抽象的图形结构与人的心理联想交错跌宕、虚实隐现、间隔透叠,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形式。

参考文献

[1]胡明哲.形态繁衍图形创造能力训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胡明哲.丁一林,造型与形态[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美学设计艺术教育丛书[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姜小渊,女,河南省漯河市,1982年10月,硕士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与创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点线面物象图式
结构之美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例说无交点线面角的求法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点线面”相结合立体化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