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艾丽丝·沃克契合超验主义的创作思想

2017-10-09 14:37李韶丽崔东辉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9期

李韶丽 崔东辉

[摘要]居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思想为西方白人社会的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提供了理论依据。艾丽丝·沃克在其创作实践中对基督教思想的质疑和解构彻底颠覆了上帝创造人,上帝是白种人的观念。沃克的创作思想契合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观点,认为万物皆上帝,黑人和白人平等,万事万物和谐共存。

[关键词]基督教思想;超验主义;创作思想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9-018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9.08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是一个建立在《圣经》上的国家,因此毫无疑问,美国文化中《圣经》的特殊地位强化了美国白人把自己看做是“上帝的选民”的思想。黑奴解放前,他们把几代为奴的黑人划为劣等种族。为了把黑人永远置于苦难的深渊,充当他们的财产,白人统治者极尽所能地桎梏黑人的头脑,使他们信仰白人上帝,深信人生来就是有罪的,黑人天生就应该成为奴隶。然而被桎梏思想的黑人所虔诚信奉的白人上帝从未给予他们应得的恩赐和救赎,他们继续承受着白人的种族主义剥削和奴役。残酷的生活现实促使他们开始质疑白人硬塞进他们头脑中的上帝了。

一、对白人上帝的质疑与颠覆

“我不相信大自然以外有一个上帝,世界就是上帝,人就是上帝,一片树叶或一条蛇也是上帝。”沃克在一次访谈中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上帝观。在其代表作《紫色》中,耐蒂传教的奥林卡村的黑人同胞有自己崇拜的神明,他们供奉保护过自己的叶子屋顶,把它作为自己心中的上帝。但白人不愿意让他们有自己的上帝,想通过禁锢黑人的思想以达到永远奴役他们的目的,所以他们到非洲去传教。他们一面大肆宣扬白人的上帝,宣称上帝能够拯救苦难的非洲人民,一面却对耐蒂和赛穆尔所反映的奥林卡村的黑人正在遭受的苦难置之不理,而是用捧着圣经的双手疯狂地聚敛非洲各地的奇珍异宝。

在《紫色》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分,苦难深重的主人公西莉书信给上帝,向上帝倾诉自己所遭受的非人折磨,虔诚地寻求上帝的垂怜和帮助,“只要我能拼写上帝,我就有人做伴”。她一封又一封不停地向上帝倾诉自己深重的苦难。她从未想过自己要站起来进行无畏的反抗和斗争,从未想过自我救赎和自主的生活。可是西莉如此的虔诚却没有换到上帝的一丝帮助,她依旧挣扎在痛苦的深渊中,得不到救拔。后来是莎格的引导使她认清了上帝的本质,莎格向西莉指出,她所信仰的上帝是“白圣经里的上帝,你如果读圣经,你就没法不把上帝当成白皮肤的”,在莎格的帮助下,西莉终于开始质疑自己一直虔诚信奉的上帝了:“如果他曾听过可怜的黑人妇女的声音,世界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沃克借莎格和西莉的质疑解构了上帝禁锢欺骗黑人的本质。

沃克不但对传统的上帝提出质疑并加以解构,而且还给以有力的嘲讽与颠覆。在其长篇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格兰奇虽然每周都去教堂,但他不信奉白人上帝,他在肃穆礼拜上帝的人们面前发出嘲讽的笑声。因为格兰奇知道,那些貌似虔诚的男人们每周六的晚上都打自己的老婆,他们明明不信上帝,却依然自欺欺人的在白人上帝身上寻找虚无的慰藉。所以当死亡来临时,格兰奇拒绝祈祷,以此拒绝作一个伪君子。沃克小说《梅丽迪恩》中的林恩,一个白人妇女,也曾对上帝毫不留情地挖苦道:“让你住在这样一所房子里,基督一定很满意;你每天蹦出去在雨中奔向茅房时,我们善良的主一定得到乐趣;每个冬天你的孩子们得了肺炎,神圣的精灵一定很快乐。”

沃克的三部长篇小说写的都是复活和再生,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她把梅丽迪恩几乎写成了耶稣。梅丽迪恩在民权运动中不辞辛苦地工作,游行,被抓坐牢,受皮肉之苦,以致身体终于垮了下来。她过去的朋友也置她于不顾,离弃了她。这个阶段,她好像背负着一个替别人受苦受难的十字架,也正是在此期间,她得到了升华。在基督教中,蛇由于引诱夏娃偷吃了禁果而成为罪人,可是梅丽迪恩却是在“神圣之蛇”(一个五百码长的蜿蜒扭曲的山脉)尾部的一个四十尺深的坑里经历了一种精神脱离肉体,随着树枝,鸟翅,草叶和花瓣一起,在天空自由自在飞翔的神圣时刻。这种在圣经中宣扬的神圣时刻在有罪的蛇身上得到了体验,不能不说是沃克的一个独具匠心的讽刺。梅丽迪恩在这次死后再生了,她从一个小城到另一个小城,做着她认为是神圣的事业。她总是神秘地、神奇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们作表演,她的追随者特鲁门忠实地跟随着她“传道”,她觉得自己就是上帝。沃克自己不相信上帝,却又把自己的女主人公写成上帝式的人物,这既表明了她对上帝的挑战和颠覆,也表明了她对苦难深重、质朴善良的黑人妇女的深深的热爱和同情。

二、契合超验主义的创作思想

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运动是美国思想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超验主义不仅是一次文化艺术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且也是哲学和宗教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超验主义思想主张泛神论,反对加尔文教命定论的思想统治。超验主义把人提高到神的地位,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主观精神的重要性。他宣称:“直觉是达到普遍真理的向导”。超验主义强调人的作用,强调精神的作用,解放了人的思想。

1836年,爱默生发表了《论自然》一书,初步系统阐述了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自然界时刻都在给人以启示,被海水拍打的岩石向渔夫启示着坚毅。所以人要寻找真理,不用依靠神的启示,只需用自己的直觉,直接向大自然索寻,这也就达到了自助自立。”沃克小说中凸显的创作思想契合了以爱默生为首的超验主义思想,“上帝就在你自身,也在每一个人的体内,你和上帝共生;但是只有那些在自身寻找它的人才能找到它。”她的创作思想还原了人的价值和地位,使上帝和人共生,黑人和白人处于平等的地位。爱默生主张泛神论,他认为大自然中蕴含着真理,主张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沃克同样地也把上帝普通化自然化。她在小说《紫色》中描述了非洲奥林卡黑人虔诚地供奉保护过自己的叶子屋顶,以此沃克表达了万物皆上帝的创作思想,“我相信万物都是上帝,有时甚至你不看,或者不知道你在找什么时,它就在表现着自己。”

爱默生认为,人有能力通过直觉而不必通过经验,就可以直接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发现最终的“精神真实”。沃克小说中的主人公梅丽迪恩就达到了超验主义所宣称的这种精神真实。梅丽迪恩先放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又放弃了婚姻,抛却了尘世间的所有牵绊。她走过一个小城又一个小城,她不是在寻找一个具体的所在,而是在追寻一种超越宇宙的现实和自我意识。在生活的磨难和精神苦旅中,梅丽迪恩悉心照顾被人丢弃的“野孩子”,全力担负起深陷痛苦和迷茫的特鲁门及林恩的精神导师。她对他们在精神上献出了黑人母亲的无私和高尚。她的旅行是一种内心的畅游,一种达到精神真实之旅。最终,梅丽迪恩为黑人的解放而奔波,她深信全部生命都是神圣的,所以她开始对全人类的生命负责,她进入了那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现实中。

爱默生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种只需得以释放的“伟大”,沃克的长篇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的格兰奇就诠释了这一点。他不相信上帝,经常殴打妻子,每个周六晚与情妇乔茜寻欢作乐,星期天上午又直奔教堂去做礼拜,且在教堂里,他的声音最高。但上帝没有唤醒他的“伟大”,他仍在邪恶中行走。然而这样一个罪孽深重的人仍有他的“伟大”之处,当他觉得那个白人妇女的痛苦填平了他们两人之间种族的沟壑,使他们都成为平等的人时,他的“伟大”萌动了。当他允许这个“伟大”自由自在地发展时,虽然自身并没有摆脱白人的种族压迫,但他却在精神上得到了解放,获得了第三次生命。使格兰奇获得精神自由的就是愛默生的“伟大”,沃克进一步把它具体化为“人性”。

三、结语

基督教宣扬上帝是世界上唯一的神。且在白人主导的西方世界里,上帝被塑造成一位白人男性,这无形之中将除了白人之外的其他种族置于各种权力话语的边缘地位。基督教思想为西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提供了理论依据。艾丽丝·沃克在其创作实践中质疑并批判了基督教的这种思想,艾丽丝·沃克对基督教的质疑和解构彻底颠覆了上帝创造人,上帝是白种人的观念。像超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一样,沃克认为万物有灵,万物皆上帝,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沃克把上帝普通化,自然化,还原了人的价值,使上帝和人共生,黑人和白人平等,万事万物和谐共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