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学术视野编纂地方志新探索

2017-10-10 13:09张小飞
中国图书评论 2017年9期
关键词:德清方志文化

张小飞

地方志全面集中地记载一个地方的信息,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文化典籍。秉承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与保护,并发展保留和提供更多的史实资料,使得方志在现代学术视野下保持生机活力,是值得编辑去尝试的工作。

地方志是我国重要的典籍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地方志全面记述一个地方自然风貌和社会人文的基本面貌,内容涵盖方方面面,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我国有2000多年的修志传统,地方志的编纂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已经有了专门编纂地方志书的史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志发展的黄金时期从1956年开始,国家把编修地方志列入科学远景规划,要求各县市编修新地方志。

在现代社会,地方志具有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史料价值:

政治价值方面,地方志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历史中,向来重视地方志。在战争年代,毛泽东主席每解放一个县城,总要找当地的县志来进行参考。

经济价值方面,地方志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的资源,如矿石、特产、旅游等,从中提取出当下最适合发展的项目。

文化价值方面,地方志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绝佳载体。一般来说,地方志事业兴盛的地方,往往文化事业和文化建设较为发达,由此可见,地方志与地方文化建设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史料方面,地方志是研究这一地区的基本资料,集中记载了地域史、区域史的基本资料,比国史更深入、更细节化,是研究具体历史的重要切入点。

总体而言,地方志因其资料全面,信息广博,满足现代人们参考,采取正确的决策、措施,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地方志事业应立足传统、创新发展、永葆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对未来几年全国各地如何编修地方志、发展地方志事业提出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地方治理提供经验和智慧,是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重要作用的具体表现。“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

随着德清经济社会的发展,德清政府对德清地方志的整理编撰十分重视。除了《德清县志》,当地还每年出版一本年鉴。截至目前,已有多个乡镇出版镇志、村志。同时,深入开展旧志整理工作。每年至少出两期《德清史志》。

目前,德清县的方志史料丰富翔实,但这些方志均是按照一定的写作体例、格式和严格的选材要求编撰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制作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时,可以改变以往的方志模式,用现代人喜爱的能接受的方式编写。《德清文丛》便是采用这种新的形式,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同时,融入人民的情感,使人物事件更加鲜活,文章丰满有血肉感,让人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并从这部书中了解德清的名胜古迹、名人逸事、民间传说和风土人情。

《德清文丛》谱写了德清的生命密码。一部《德清文丛》,给人们展现了浙北名城的千年风貌。在莫干山上,有四季清凉的万亩竹林,林中有莫邪干将铸剑的悲壮传说,有国共领导人下榻过的处所;莫干山下,养育了传诵千古的《游子吟》作者孟郊、走出了旷世逸才傅云龙、红学大师俞平伯……

德清在近1800年的建县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志在研究和传承地方历史文脉的有识之士,他们怀着对家乡的一片赤诚,潜心研究德清历史文化在各领域的发生与发展,收集大量的史料资源,进行悉心汇总与梳理,并用手中的笔书写成文,汇集成书。这些书籍有的是重要的文史详述,有的是重要的文献资源,有的是对近年来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创新性工作的客观记述等,具有极强的保存和传世价值。秉承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与保护,县委宣传部决定编撰《德清文丛》一书,将入选书籍进行汇总和梳理分类,再统一编辑形成丛书,以期为德清的发展保留和提供更多的史实资料。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清方志文化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和爸爸一起回到童年:唤醒你,治愈我
德清裸心堡
谁远谁近?
我的母亲叫中国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德清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清丽江南 浙江德清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