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智的“老黄牛”

2017-10-11 07:55刘高潮刘立军
中国火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全乡老黄牛助学

刘高潮 刘立军

扶贫扶智的“老黄牛”

刘高潮 刘立军

六十退休志不休,丹心奋起重开头。助学扶贫多奉献,余热生辉立新功。——题记

今年开学前,关系到全乡73名贫困大学新生的12万元 “金秋助学”款还没有着落。为了这事,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胡底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文太可忙坏了。64岁的他,不顾自己身患严重心脏病,白天东奔西跑筹资金,晚上挑灯夜战一份一份仔细审核贫困生救助资料,就是为了开学前把扶贫助学金发到贫困大学生手里。此外,退休后的王文太积极响应党中央扶贫攻坚的号召,热心参与全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带动了全乡100多名贫困青年创业就业。

一股热情助真贫

胡底乡是全市典型的贫困乡,至今还有建档立卡的80多户贫困户。自担任乡关工委副主任以来,王文太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带领五老进学校、下村组,一家一户了解情况,摸清了全乡贫困户的底子,为精准扶贫找到了有据可依的有效数据。走访发现,思想守旧、信息闭塞、缺技术、少资金是导致农村家庭贫困的主要因素,也有的是因病因灾返贫。致贫原因找到了,王文太首先从教育扶贫上打开突破口。

“不让农村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金秋助学”活动中,王文太凭着一股热情,用行动和精神感化了众多的民营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加入扶贫助学的行列。12年共筹集了100多万元爱心款,先后资助了全乡499名大学生。

为保证助学金发放公平、公开、公正,精准到户,乡关工委和乡工会实行了“三优先”(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边远山区农村户优先,五好家庭优先),并且由乡关工委统一造册,建立起规范、完整的档案,在全乡兴起了捐资助学的热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李家山村贫困户李广建,上有70多岁患病的老母亲,下有两个上大学的儿女,他本人患精神疾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是全乡典型的特困户。2012年,儿子李赵云考上山西大学,家里却无钱供他上学,王文太多次登门了解情况,破格资助了5000元;2013年,李广建的女儿考上山西医科大学,王文太同样资助了5000元,就这样圆了两个孩子的求学梦。

松山腰村村民张委桃,属于典型的因病返贫。她的丈夫是个木匠,家里的小日子过地还比较殷实,可谁知丈夫后来患了癌症去世了。张委桃患有糖尿病,上高中的儿子骑摩托时遭遇车祸,三年住了两次医院;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但因家庭经济困难,不愿再读。王文太得知情况后,送去了1500元助学金,她才高高兴兴读了研。2014年,张委桃的儿子考入清华大学,王文太用“金秋助学”活动争取到的资金资助了他们家1.5万元。为从根本上解决她家的实际困难,王文太还帮助她栽桑养蚕,目前已实现年收入2万多元。

一腔真情真扶贫

青年创业,融资是个大难题。针对生活困难、缺乏资金的贫困户,王文太先后拿出自己的工资卡作了3次抵押,为贫困青年解决了20万元的小额贷款,扶持发展养牛、养猪、养鸡、加工小杂粮和面粉等脱贫产业,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前岭村青年张小东,大学毕业后在长治的一家企业工作,谈了个女朋友却因家庭贫困结不了婚。2013年,他与女朋友王嘉骊打算回老家办养牛场,王文太听说后主动上门帮扶。当了解到他们因没钱买牛而犯愁的情况后,当即拿出自己的工资卡抵押给银行贷了5万元,帮助他们购买了18头西门德尔优质种牛,并办起了养牛场。搞养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两个孩子生在农村,但面对臭烘烘的牛圈、没电没水的艰苦环境,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王文太多次鼓励他们,并帮助解决建牛圈、防疫等实际困难。而今,张小东圈养的牛已发展到107头,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手里有钱了,他俩终于结婚了。为感谢王文太对他俩的支持,小两口专门成立了一个青头萝卜合作社,吸收村里42户家庭较困难的村民入社,并给予技术扶持,秋后集中收购销售到郑州等地,年增收10万多元。

像资助张小东一样,这几年王文太分别以工资抵押的形式先后帮助松山腰村贫困青年马云芳贷款5万元,办起养鸡场,年收入实现了6万元;帮助玉溪村村民陈树峰贷款10万元,办起面粉加工厂,现在年加工白面240多万斤,纯收入达20多万元,他还优先安排了4个贫困户在厂里打工,每人年平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看到王文太扶助的几家贫困户都脱了贫,前岭村的王香花也想请他帮忙成立沁水县石磨坊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王文太积极参与选址、跑手续,还热情为她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帮助她营销,年销售小杂粮15吨,加上养猪收入,年收入也实现了10万元以上。王香花知恩图报,结对帮扶本村27个贫困户,免费为其提供种子、化肥,免费耕地。逢年过节,还为贫困户赠送白面、大米、食油等,受到村民好评。

王文太(左)深入农户家里指导养牛

一片丹心为育人

2016年,沁水县整合中小学布局,胡底初中被撤掉了。乡里孩子们上学成了问题,群众意见很大。作为县人大代表的王文太每次开会,都要向政府提议恢复胡底初中,经多次协调后,上级领导终于同意了,但要乡里自己投资恢复。他四处奔走、八方求援,短短一年多时间,就筹集资金650万元,建起了86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县里验收后非常满意,同意给配备教师,并列入了财政预算,孩子们终于可以就近入学了。重要的是该校教育质量也稳步提高,跨入先进行列,得到了群众一致称赞。

王文太自从担任乡关工委副主任后,心里又多了一份牵挂,胡底乡的几所学校成了他的“流动战场”。在学校调查中,他了解到孩子们作业本用量较大,就不间断地去长治、晋城、沁水等有关学校找老乡寻求帮助。2015年至今,先后为樊庄小学、玉溪小学的孩子们赠送作业本2000余册。2016年,王文太经过多方努力,从省、市相关部门争取资金30万元,为胡底寄宿制小学修建了塑胶操场和跑道2500平方米,学校师生无不为之点赞。

猜你喜欢
全乡老黄牛助学
内黄县举办第四届 “村干部爱心助学,圆学子梦”金秋助学活动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不爱叫的老黄牛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老黄牛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老黄牛
EMS爱心助学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