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中学,学中乐,乐中思

2017-10-11 11:51牟苡慧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学课文语文

牟苡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47-01

最近我的师傅推荐我读了一篇刊登于《语文教学通讯》中的文章,此文是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写得《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反复品读、思索中,我倍受启发,再回顾一下自己十几年的从教经历,颇有感慨,故欣然提笔,写下不够成熟的想法,与大家探讨、分享。

本文于漪老师从语文的现状谈及探源,最后回归到如何立业,全面细致的剖析了对现今语文教学方向性的把控和具体操作的指引。我概括为以下几点:

1.学会把握、形成适应教育发展、适应教学个体的教学风格

1.1 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文育人"。语文课,应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真可谓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即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是很强、很突出的。

1.2 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教师应把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出发的立足点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此,教师必须要"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1.3 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1.4 十分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诸如"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观察训练""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等等。这些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学习中,逐渐成长为聪明有为的人才。

纵观读、写、听、说实践,可以从中寻找出另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

1.5 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质。语文教学,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平时的教学语言也应充满优美的文学词语,感染力强,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必然随之提高。

1.6 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教师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要全局在胸,又要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受到思想教育。

2.结合上面的内容,我认为对于在一线从教的老师,语文课改更是同步于教育教学中,并用亲身的经历与经验进行积极的探索

2.1 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課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2.2 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 "杜绝一言堂"、"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一言堂",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2.3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终身喜爱、学习文学,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谈及"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体,是民族文化语言中人文主义情怀、智慧和创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担当着传递汉民族文化底蕴的重任。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探寻、体验和理解蕴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圣、爱等方面的丰富意义,将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激活、唤醒和培育学生的价值感和人生情怀。再过渡到文学,形象丰瞻,情趣盎然,神韵饱满,愈义遥深,具有极为独特的人文品格。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文学特性,借助开拓阅读的领域,来开拓文化视野,让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多元文化,让历史文本在现实的语境中辐射出积极的存在意义,在继承与发展中熔铸学生健康的积极的文化品格,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借助时代的浪潮,把握教育的新理念,跟上课改的步伐,同时回归教育的本真,在思考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继续前行,收获自己人生中的每一分幸福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我们需要文学
背课文的小偷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