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育笔记

2017-10-12 12:59胡华
幼儿100 2017年27期
关键词:数数幼儿教师儿童

文/胡华

怎样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育笔记

文/胡华

编者按: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没有人再怀疑幼儿教师能不能做研究。而幼儿教师能做什么研究?什么研究才是幼儿教师最最擅长的?什么研究才真正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什么研究是其他研究者无法替代幼儿教师进行的研究?这些是国际教育学界近年来深入讨论的热门话题。我们认为,幼儿教师的写作不仅是写作本身,他表征的是一种专业态度,它的目的应该是朝向幼儿教师自身的,它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方式。

什么是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是教师对过去一段时间教育教学工作、儿童观察的总结与体会,也包括教师对自身教育理念中问题的深入思考。

教育笔记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教师对偶发事件的记录、反思 ;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感受最深、新的发现与理解的一些观点的记录 ;教师对自己在个人学习时的一些随想与感受的记录。在幼儿园,教师们每周都会以教育笔记的方式对一周的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写好教育笔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字表达谁都会,但文字表达背后的立意与思考,才耐人寻味。

还原“真实”的记录方式

☑ 打动自己很重要。

☑ 书写、表达要简单直接。

☑ 尊重自己的感受及意识流。

《孩子们“看”生活的100种方法》

撰写人:小二班王彩霞老师

推荐理由:倾听与对话中渗透着关怀与爱,简单的书写里有对儿童的理解与尊重。

范例:在孩子们的眼中,生活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都能被他们捕捉到。

破洞牛仔裤

我穿了一条破洞牛仔裤。左左摸着我裤子上的洞洞说:“彩霞老师,你和妈妈的大裤子一样。”“哦?哪里一样呢?”左左回答:“都是又破又旧该丢了的。穿这样的裤子,你会感冒的。”

麦田好像轻轻漂流的小河

五一假期,果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回了湖南老家。假期结束后,果果将自己的出游感受与我们分享。照片上出现的是,火车外大片绿油油的农田在快速移动。这时,果果说出了一句诗——“麦田好像轻轻漂流的小河。”

妈妈的变化

区域活动时,小予悄悄地对我说到: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长大了,所以站着没法抱她,但是坐着就可以。以前妈妈不能抱她的时候,她有点难过,但现在不会了,妈妈不能抱,爸爸抱也一样好。还有,妈妈换个方法抱,也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这就是孩子,他们拥有一颗丰富的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被敏锐地观察到、觉知到。成人总认为自己在用一种很高深、很宽广的角度看待世界。殊不知,孩子们看生活、看世界的角度才更有趣。

最近在看一本书,《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里面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我觉得,与其从一个很广阔的角度看周围世界,不如从一个很小的角度、事件去看,如果你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看,平时很多你看不到的东西,就可以看到了。仔细看,你会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记录时,要有自己的思考

☑ 每个人写东西都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潜意识和立场。

☑ 教师要先从点的思考开始练习,之后对观察现象做线性以及更为全面的思考。

《幼儿园里的童年》

撰写人:中三班李文老师

推荐理由:有观察、有思考、有反思、有建议,一个专业工作者的美好形象跃然纸上。

范例:孩子们期待的“雨水花园”终于建成了

开启仪式当天,孩子们异常兴奋,一直在院子里玩到11点多,还不愿意回去吃午饭。这个夏天,这一条小小的水渠必定成为孩子们心里一道最亮丽的彩虹。

有水则灵

我发现,孩子们一来到水渠前,就自然地就玩起游戏来了。最简单的是用手泼水的游戏,有的孩子会用树叶拍打水,有的用树枝在水渠里搅拌出一个漩涡,还有的孩子满院子找蜗牛,用落叶当船,让蜗牛去漂流,他们甚至还想让蜗牛一家去远航……有了水,自然就有了各种充满想象的游戏。看到他们在院子里开心地游戏,我被打动了,内心总是暖暖的。

有游戏就有伙伴

平日不爱说话、不爱和小伙伴一起游戏的圆圆也加入了小伙伴的“让蜗牛去远航”的游戏。她找到了一只很小的蜗牛给郭文宇,说“这是最小的蜗牛宝宝,不能一个人远航”,看到她来回奔跑和小伙伴互动的情景,我真是高兴。看来,有游戏,孩子就有了伙伴。

孩子们比我们会玩多了

孩子总是能够自发游戏的。今天,我看到班里三个孩子在搬运户外的贝壳桩,我问:“你们干什么呢?”他们说:“我们要摆一条路。”等摆好了路,他们三个一个接着一个走过贝壳桩。若有人一只脚掉下来踩到了地上,其他人便说:“你掉到河里了,需要重新开始。”很快,他们的游戏有了新的玩法,如跳十下再开始走路,到河对面找一颗宝石再返回。整个过程中,没有成人的干预,孩子们的玩法却越来越多,游戏也越来越有情景感。我感触特别深的是他们对规则的制定与理解,三个人一起协商约定了规则并严格遵守。站在一边的我,不由地感叹:孩子比我们成人会玩多了!

花草园的四季畅想

我们花花草草幼儿园一直在为孩子们提供着丰富的自然游戏材料和环境。春天的泡桐花和“一米菜园”,夏天的小水渠和成熟多汁的桑葚果,如果以后还能在院子里种下一棵秋天的果实树,比如柿子树或是山楂树,孩子们就可以在园子采摘到不同季节的果实了。

一年四季,孩子们都在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感受自然游戏带给他们的畅快与满足。我的心也和孩子们一起,合着大自然的节奏一起律动着!

寻找奇妙的联结感

☑ 教师要经常问自己:我足够有趣吗?孩子们喜欢我吗?他们的心灵愿意向我开放吗?

☑ 如果你是一个蚌壳,就永远看不到真实的东西,因为你只想看自己想看的东西,还自以为是地认为,那是最美的风景。

☑ “看见”美好,美好才对你开放。你从来不曾看见,那些美好也会像蚌壳一样紧紧地缩在里边。

☑ 看见了美好、欣赏了美好,就会热爱美好。这些感受是有能量的,你的能量会和他人以及事物能量汇集在一起,构成生命的美好。

《和实习教师对话,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撰写人:大二班张焱老师

推荐理由:每个人都曾是“直升机教师”。只是,当我们开始觉察时,内心会升腾起一种力量。

范例:班里来了两个实习老师

上个月开始,班里面来了两个实习教师,她们很认真,也很好学。这个星期,她们开始尝试自己独立组织一些活动。两个学生信心满满,仿佛这对她们来说,不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可是他们都不听我的。”

组织完活动,她们过来找我说:“老师,能帮我们评评课吗?”我说可以,就带着她们到阳台上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

我想先听听她们对自己组织的活动有什么想法,就让她们自己先说。小刘说:“他们怎么能这样?”我问怎么了?小刘说:“本来我想着,让他们画完画以后,分享一下画的是什么,最后我还打算有一个总结。可是最后,他们都不听我的,乱七八糟的。”我听出来了,应该是课堂上的失控让她产生了挫败感。

小刘自己心里有一个预期,觉得课堂上孩子都应该很听话,让干吗干吗,自己按照教案上面的流程就可以顺顺利利地把活动完成,没想到孩子们根本没按照“剧本”来,小刘无法进行下去,这种挫败感让她很难接受,就有了开头的表述。

我问:“你觉得活动后来很混乱,是因为什么?”小刘说:“我都告诉他们应该干嘛了,可是他们就是不听。”我继续问:“他们为什么要一定听你的?”小刘可能没想到我会这样反问她,有点诧异,然后说:“我觉得有几个孩子就是故意捣乱,影响了别人,都不能好好学习。”听她这么说,我一方面觉得她真的不了解孩子,一直在说孩子不听话,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我也曾是一名喜欢主导课堂的教师

我回忆起,很多年前,我跟她的想法是一样的。我希望一堂课下来,孩子能配合我,按照教案的流程完成,如果跑偏了,我也会想办法给拉回来。因为那时候,我感觉自己不能被影响,因为我才是课堂的主导者。

我告诉小刘老师,孩子们是真实自然的,如果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他们不会硬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我们能够一眼就从孩子的脸上看出来,一件事情孩子们是不是有兴趣……但是,每个老师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但伴随教师成长的,除了经验的丰富,还有一份对孩子的倾听和理解。

我们在一起

这些年,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是你有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或是多么有效的教育手段,而是,你不再试图以一个成人的姿态来要求和控制孩子,你有了一颗和孩子共情的心,也有了一种想和孩子站在一起抗争不公的勇气!

要有勤奋思考的习惯

☑ 每天都要主动地思考。没有主动的思考,思想永远是别人的。

☑ 每个人都要找当下对自己能够产生影响的一本书。

☑ 思想不勤奋的人,要反问自己两个问题:

是什么东西缠绕住我的能量,让我没有能量去思考?不愿意去思考,是不是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让自己喜悦的思考点?

☑ 要逐步让自己的认识形成思想的链条。

《孩子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上瘾》

撰写人:大二班晁妍老师

推荐理由:一个工作不到三年的教师,试着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发现儿童。她笔下的儿童形象如此多姿多彩。

范例:女孩子“上瘾”的两个游戏

这一周,我发现,班里的女孩子们对两个游戏“上瘾”了。一个是洗小池塘边上的小石头;另一个是画一张100层的画。

洗石头

先说洗石头,在孩子们眼里他们在给小池塘“做美容”,她们说:小池塘的石头本来是彩色的,上面落了太多灰尘,我们要用树上落下来的天然的泡桐花才能把石头原来的颜色洗出来。她们乐此不疲,只要有泡桐花,只要小池塘里有水,她们就天天做这件事。

梦想在,游戏的乐趣就一直在

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同伴常玩的一类游戏。每一次我们都要设定很多条件,只有用什么树的叶子才能治好某个同伴受的“重伤”,要在几分钟之内找到那片独一无二的叶子,我们穿梭在田野里,一遍一遍地跑去找那救命的叶子,心中有一种紧迫感,但又无比快乐。那时的我们也生活在梦想的世界里,玩了有多少遍,我已经不记得了。就像现在,我数不清女孩子们洗了多少遍池塘边上的石头一样。虽然她们想象中石头本来的鲜艳颜色还没有出现,但她们的梦想一直在,所以,游戏的乐趣也就一直在。

一幅100层的画

100层的画是个什么东西?孩子们不仅愿意在区域活动的时候画100层的画,甚至去趟图书馆也要画上几笔。我发现,画上还标着“楼层”。这个游戏的灵感来源于淼淼分享的《地上100层的房子》一书。每天,女孩子们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完成这幅“鸿篇巨制”。

静下心来思考

我静下心来,梳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学习的时候发现,他们会主动捕捉自己的学习灵感,然后展开自己的学习。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吸收、整合、创造、调整与改变。比如《地上100层的房子》,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王雪晴小朋友的自制大幅的画作(把许多张纸拼接在一起,完成大篇幅有细节的绘画作品),给了小朋友一个启发:画画的时候,材料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的。之后,他们把一页一页纸粘起来,开始画100层的画作。

同伴之间学习更有效

这个学习给我的启发是,要给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创造和同伴交往、交流的机会,因为这样的学习兴趣的发生与成人指导下的学习相比,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愿望。

有人说:每一个正在游戏的儿童的行为,看上去都像是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我也要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被他们深深地吸引着。

链接

第一次推荐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著 南海出版公司

《夏山学校》(英)A.S.尼尔著 南海出版公司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第三版)》(美)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 著,尹坚勤,王坚红,沈尹婧 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王子》(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天津人民出版社

《童年的秘密》(意)蒙台梭利著,单中惠 译,中国长安出版社

《与儿童对话》(美)加雷斯.B.马修斯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洞悉孩子的灵魂》(德)伯特·海灵格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生活》胡华主编,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感受自身内在的流畅感,回归到游戏的情境里去

☑ 把自己还原成儿童,就会有感受的流畅。

☑ 和孩子共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就会有思想的流畅。

☑ 内心有一条思想的河流,和儿童的思想河流碰撞、交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畅。

《老师,你给我们数十个数吧》

教育笔记撰写人:小二班张蕾老师

推荐理由:当教师不再让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停滞,而是随着孩子的感觉流动起来,就会读懂孩子的真正需求,也便一同走进了奇妙的游戏情境中。

范例:行动中的游戏化

这周,我选择了《游戏,让学习成瘾》这本书来阅读。这本书的题目很吸引我,儿童游戏与学习的关系也是我们的课程正在探索的方向。这本书的开篇就讲到了“行动中的游戏化”,我们生活中有大量存在的、被忽略的游戏机会,对儿童来说,他们随时随地都在做好游戏的准备,只要在一个他们认为安全的环境里,就能幻想出各种游戏的场景。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

数十个数

每天中午散步后,小朋友都会换拖鞋准备午睡。以前,班里有几个孩子总是特别慢,怎么提醒效果都不明显。有一次,我着急了,就用老师最常用的法宝“数数”,给他们十个数时间必须换完,效果很好,他们一下子“紧张”起来。但是说实话,自从带了这个班,我就没有再用过数数的方法,因为,随着专业能力的增长,我觉得,用数数来限定孩子的行为的方式并不高明。所以我决定不再用这个方法了。

老师,你给我们数十个数吧

这周的一个中午,又是散步换拖鞋的时间,小石头跑过来跟我说:“张老师,你给我们数十个数吧!”我很惊讶,说:“你们自己换吧,相信老师不数数,你们也会换得很快的!”石头明显地失望了,坐在地上开始换鞋,还给自己数数“1,2,3,…”,他的样子让我觉得很可爱,我想了想,就跟孩子们说:“那我来给你们数数吧!”没想到不仅是石头,没换好鞋的孩子都兴奋起来,气氛一下子变得异常活跃。我观察到,每个孩子的表现又是不一样的,有的特别着急,快速地换好了,然后是一脸的满足感;有的反而慢了下来,直到我数到“8,9,10”的时候,才开始快速地换好,一副胜券在握的“狡猾”样,特别可爱。而且,当我数数的速度由慢变快时,就会引来孩子们一片欢呼声。但不管怎样,每个孩子都在我的十个数数完后换好了拖鞋。

看来,“数数”也是一样,如果老师用数数来威胁孩子,他们当然会感觉有负担,不喜欢,但是把数数变成一个游戏呢?带给孩子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

游戏的语言才是教师的工作语言

☑ 一颗童心很重要。教师们要学会用游戏的语言和孩子们对话、思考。

☑ 要以“儿童发生的事实”作为观察与评论的中心,而不是以教师教育方法为观察与评价的中心。

☑ 要学会在复杂的关系网中对事件进行“因缘性的认识”。

《夏天里的学习》

撰写人:小一班王玉洁老师

推荐理由:这是一篇教师与儿童的对话记录以及教师呼应背后的一些思考,但其背后饱含的深情与专业能力让人惊叹。

范例:美国著名通俗历史学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在《人类的家园》一书中写道:“季节”这个词意思是“播种”,它是从拉丁语动词“serere”起源而来的。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和浪漫情怀都受四季所影响。

美好的夏天就这么说来就来了。对于孩子们来说,夏天印象是什么样?这周的小组学习,我们在树荫下,吹着微风,一起讨论着夏日的印象。

Q1:夏天是什么样的?

杜星璇:夏天天气很舒服,能出去玩儿,夏天能穿短袖和裙子。

解应登:夏天可以光着脚丫子,在家里可以光屁股不穿裤子。

高裳:夏天的夜晚是蓝色的。

米衡辰:夏天经常下雨,要打雨伞。

嗯,看来,夏天在孩子们眼里,是个可以好好玩的季节。

Q2:夏天可以吃什么食物?

寇瀚辰:夏天能吃大西瓜。

魏琳奕:还能吃冰激凌。不过不能吃太多,会肚子疼的。

哈哈,我得在日常生活里增加一些相关的夏日元素,比如更换一些涂色材料,让孩子们给冰激凌、西瓜等图形涂色,这样他们一定特别开心。

Q3:夏天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吗?

李墨涵:池塘里有荷叶,夏天还有好多小花、小草。

全奕单:夏天的竹子特别绿。

高裳:夏天会有桑葚,还有各种水果。

孩子们的观察力真好,我想带他们了解一些夏天植物的名称与特征,比如正在开放的鸢尾、金银花,还有正在结果的桑葚和葡萄。

Q4:夏天里有什么小动物?

周万泽:夏天有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地叫。

张歆程:夏天还有蝉,“知了知了”地叫。

陈益清:夏天有蜻蜓。

孩子们特别喜欢小动物,动物也是他们乐意模仿的对象。这周的体能测试,我要和孩子们变成蝴蝶、青蛙,一起玩游戏、做练习。

Q5:夏天是什么颜色的?

杜星璇:夏天是紫色的,葡萄是紫的。

周霆赫:夏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蓝色的。

余轻眉:夏天是橙色的,因为夏天可以吃橙子,喝橙汁。

唐安吉:夏天是彩色的,彩色像彩虹。

夏天的颜色,在孩子们眼里是那么丰富。好吧,下一周,我们一起来变装,每天一个颜色,把夏天穿在身上,一起绚烂起来!

名师视角

为谁而写?

这个问题很重要。

每个人的职业坐标轴都有两个维度,向外求或向内观。哪个才是你的核心轴?如果核心轴是寻求个人的发展与提升,就会倾向于自我努力,工作中也不会那么仓惶;如果核心轴过于追求外在评价和肯定,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渴望有人关注、表扬,就会容易失落。

写作的立场

在记录的时候,你看到是儿童?还是自己?若有问题,敢不敢面对?敢不敢做出改变?

我们总说,要追随儿童的兴趣,怎么理解?你是在追随自己以为的儿童的兴趣,还是儿童真正的兴趣?这里面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在这里工作时间长的老师,她的内心和孩子们有过无数次的“交锋”,她的“自以为是”的想法可能已经被孩子们否定了无数次。当你和孩子之间思想的“交锋”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思考,孩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强大的内心

有没有觉得,教师写教育笔记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更需要强大的内心。当一个教师的教育笔记里有真实的记录、深入的思考、深深的共情,并能够通过描述将这一切还原与提升的时候,一篇“出神入化”的教育笔记就完成了。

还是得提一提推荐书目里的《小王子》一书。这是一本充满了隐喻的书。狐狸对小王子说: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我们和孩子们打交道时间越久,就越能理解《小王子》故事的深刻寓意。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选择了将心灵托付给我们,我们就应该对他们负责,对他们满怀深情。这份心灵的嘱托,我们必须要用心灵来负责!

(胡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任教于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有近 30 年的专业从业经历。在创建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探索“儿童生活经验”下的学习课程建构模式。“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生活的课程”是幼儿园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以儿童的感受与体验为活动内容,结合传统文化,以流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满足着儿童各方面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胡华提出了“一花一世界”的儿童观以及“厚德载物”“乘物以游心”的课程观与游戏观。)

猜你喜欢
数数幼儿教师儿童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数数的兔十一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数数谣等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