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凤凰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与研究

2017-10-12 07:25谭敬德吴明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乡镇教学资源问卷

谭敬德,吴明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湖南凤凰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与研究

谭敬德,吴明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凤凰县城学校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始步入正常轨道;乡镇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装备严重不足,教学资源缺乏;村级小学基本没有信息技术设备,没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为了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公平,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装备,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信息化;城镇学校;村级学校;县域教育

引言

2010年国家颁布施行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学校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我们通过文献调研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大多数是一些纯理论方面的研究(如整合理论、整合层次、教学模式等等)和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研究较少[2]。

经过近20年发展,湖南湘西地区边远民族县(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如何?本文试图通过对凤凰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研究,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找出其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试图探寻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期对边远民族县(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纵深发展提供对策和参考。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范围是湖南西部地区的凤凰县。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样本原计划来自三个层次,分别是县城中学、乡镇中学和村级小学。县城中学3所,乡镇学校选择6所,村级小学6所。调查后我们发现,凤凰县村级小学信息技术设备差,不具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因此,本次调查数据中没有村级小学调查数据。调查对象的来源及分布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来源及分布

(二)调查内容

以国家信息化六要素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1)学校信息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包括Internet接入情况、计算机多媒体或电子白板的配备情况、教学资源和平台情况等。(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包括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以及教师对其的态度。(3)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包括教师计算机操作情况、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情况以及教师对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情况。(4)教师的整合实践活动,包括教师在何种情况下会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学校对整合的行为的态度和相关的学习情况。(5)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6)学生对整合课堂的态度,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课堂前后对比的喜爱程度以及喜欢的上课形式等。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和试测

本次问卷调查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教师卷除个人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教龄、所教科目、和学校类别)外,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学校信息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情况、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情况、教师的整合实践活动以及教师培训情况等方面,共计27题(其中结构化问题26题,开放问题1题)。学生卷除个人基本信息(如性别、年级和学校类别)外,主要内容有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授课和辅导的态度,共计24题(全为结构化问题)。

将编制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分别在县城、乡镇和村级小学的小范围内进行试测,根据试测情况对问卷再次修改,以期达到预期调查目标。之后采用纸质问卷到抽样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可以进行访谈以及教学环境观察。

(四)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此调查问卷的目的是对湖南省凤凰县县城、乡镇和村级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做出客观的分析。科学合理的设计调查问卷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这就需要对问卷的信度做出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进行信度检验[3],教师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901,学生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812,两份问卷的Cronbach’s α 系数(均用SPSS22.0计算)都超过0.8,说明两份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由于该问卷是以国家信息化六要素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制定的,而且借鉴了己有的相关问卷和文献,因此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一)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本次调查于2017年3月上旬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230份,其中教师有60份,学生卷170份。教师卷回收50份,回收率为83.33%;学生卷回收165份,回收率为97.06%。回收的教师卷中,有效问卷44份,有效率为88.00%;回收的学生卷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0.09%。

(二)调查结果统计

1.学校信息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设。

调查发现,县城学校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室,部分乡镇学校也有(或在建)计算机教室。但电脑的新旧情况却差别较大:县城的电脑都是新的,但是配置较低;而乡镇学校(在建除外)大多是老机器,运行内存小,且有小部分已经损坏,而村小则是没有计算机。县城中学每个教学班都有班班通,每两个教学班共1部录音机;部分乡镇中学正准备安装班班通,但还尚未到位;录音机完好率很低,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一般是通过手机+小蜜蜂扩音来播放音频教学资料;校园广播只有那种大喇叭,上课不能用。在村小教室里只有电视机,还是爱心人士捐赠的。总之,设备老化严重,得不到更新,是制约乡镇学校和村级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因素。

教师对学校网络环境和上网条件满意度较低,特别是对设备情况和网络资源满意度更低(参见表2)。

表2 学校网络环境和上网条件满意度调查(N=44)

多数教师(24人,占54.55%)认为,学校现有的设备中不满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条件,且认为条件很缺乏;只有45.45%的教师(20人)认为,现有设备部分能基本满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需要。由于设备和网络问题,虽然有的学校教学班装有“班班通”,但是学生和老师无法用其网络查找资料。

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很多教师(17人,占38.64%)认为,学校没有专门配套的教学资源,若是自己找,则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进一步访谈发现,部分老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不能较好地使用教科书的配套资源(教科书所附光盘),存在“找不到、不会用、没有设备”等问题。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的看法的调查情况如表3所列:

表3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资源的看法(N=44)

经过进一步调查,我们发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研究时缺乏的条件中,排在第1位的是“硬件条件”,占38.64%,排在第2位的是“教学资源”,占25.00%,排在第3位的是“时间精力”,占15.91%。这三者是制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因素。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有17位教师(占38.64%)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地学习的一种方式;有22位教师(占50.00%)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建立新型教学模式。而在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动机中,有35位教师(占79.55%)认为是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3.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情况

(1)教师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情况

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有38人(占86.36%),掌握文件处理、课件制作等办公软件的使用的有35人(占79.55%),而掌握网络课程编制的教师较少只有27.27%即12个教师,都不掌握的只有1个。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最熟练的分别是Word(42人,95.45%)、PowerPoint(34人,77.27%)、和Excel(29人,65.91%)等办公软件。

(2)教师常用教学辅助工具

由于学校基础设施以及调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调查中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与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分开。调查发现,由于设施的不足,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依旧是占据主流(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教师常用教学辅助工具(N=44)

4.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活动

(1)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原因

文献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五大类:①符合现在教学潮流,②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③有领导来检查,④可以减少教学时的劳动强度,⑤上公开课时要求。调查发现,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原因主要是“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学习”,这是符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要求的(具体情况见表5)。

表5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动机(N=44)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开展情况

在县城学校,由于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教师常采用教学PPT和电子白板(运用得较少)进行教学。而在乡镇学校,教师基本都是用黑板来板书教学;除了赛课、领导检查以及学习一些复杂难懂的知识的情况下,会带领学生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上课,其余都在常规教室上课。在村级小学,没有基本的设备,教师完全没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部分教师表示,有时候并非是自己不想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来进行教学,而是由于上级检查太多,各种任务太多,教师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和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

(3)学校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的态度

大部分教师(38人,占84.44%)觉得学校是支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不仅如此,学校还会让教师去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培训。近5年中,县城的教师都参加过培训;乡镇的教师则可能因为机会有限,只有部分教师参加过,村级小学教师参加机会则非常小。

5.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情况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是否会使用信息技术?学习中碰到不懂的问题是否会上网查询资料?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县城中学和乡镇中学的学生经常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不多,前者只有12.82%,后者只有 12.73%;偶尔使用的多数,前者达到79.48.82%,后者达到50.91%。多数学生(110人,占73.33%)认为,教师经常或偶尔在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提供推荐一些网上学习的资源供学生学习,但受硬件设施条件和学生时间和家庭条件限制,学生尚未形成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习惯和方式,具体情况见表6。由于村级小学基本上都是一到三年级学生,年龄小,也没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因此只调查了县城和乡镇学生。

表6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情况

此外,在问及学生在课后是否会运用QQ或者其他交流软件向老师或者同学询问交流学习问题时,许多学生(87人,占58.00%)表示运用过,这表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了学习。

6.学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态度

我们发现,学生对各科传统课堂教学感兴趣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对学科喜爱。而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堂兴趣提高了,且学习成绩也有相应的提高。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中,许多学生认为前者较能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且掌握知识较快、记得牢(调查情况见表7)。

表7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查(N=150)

在后续的调查中,问及“是否希望教师多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有67.33%(101人)的学生很喜欢,不喜欢的只有5.33%(8人)。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1.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学和村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应多方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

县城学校教室基本上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电子白板、广播等设备;乡镇的基础设施没有完善,硬件设施缺乏,基本上只有广播、录音机等设施;村级小学硬件设施稀缺,基本上只有黑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就是硬件设施,而在经济落后的湖南西部地区,学校的主要经费是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如何在加大政府对乡镇学校以及村小的资金投入的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加快配置和完善边远民族县(市)中小学硬件设备,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资源缺乏,尽快完善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缺乏,教师缺少时间与精力去开发、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资料,以至于有40.91%(18人)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采取忽视和基本不用的态度。相关部门要建立良好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能够下载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也能上传自己创作的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共享平台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搭建(如:湖南省教育厅建设和管理的“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网址:http://www.hnzyzx. com/),既是权威又是精品;有专人管理,时常更新。

3.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

除硬件设备和教学课件资源外,教师最关心的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培训内容要合理安排,要根据不同学科课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教师的不同问题,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培训内容。例如,部分教师观念老化,那就要让他们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部分教师操作不熟练,那就要为其培训,解决操作技能方面问题;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的整合方法、整合模式,那就需要培训他们如何将信息化设备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等等。

4.为教师腾出时间和精力,促进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师们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完成各种任务,时间和精力不够用。而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政府和学校应该将教师从繁杂的检查和各项任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和精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充分利用学生信息时代的“数字原居民”优势,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应用

现今中小学学生以“00后”占绝大多数,他们是信息时代的“数字原居民”,对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技术学习资源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接受能力。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利用现今学生这种优势更好地为课程学习服务,如何更好地开发适合中小学学生特征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是一个迫切和重要的问题。

结语

湖南湘西凤凰县是较为偏僻的、欠发达的民族县,虽然县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步入正轨,但是乡镇、村小学校还处于起步阶段或者是还未开始,其教育信息化或者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由于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样本数偏少,且只选择凤凰县,因此调查结果以及一些结论代表性有限,但对于我国像凤凰县一样的民族、边远和欠发达县的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0-59.

[2]刘青博.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1.

[3]朱海雪,张晓旭.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滁州学院学报,2016(4):60-63.

Abstract: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of the school in Fenghuang county has stepped into the normal trac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rdware equipments of Township Schoole and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re in shortag;the village school hasn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and hasn’t carried out the IITC,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 developing is in imbalanc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fairness,the governments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funds,improve the hardware equipment,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carry out the IITC.

Key words:IITC;education informationalization;township school;village school;county level school education

[责任编辑:胡 伟]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ITC in Fenghuang County of Hunan Province

TAN Jing-de,WU Ming-can

(School of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China,410205)

G434

A

1674-831X(2017)04-0056-05

2017-05-16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4BXX00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YBA094)

谭敬德(1966-),男,湖南安仁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吴明灿(1994-),男,苗族,湖南凤凰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乡镇教学资源问卷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问卷网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问卷大调查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