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体验刺绣的魅力

2017-10-14 02:01吴赛华
非遗传承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指南针长青刺绣

张 绛 吴赛华

2010年4月,上海市启动了“指南针计划在上海”的试点工作,建设“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上海虹口率先试点。2012年2月,国家文物局、上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建“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的协议,上海形成中小学古代发明创造体验活动网络,试点基础上形成的教案、教材、教具等逐步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推广。

唤醒沉睡的文化遗产,让古代发明创造“活化”,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心灵,是“指南针计划”青少年基地的建设初衷。让这些伟大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让更多青少年体验鲜活的古代文明,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教育、普及我国古代发明创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科技文化,上海市长青学校积极开展并推进虹口区“指南针计划”的传统刺绣项目已有数年。2016年,长青学校被评为“上海市中华优秀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

各司其职 创造条件

学校政教处李静老师介绍了指南针计划和课程在该校开展的情况,作为首个“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长青学校学生们对课程的浓厚兴趣让老师们欣喜不已。

刺绣项目的开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确保工作的先决条件。为此,学校组建了囊括语文、历史、劳技、科技、美术、音乐等学科精英教师在内的师资团队,其中有的教师具备刺绣基础,负责具体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擅长组织活动,有的教师负责信息检索和收集,有的教师负责硬件保障建设。在形成全方位活动开展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团队开展各类学习和培训活动,赴浙江余姚、浙江杭州、江苏苏州等地参观考察刺绣历史沿革遗址遗迹、刺绣博物馆、刺绣工坊等,感受了解刺绣文化,学习刺绣技艺。

在项目实施的初期阶段,学校一方面利用校园“彩虹视频”,播出有关刺绣等中国传统技艺的宣传资料,在校园内营造古代科技文化的氛围;另一方面,组织教师为学生开设介绍刺绣技艺的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刺绣工艺,产生学习兴趣。

学校不仅积极开展教师培训,还精心打造了一间刺绣专用教室,营造刺绣文化的浓郁氛围。刺绣专用教室的橱窗内挂满了学生制作的一些小作品,有形状各异、色彩艳丽的小手帕、小枕套、绣花鞋垫、绣花靠垫、绒绣挂件、绒绣风景画等。这个新天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欲望,增强了自信心。

学校还编印、修订校本教材,在周五的“半日拓展营”活动中对中小学生分别开设刺绣手工校本拓展课程。利用学校九年一贯制的特点,在小学部3-5年级和中学部6-8年级开设刺绣基础课和刺绣进阶课,将传统刺绣项目正式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

这项课程从小学3年级开始进行启蒙教育,到中学部7年级时,孩子们会拥有自己的校本教材,其中不仅有刺绣内容,更有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点的介绍,力求每节课都让孩子们既动手操作,又了解更多传统文化。

具体负责这一项工作的是彭顺洁老师,她原本承担的工作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由于拥有刺绣特长,被选派专门负责这项课程的教学。除了注重累积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手艺更精进以外,彭老师还随校方前往浙江拜访刺绣高人,向专业人士取经。彭老师说,她会在网上找有新意的图案,和学校的美术老师一起,决定刺绣的最佳色彩搭配。

方寸之间 体验快乐

几年中,长青学校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活动,使学生真正受益。小小的针线绒布方寸之间,孕育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精神提高的广阔世界。

学校积极从文化和艺术两个角度挖掘丰厚的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综合的课程体验,使刺绣课成为培养文化自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

九(2)班学生潘麟学习成绩优秀,也爱钻研,但脾气有点急,通过学习刺绣,她不知不觉中变得更细心、有耐心了。

学校领导在评价这项工作开展时说:“文化传承需要群众基础,在学生中间普及传统文化,把传统艺术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是让他们更热爱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

高屋建瓴 探索创新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长青学校成立了校长亲自挂帅的工作小组,组员包括分管科技工作的校领导、团队干部及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经过工作小组的多次学习与研讨,参与人员达成共识,将学校刺绣项目开展的途径与方式确定为:一方面,积极建设校本刺绣拓展探究活动课程;另一方面,与学校的“童蒙经典文化教育”的特色课程以及舞蹈、音乐等活动课程相结合,进一步开发与实施多种形式的拓展探究型课程,组织各类专题实践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技艺的舞台,为学生创设一个亲近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学习情境与氛围,在学生中普及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创新实践能力。

作为虹口区北外滩教研联盟学校之一,长青学校正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开展“相约星期五”活动,将刺绣课程推广到其他学校,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活动多样 不断提高

作为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学校先后开展了多种活动:暑假期间,长青学校与提篮桥街道联动,组织了“绣·长青”刺绣项目的学习展示活动;2016年9月,该校一名教师和三名学生参加“我是非遗传习人”评选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同月,长青学校举行非遗项目的开放活动,参加了在黄浦区文化馆举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展示活动。

刺绣项目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可操作性强,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校长曾惠芳说,学校曾特别邀请杭州专业刺绣美术师担任技术指导,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虹口区青少年指导中心目前也每周派老师来校辅导。但师资力量仍是提升这一项目的难点之一,学校希望找到机构或民间的刺绣高人来为师生们讲学,让他们开阔眼界,获得长足的进步。

猜你喜欢
指南针长青刺绣
失灵的指南针
闪念大柳塔
用针和表就能制成指南针?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观展指南针
八一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