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讯

2017-10-16 13:03
艺术品 2017年9期
关键词:吴湖帆藏品美术馆

艺讯

荣宝斋藏品系列展—近现代书法部分(二)

中国书法是由实用文字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近现代书法史更是一部集艺术、文化、政治、学术融合一起的综合文化史。许多书法名人同时又是一流学者、著名的政治家、政府高官或艺术界的巨擘。

此次展览从荣宝斋藏品中精选出翁同龢、康有为、郭沫若、赵朴初、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启功等30余人的近60件作品。这些风格各异的作品多方面地展现了近现代书法的艺术风貌,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研究、品评和学习的机会。以期大家在领略书法艺术和赏读作品的同时,能够窥见到文字书写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奥妙。展览于2017年8月8日至11月26日在荣宝斋美术馆展出。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

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从博物馆所有藏品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0件藏品,“以物述史”,展示两百万年世界历史。这部名为《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的系列纪录片一经推出便风靡世界,随后编成图书发行。

2014年,“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全球巡展”正式启动。迄今为止,巡展已到过阿布扎比、东京、堪培拉等地。2017年6月29日,展览来到上海博物馆并持续至10月8日。

借古以开今—馆藏明清绘画专题展(人物·花鸟篇)

在江苏省美术馆的收藏中,明清绘画作品颇丰。“借古以开今—馆藏明清绘画专题展”继“山水篇”之后,现推出“人物·花鸟篇”,首次专题展示了馆藏明清人物画、花鸟画精品。举办藏品专题展,旨在让美术馆里的藏品活起来,为公众所欣赏,并且突出展览的学术主题,推进美术学之研究,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为流传、熠熠生辉。“借古以开今”乃清代画家石涛所言。纵观画史,自开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穷究古今学艺之精深,而又能参合造物之变化。本次展览系统梳理了馆藏明清名家名作,遴选出近40位画家的70余幅作品,彰显传承有序的绘画史发展脉络。展览时间为2017年8月9日至9月7日。

生死同乐—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展

山西地处金国腹地,戏曲艺术发达,大量出土的金代戏曲砖雕,向世人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繁华。晋南地区出土的戏曲砖雕最具代表性,生动再现了金代戏曲的面貌。金代戏曲(金院本)是在辽代教坊散乐和北宋杂剧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民间的民俗演艺传统发展起来的艺术,是金代市井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展览于2017年8月20日至9月17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展出。

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

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主办,将国内四家重要博物馆收藏的明清时期的人物画精品62件套汇聚一堂,为观众了解、欣赏明清时期人物画的发展流变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展览于2017年8月25日至11月1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吴湖帆文献展

吴湖帆是一位典型的具有中国文人气质的书画大家、鉴定大家,是一位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情有感的人,他不是一尊神,他也并不神秘。对吴湖帆研究的重心应该是在文化和学术意义上的,但目前对于吴湖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贡献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本次“吴湖帆文献展”经过8个月的筹备,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理论研究室、美术馆以及上海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等有力推动下,在与社会相关研究人员、藏家和家属的共同合作下,呈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比较全面反映吴湖帆非凡一生和艺术成就的以文献为主、内容丰富的展览。展览于2017年8月26日至9月26日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展出。

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

本次展览由常州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联合举办,展览于2017年9月1日至10月25日在常州博物馆展出。

展览共展出100余件套文物,囊括了自夏代至宋元时期河南出土和发现的文物珍品,包括珍贵的偃师二里头夏代文物;安阳殷墟妇好墓青铜器和甲骨卜辞;周代的列鼎列簋、诸侯葬玉;西汉的梁王金缕玉衣、北魏的书法碑帖;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唐武则天除罪金简;宋代汝窑、钧窑、定窑等名瓷。

青藤白阳—徐渭、陈淳书画艺术特展

“青藤白阳”,即写意花鸟画史上的泰山北斗徐渭与陈淳,他们的传世作品数量不多,一向被视为民族瑰宝、艺术经典,对后世中国花鸟画,甚至是整个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陈淳的作品不带半点尘俗,笔花墨叶,风姿清朗,挥洒自若而温雅古拙,水墨淋漓却又形神整备;徐渭的作品恣肆磅礴,纵横睥睨,东涂西抹似大刀阔斧,痛快酣畅。

此次特展,精挑细选了73件(套)书画精品,全面展示“青藤白阳”书画艺术的完整面貌与发展源流。展览分为“活水来”“浩汤汤”“天际流”三部分。展览于2017年8月29日至11月28日在南京博物院展出。

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特展

清高宗乾隆帝(1711—1799),名爱新觉罗·弘历,为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君主。他幼年深受皇祖康熙帝喜爱,又得皇父雍正帝信任,成年后顺利登上帝位。他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以太上皇身份训政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久的皇帝,也以享年八十九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在《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乾隆帝把南巡作为他生平最重要功业之一。其六次南巡,每至浙江,都为人文、风景、民生赞叹不已。此次展览旨在较为全面地介绍乾隆帝其人其朝,同时将浙江这一主题融入展览各个部分,体现了乾隆帝一生中来自浙江的绵长不绝的影响。展览于2017年8月10日至11月10日在西湖美术馆展出。

展品更包括了鲜于枢、钱选、黄公望、吴镇、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作品,这其中有来自赵孟“朋友圈”的手笔,也有受其艺术影响的后人创作,阵容相当华丽。展览于2017年9月6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

湖上有奇峰—蓝瑛作品及其师承影响特展

蓝瑛(1585—约1666)以职业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力,承续宋元以来文人画传统,兼以对各地山川的饱游饫览,眼界开阔,学习古人而又自出机杼,艺术成就贯通南北,在文人画的时代,开创了职业画家娴熟的笔墨技巧与文人画家笔墨情趣相结合的画风,形成了用笔疏放、苍老雄奇的独特风格,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画坛,犹如奇峰,屹立湖上,影响久远。展览于2017年9月15日至10月31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展出。

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十樵、痴樵、雪山。明万历二十年生于河南孟津双槐里。顺治九年病逝故里,谥文安。王铎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以书法见长,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及诸多诗文书画传世。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他有“神笔王铎”之誉,他以其独特的书风和书学成就,确立了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他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书家一道,提倡取法高古,开展复兴书坛的活动,一扫明末书坛因循守旧之气,开创了明末清初大写意书风格局。展览于2017年9月2日至10月15日在浙江美术馆展出。

责编/杨元元

猜你喜欢
吴湖帆藏品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