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都在无人化,考虑过人的感受吗?

2017-10-16 16:08陆泓
第一财经 2017年39期
关键词:机器人人类

陆泓

北京房山区、燕山区的朋友们今后坐地铁可能需要做一番心理斗争,因为家门口的燕房线最近已经开始探索无人驾驶模式的可能性了。这可不比改进了进出门的手续和结账方式、买东西的方式依然如故的无人便利店,而是一辆真正没有人操控的高速列车。虽然我们对技术的不断进步坚信不疑,但真遇上无人驾驶的列车,你敢乘坐么?

这两年,无人的概念确实有点太火了。每天都有人站出来问这些话题是不是被过度消费了,但现在要是新出了什么无人项目,一样会有很多人来贡献流量。这造成的连锁反应就是投资人一看有戏就加紧打钱,然后你就能在媒体上看到越来越多的这类信息。

其实资本提倡无人化也情有可原。从2015年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开始你也许就能感觉到,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差不多过去了。假如现在继续做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的上升会让企业承担过大的压力。对于不少出生率持续走低的西方国家,情况同样如此。而无人化能让人力成本上升带来的风险降到可控范围—何况现在又有人愿意投钱,何乐不为?

所以要是有一天你被取代了,原因有两个—新技术变得便宜了,而你太贵了。不过等一下,其实早就有人想象过人类被取代的场景了。《西部世界》《真实的人类》或者更早一些的《机械公敌》,这些把人类浸在一个沙盒世界并假设我们被人工智能(AI)左右的影视作品早就想过人类会怎么吃机器人的亏了。而近期知名度爆棚的“丧派”畅销书作家尤瓦尔也在《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里阐述了他那丧得不行的观点—如今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就像当年的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属于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

在无人化的趋势中,开发AI和各种功能的机器人是一个大派系。新技术总是能比新套路带来更多也更彻底的颠覆,就像计算机和汽车的出现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如果现在因为AI下棋赢了人类就开始难受,那以后难受的机会还多得是。而反过来看,当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让众多纺织工失了业,但痛定思痛,这也许还真不是一件坏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纺织工们也是被解放了劳动力,被逼着向工商业发展。

其实在“无人的世界”里,人类有机会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喜欢把自己装扮成机器人的法国电子音乐组合Daft Punk,他们的音乐里面总会带着一些机器人的音效,如果有一天真的机器取代了人类的工作,那么人类会不会像Daft Punk的两位老兄一样去做一些人类remix机器人的事情呢?人类音乐人被解放了以后,靠着学习能力挖掘出化学兄弟、宠物店男孩、沙滩男孩等电子音乐组合的特点,并且“有机融合”机器人的独立元素,做出历史上第一张由人类完成采样、录制和制作的机器人音乐专辑,估计销量怎么也够得上白金吧。

所以,如果未来世界里,机器人和AI终究会代替大部分的人类去工作,其实人类会发现更多能做的事情。只不过的确有一部分人会被淘汰。

现在的无人化都在哪儿

救火

与机械警察一样,灭火机器人也肩负着社会重任。相比只是穿了一件防火服的人类,防火机器人在火场里更加游刃有余—它們能分辨出太阳光和火光,直接找到起火点完成救灾。

念经

是的,丧葬一条龙也快要被机器人抢走生意了。日本软银在今年8月初的时候给自己的机器人Pepper增加了一项念经功能。增加这项功能的原因在于—雇僧人来超度实在是太贵了。不过让机器人念经就像是拿MP3糊弄先人,有一种新时代坟头烧报纸的既视感。而且,如果语音功能优化得不够好—你能想象Siri念经的感觉吧?

组band

2013年,一支由3个机器人组成的摇滚乐队在德国出道。这3个机器人分别担任贝斯手、鼓手和主音兼吉他手。虽然唱的是硬核,但3位老兄在舞台上超级稳的下盘也难免让观众high不起来。不过话说回来,这算是全球最“金属”的乐队了吧!

短途快递

总部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无人机快递公司Matternet最近宣布要从今年10月起在瑞士经营一个自动无人机快递网络,在医院设施、诊所和实验室之间运输实验室样本,如待检测的血液检测。这家公司保证,货品可以在半小时内准时送达,以后它还打算把业务拓展到英国和德国去。

长途运输

《金刚狼3:殊死一战》里那些无人驾驶卡车并不是一种对未来的畅想,而是对现实的借鉴哦。两年前,戴姆勒公司旗下的货车品牌福莱纳的Inspiration货车已经在美国内华达州拿到了行驶执照,成为全球首款可以在公路上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

room service

2015年,日本开了一家叫Henn-na的机器人酒店。里面的机器服务员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提供帮助的工具。它们不仅会像普通的接待员一样为你办理手续、搬运行李,还能察言观色,主动猜测你需要什么服务。

军事

在今年于俄罗斯举办的“军队-2017”装备展览会上,俄罗斯的军队展示了一批无人军用系统。军事领域对无人化的探索热情可比民用技术领域高多了。不仅如此,普京最近还提出了要俄罗斯大力发展AI,并表示“这个领域内的领导者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

和其他领域相比,这个领域的无人化就有点可怕了。伊隆·马斯克长期以来一直在警告人们,在AI方面,人类可能会面临一些灾难性的错误。他在上个月发出进一步的警告称,自动武器平台的发展可能会引发具有潜在毁灭性的军备竞赛。

下厨

机器人能做的料理还挺多,比如前阵子有个日本小哥将一段长着萌萌脸的机器人店员做冰淇淋的视频放上了网。对于自动售货机已经发达到可以给咖啡拉花的日本,为什么还要特地造个机器人出来做冰淇淋也是有点让人不解。或许整个机器人的存在意义就是那张萌脸带来的治愈感吧。endprint

还可能会有哪些无人服务

搓澡

南方人惊讶于北方人亲密的搓澡文化,北方人嫌南方人不搓澡,认为这样相当于没洗。不过很多南方人其实是出于羞涩,如果搓澡能无人化操作,估计能打开不少南方人的心理壁垒。

公关

技术网站VentureBeat前阵子出了个报道说,今后AI或许还能预测30天后公关事件的发展趋势。仔细想想,既然现在的机器人能开车还能打官司,那会学习公关案例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现在网上人设崩得最厉害的那个明星,不就是因为雇了一个猪团队而使自己越抹越黑吗?来,让机器人公关出马,绝对不会在P图的时候把冒号打成分号。

柜台接待

有时候去什么局办一些手续,你会觉得自己交钱买了个爸爸。去买个票,飞舞在空中的不是因风扬起的柳絮,而是你的身份证和找零。同理,有时候没吃上饭已先被服务员气饱。如果有一天这个职位换成了机器人朋友,又少受气,又可以真正做到“全国联网”和“只要跑一趟”。

饭友

很多人单身估计是跟别人没有共同语言吧。喜欢小众文化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站在鄙视链最高点睥睨众生的感觉。如果这些人有一天不想一个人吃饭了怎么办?AI饭友啊!他们什么都知道,假如AI可以克服语言的系统障碍,吐字能够稍微流畅一些,简直就是首选的畅聊型饭友。

旅行规划

买机票、订酒店真的好头疼啊。怎么买到性价比最高的机票,住在什么地方出行才能最方便,特别对于用不了404地图的我们来说,要想提前查清住处的地理位置简直就像隔了一层5厘米厚的钢化玻璃。有了AI的话,就能让它自动匹配各种需求了。

管家

“钢铁侠”托尼·斯塔克每次一回到家,在走路的同时就能从机甲状态切换到睡衣模式,看上去就很炫酷。而这也要归功于他的人工智能管家贾维斯。想象一下,每次一回家你的机器人管家“老铁”就分析你的身体疲劳状态,然后给你烧不同种类的菜,那得多贴心啊。

都无人化了,那人去哪儿了?

不買iPhone了,改配机器人

喜欢3C产品的人总有一个顶配梦,宁愿没有对象也得把自己的电脑给配置齐了。等到以后机器人普遍了,男人们每天考虑的事情就不止是怎么改装自己的车,也可能是每天想着怎么给机器人配高端眼睛(镜头)、Hi-Fi声带(扬声器)、128核大脑(处理器),整个一个直男版芭比娃娃。不过这个场景还挺反差萌的。

不是在编程,就是在学硬件设计

想要玩儿好AI和机器人,总得弄懂由“0”和“1”这两个数字组成的世界吧。如果未来的生活注定要和那么多新技术共存,那学好软件和硬件工程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么说来,乐高从现在就开始推出培养小孩子学编程的产品,真的是有远见啊。

躺……躺着?

假如有一天机器人和AI真的取代了大部分人的工作,那好像我们也就真的只能躺着了吧。想一下卡夫卡的《变形记》的开篇吧—“格里高尔·萨姆莎一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虫子,但他不哀叹自己的样子,反倒是担心该如何去工作。”其实也没什么好工作的了,就躺着吃吃喝喝看电视吧,就像《机器人瓦力》里演的一样。

做直播

假如有一天你的工作真的没了,其实做个直播也无妨。到时候技术先进了,慢慢地从AR直播到VR直播,再到主播会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出现在你面前,这种技术手段要是出现了直播行业估计还能再火一次。成为第二个MC天佑,其实也挺好的呀。

也可能会见证末日来临

就像尤瓦尔的《人类简史》里写的那样,也许新时代的“尼安德特人”(我们)在延续很久以后总有一天要被新时代的“智人”(AI)取代(提心吊胆.jpg)。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器人人类
颤抖吧,人类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人类第一杀手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