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畸形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7-10-16 09:51叶贞贞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6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叶贞贞

摘要:网络借贷消费已渗透到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针对大学生因网络借贷产生的畸形消费问题,通过问卷与访谈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存在诸多消费隐患,畸形消费程度较高,对网络借贷消费的依赖程度也已越来越高;并且当代大学生的享乐意识正在前所未有地被唤醒,普遍存在超期消费与炫耀式消费。对于大学生的畸形消费问题,我们应该从政府、高校以及借贷平台三个层次形成全社会联动的解决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畸形消费;消费动因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32

1大学生信贷平台现状

我国 “校园网贷” 平台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大学生分期付款购物平台,二是传统电商平台,三是面向大学生的 P2P 网贷平台,该类平台直接向大学生提供消费、 助学、 创业等贷款服务。相较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大学生在选择向谁贷款上更倾向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公司,因为对于急需款项救急的大学生而言,网贷符合他们对时间上快速和操作上简便的要求,这也是校园信贷受到关注的原因。

然而,随着校园信贷的愈演愈烈,大学生借贷问题频频涌现,校园借贷平台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例如:近期不断涌现的大学生因借贷巨款不堪重负跳楼事件、大学生“裸条门”事件等。具体而言,大学生借贷平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准入门槛低,审核标准不严。借贷平台为了简易程序,甚至只需学生提供学生证、 身份证等材料就可放款,且额度较大。②过度宣传,隐藏真实费用信息。大学生无需本人到场便可获得款项,这期间少不了中介的作用,也正是中介的存在,使得在手续费用和利息费用上的信息不对称。虽然大学生可享受立刻获得款项的快感,但一次借贷引发的费用却很多,除了手续费、 利息费, 还有违约金,以及控制风险收取的保证金 。“校园网贷” 平台为控制风险,通常会收取贷款额 20%的保证金,即借款人只能得到 80%的贷款额度。③暴力催收,恐吓学生。市场只有部分平台建立了信用制度,但无法对其他平台产生影响。以致大学生可拿一家平台借贷的款来还另一家平台,拆东墙补西墙,由此产生连环续贷的现象。若想还债,可以通过做平台中介的方式,怂恿更多人介入贷款,收取中介费抵债,自然受骗群体增多。

2调查数据总结及分析

2.1调研群体基本状况

本次调研总共在杭州地域内发放了450分问卷,收取有效样本406份。其中本科生人数268,占比6601%;研究生人数138,占比3399%。本次调研群体年龄段分布较平均,从大一到研二,涵盖了各个年级,由于研一的大学生群体与本科生具有一定的消费差别,例如研究生群体人情消费会增多等,本次样本的涵盖范围较广,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

经过对杭州市11所高校的调查发现,网络支付占日常消费的比例在 30%以内的学生,占比 1186%;消费比例在 30%~50%中间的学生,占比 2184%;消费比例在 50%~80%中间的学生,占比 233%;80%以上的学生,占比43%。由此可见,网络消费已深入到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区间基本集中在1000-1500与1500-2500之间,涵盖了8571%的样本;1034% 的学生有2500以上的生活费,仅有39%的样本生活费在1000以下,这说明杭州市的大学生生活费费用相对较多,生活比较优越。同时由调查得知,大学生的生活费绝大多数来源于父母供给,也有部分学生自给自足,通过勤工俭学以及奖学金的方式作为生活来源。

2.2大学生借贷平台使用状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7902%的学生使用借贷平台,仅有1098%目前大学生表示不使用借贷平台进行消费。而在杭大学生常用的借贷平台集中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乐等产品,其中有3568%的大学生把蚂蚁花呗作为网上消费的日常支付方式,这些同学表示在蚂蚁花呗可以支付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蚂蚁花呗。我们通过调查群体了解调查群体周围同学使用借贷平台的情况,有7529%的学生表示周围的同学都在使用借贷平台。由此可知,大学生群体使用借贷平台进行消费的比重高,进一步调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现状十分必要。

通过更进一步的调查得出,吸引大学生进行借贷消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手续簡便,速度快;②借贷平台给予的额度较高,消费自由度高。同时,我们发现有6748%的学生使用借贷平台消费都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有3531%的同学相比于向家人或朋友筹备资金,更能接受在网络平台上提交身份认证信息(包括姓名,专业,班级等)进而申请贷款的这种方式。由此可见,有不小比重的学生对于网络借贷的自我保护意识不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消费隐患。

2.3大学生畸形消费现状及分析

2.3.1还款来源及时间跨度

大学生的基本还款时间主要区间为一个月内,有1036%的学生表示在1个月至3个月还款,超期还款现象确有存在;还款来源主要还是集中于父母,有2093%的大学生通过兼职来偿还负债,有1972%的通过向周围朋友借来解决困境,但也有69%的表示通过“以贷还贷”的方式来偿还借款。大体而言,大学生还款方式还算保守,但超期还款、“以贷还贷”现象已经存在,并且比率并不小。

2.3.2使用借贷平台的个数

由表1可知,经过对杭州市11所高校的调查,大学生借贷平台的使用个数基本在1-3个之间,权重为7167%,仅有32%的学生借贷平台使用个数在4-6个之间,没有学生使用7个以上的借贷平台,尚有2512%的大学生没有使用借贷平台进行消费。总体而言,大学生借贷平台的使用个数相对比较合理。但,借贷平台个数的使用只是一个方面,还需从每个借贷平台的借贷额度来剖析大学生畸形消费的程度。因此,接下来部分将构建畸形消费指标来评价大学生的畸形消费状况。endprint

2.3.3畸形消费指标

本文从借贷额度、还款来源以及借贷平台使用个数三个维度构建了畸形消费指标。首先将四个维度分别分为5档进行标准化,从一档到档分数分别为1-5分。具体分档标准请见表2。标准化后,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ACi=1*LPNi+2*LPLi+3*RSi

其中LPN表示借贷平台使用个数、LPL表示借贷额度、RS表示还款来源。在参考了论文以及询问了相关领域人员后,本文将以上四个指标权重分别设为02、04、04。

通过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得出,大学生畸形消费程度的平均值为2.65,标准差为0.193,意味着在调研的样本中,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畸形消费程度,但整体并未呈现严重的畸形消费态势;同时,样本整体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表明虽然样本整体状况良好,但不乏畸形消费严重的个体。在本次调查样本中畸形消费的极大值为4,畸形消费程度在均值以上的样本占比为10.28%,意味着本部分学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消费隐患。

并且本次調查发现,月借贷额度越高的学生,其借贷平台使用个数也更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以贷还贷”的可能性,借贷平台个数越多,大学生进行过度消费的可能性更大,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借贷平台的恶性竞争,过度推广,不仅刺激了学生的畸形消费,更反作用于自身导致了“坏账”的产生。

2.4大学生消费动因总结及分析

我们从炫耀式消费、超前消费、人情消费与需求消费四个角度来剖心大学生超额消费动因。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在吃、穿等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支出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两项支出在他们的月均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业已突破 60%。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享乐意识正在前所未有地被唤醒。

大学生敏锐的时尚触角决定了其消费的特殊性—依赖型的经济来源和追求潮流的对抗性。 其羞涩的钱包决定了他们的引领潮流必然是以负债消费为前提。因此,在消费动因上,占比最高的是超前消费和炫耀式消费。并且,通过分析发现,男性消费更多地属于超前消费与人群消费,女性更多地表现出需求消费;其次,相比本科生而言,由于社会经历相对较多,研究生的人情消费较多,炫耀式消费低于本科生,这表明研究生消费理性高于本科生。

综上所述,可知大学生产生消费的动机更多的是来自于炫耀式消费与超前消费,紧接着是人情消费与需求消费。在使用过校园信贷的大学生中,对网上消费信贷持肯定态度的占比 31.67%;持否定态度仅占 1.67%。 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还是一个中立态度,仍有不少比例同学持肯定态度。但进一步调查发现,会继续使用和减少使用信贷消费的比重分别为 49%和 46%,而不再使用的人占 4%,说明网上消费多样化让同学们对其忠诚度很高,容易对校园信贷形成依赖性,使得学生们越来越不可自拔。

3结语

大众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成就了许多电商,蕴含了无数商机。但越来越多的不良事件揭露了校园贷背后的暗箱操作。大学生消费存在诸多隐患,畸形消费程度虽然必将随着借贷平台的发展而愈发扭曲,同时炫耀心理、享乐心理以及攀比心理正在前所未有的唤醒,我们应该从政府、高校、借贷平台自我整治三个方面入手,形成全社会联动的问题解决机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降低大学生因借贷平台发生恶性事件的可能性。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汽车服务企业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批准号:16A630053)。

作者简介:马海英,黄河交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汽车市场营销。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视角下中国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