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

2017-10-16 14:38姚璐璐��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6期
关键词:民间资本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

姚璐璐��

摘要: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当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对养老风险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服务,是有效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途径。当下,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据此,主要分析了促进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及推动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民间资本;社区养老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62

1引言

养老服务作为处于社会福利服务核心位置的一项机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的养老负担也日臻严峻。根据福利多远理论的构想,市场也应成为养老服务提供者之一。民间资本作为市场化运营的一种资本形式,可在发挥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经济体制中,弥补政府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市场失灵的不足,提高市场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可以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如NGO和民间资本的力量,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发展。

1.1国家人口老龄化负担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15年底我国达到并超过 65岁的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为 10.5%,预计2020年,老年群体将达到2.43亿 ,约占总人口的18%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并且还伴随着家庭空巢化、独居化的现象,未富先老是当前社会老龄化发展最大的特点。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进程,老人数量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各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现今,由于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年轻人的赡养负担较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多个社区的试点过程中,由于我国的出台的扶植政策执行不到位、非政府性公益组织发展的落后,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缺乏动力和信心,需要我们更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民间资本的价值。

1.2社会主体化趋势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毋庸置疑,养老问题是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关乎政府公信力、人民幸福感的关键。同时,作为基层养老的依托点,社区养老作用的发挥和功能的完善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治理水平和能力。

事实上,目前社会组织、志愿团体等非政府组织特别活跃。以上海市为例,截至2015年8月,上海市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计13004家,合计净资产为253.68亿元,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增势迅猛,其中不乏“为老服务”类社会组织。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社会政策的倡导、社会责任的增强还是实践操作的成效看,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养老是大势所趋,也必然有所作为。

1.3国际投资规模化水平高

在西方发达的福利国家中,社会保障制度相应比较完善,自英国首创社区照顾以来,社会养老也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英国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鼻祖,提供的是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区资源已经利用社区服务网络的养老服务。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浓厚的市场化色差,其实行的医疗照顾辅以社区服务来实现养老服务,政府主要着力解决慢性病老年人长期照顾的困难。在福利国家瑞典,政府作为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为老人提供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并按需分配的同时。自治团体则负责制定服务规划,提供福利性住宅以及家庭入户服务。不难看出,在西方主要的福利国家中,政府承担着国家养老体系建设的重任。无论是在政策的引导还是支持体系上,政府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借鉴国外养老建设的经验,完善我国政府对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的支持体系的建设。

2当前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养老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2.1民间资本融资难

民间资本的组成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民营企业所掌握并用以投资的资本,以及居民储蓄存款、市场游资、居民手持现金、退休基金、房屋保险基金、非国有经济资产等,将如此分散的民间资本集中起来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此外,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受阻碍,缺乏有效的融资平台。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现存的融资途径有两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准入门槛高,因此只要少数大型的民营企业才有可能或者直接融资。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经济能力有限,自身的发展能力不足,很难在主板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个体企业或者三资企业的融资长期以来存在歧视,因此民营企业缺乏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途径。而对于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规模和实力不够就难以达到现行银行制度规定的信贷条件,缺乏相应担保或抵押物品,民营企业也难以从股份制中小银行贷到资金。所以,民营企业的融资条件有限,只能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艰难生存。

2.2民间资本的逐利性与社区养老的公益性失衡

民间资本的私有属性决定了民间资本的逐利性,尽管民间资本投入社区养老服务有带有一定的公益性,但是资本的私有属性决定了投资必然也要追求一定的利益回报。社区养老服务追求的是为全社会的老人谋求社会福利,从侧面反映出公共物品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而它又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其收益的内在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介入与社区养老服务是可行的。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以定价收费的方式来维持,是为了让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有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但与此同时也需要遵循其公益性的本质。同时考虑到社区养老的主要受众是老年群体,他们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了社区养老服务能否有效开展。由此可见,由于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和老年人群体的购买力有限,养老服务的收费要在收益性和公益性的两者中取得平衡。这显然不符合大多数投资者的本意,便难以吸引大量民间资本投资参与社区养老中。如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同时又保证养老事业的公益性与民间资本的逐利性是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服务应该考虑的问题。

3当前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养老的路径分析

3.1融资难题:减少民间资本融资的自身困境

我国民间资本积累量较大,但分散性强,大量民间资本缺乏进入民间金融体系的渠道,处于游离闲置状态,非组织化特征明显。

(1)建立区域民间资本聚集区,提高民间资本使用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民间资本的特点,专门针对民间资本的筹集和借贷提供系列的配套服务。政府还可以通过各类的媒体平台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金融公共信息平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民间资本信息的传播效率,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以此提高明见避免盲目投资,而且降低金融风险,解决社区养老机构融资困难问题;

(2)政府要明确界定“非法集资”与“合法集资”的界限,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干预,为民间资本的集资提供便利的途径。一是政府可以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或者民营资本的借贷提供绿色通道,为其向股份制银行或者国有银行提供相应的担保或者政策支持;二是政府可以降低民营资本提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借贷利率,以此来降低民营资本投入的成本,提高民营资本介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竞争性。

3.2政府决策:优化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养老的政策环境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利用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产生的投机性活动此起彼伏,虚高的利率信号导致民营资本要素供给向非生产性方向流动,使得民间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的份额减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减弱。

(1)要完善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的准入和准出机制,可以探索公私合办、公办私营等形式,创新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的发展模式;

(2)要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规范民间资本介入社区养老的市场行为;

(3)建立“四合一”民间资本供求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民营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民间资本供求风险防范机制主要包括预防和防治措施和信息反馈模块,并且由民间资本机构规范自身行为,行业协会负责协调的权利,政府部门负责监督和私人借款的监督。

3.3开启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养老的多元化模式

3.3.1分类划层,保证定价结构灵活性

分类划层,准确定位养老服务提供者的功能。建议允许民办养老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准许投资方获得一定比例的投资利润分红。就具体的操作而言,要明确承认出资的资产私有属性的基础上,合理划分社会和出资人的产权属性,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允许出资人通过合法的竞争渠道获得利润。为了平衡养老服务公益性和民间资本逐利性的特点,还需要对不同的老年群体分配提供差别化需求的养老服务。对生活有困难的老人采取无偿或低偿的收费方式,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群体,也要满足其不同标准的养老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具体来说,可以根据相关的条件,在一定的基础上先考虑公益性的要求,优先满足年龄偏大、收入较低和身体伤残情况的老人,不收或以较低价格收取其服务费用,保证期基本生活水平。在公益性的要求满足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丰富养老服务的需求类型,并且创新养老发展的模式,大力鼓励非营利性组织的参与。

3.3.2完善对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养老的考核和评估

要构建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养老的质量评估体系和奖惩体制,完善对民间资本运营的监督管理。政府或者其委托的社会养老行业协会应该,对民间资本的发展状况和运营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审核,在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方面建立质量标准。奖励运营良好、合法经营的机构,而质量标准不合格、组织违法经营的,应当立即取消服务资格或者吊销许可证,并设置准入门槛。建立质量标准和相应的考核机制、监督机制、评价考核结果作为服务机构可以获得材料和政府政策支持的必要条件,以确保政府的资助和扶持政策,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同时对养老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监督,确保养老机构的规范发展,保障老年人群体的养老利益。

参考文献

[1]吴雅琴,孙耀南.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社区养老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17,(01):1921.

[2]梁舰.PPP模式如何与养老服务产业对接[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16):3135.

[3]郭林.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核心问题、基本理念与优化路径[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02):99105.

[4]孔月红,卢乔石.民间资本投资养老社区的政府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12):4447.

[5]黄少宽.国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J].城市问题,2013,(08):8388.

[6]柏萍,牛国利.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城市观察,2013,(04):3344.

作者简介:李斯文(1993-),河南焦作人,華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非政府组织。

猜你喜欢
民间资本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模式和风险防范研究
民间资本运行态势研究:以温州为例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