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综述

2017-10-16 14:44苟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6期
关键词:综述思想政治教育

苟艳��

摘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问题的研究兴起,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从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视角、中国传统人性论及西方人性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目前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有待进一步的整合和拓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综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6.071

人性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和学科化进程的发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实现途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

1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成果

关于人性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中国传统的人性观点、西方国家的人性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点。因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以这三个大方面为基础进行概括。

1.1对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研究

1.1.1从哲学角度研究进行相关研究

人性构成了人学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基础。山东师范大学万光侠教授等人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一书,这标志了该领域研究的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其从人学出发,以人的存在论、本质论、发展论三大理论为基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此本著作做出了这一领域奠基性的研究贡献。

2008年雷骥博士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一书,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问题向纵深拓展。这一专著阐明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反映人性、合乎人性、满足人性需要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有实效性;只有找寻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才能从根源上发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现实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才能真正从人性(论)角度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合乎人性的最原始的内在依据;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正确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真正找寻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切实增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书中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意蕴;现实的个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逻辑起点;人的自然性与自然性需要、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性需要、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性需要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依据。书中还具体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的人性基础。

有学者以“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这也是从哲学方面进行的一个思考。此外,有学者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将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目的。此类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研究的哲学层面出发,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

1.1.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具体内容

大量学者从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视角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具体内容。

第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如魏则胜在《西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意义进行了解答。

第二,用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有学者在2006年就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价值研究重要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王玉珏在《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上发表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既是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分析》一文指出,社会关系的总和应该作为认识和分析人的首要尺度,以此为据,在把握现代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主要特点基础上,进而分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

第三,从人性理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如曾长秋、曹清燕在《湖北论坛》2011年第2期上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兼从人学视角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第四,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具体分析不同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学者运用人性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文章写到作为对人的思想和道德所进行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使“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人性,并在人性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第五,对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这一类的文章数量较多。黄明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呼唤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指导,要坚持马克思关于人的目的性和主体性思想,既要充分满足人的物质利益需要,又要努力避免人的物本化倾向;坚持劳动本质论,提倡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努力校正人的惰性和寄生性;坚持社会关系本质论思想,丰富和完善人的个性。也有学者从社会学层面、本体论层面、目标层面对人进行剖析,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刻剖析,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还有学者指出,人性和谐表现为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平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核。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非理性因素进行优化,推动人性走向和谐,是实现人性和谐的重要途径。

第六,人性理论的内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有学者指出,传统社会是政治生态,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后工业社会,“政治人”将变成“生态人”,从政治意识形态迷雾中走出,转而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的生态性及互为生态性存在过渡。具体内容的研究是在哲学基础上展开的,也反过来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所具有的哲学意蕴。endprint

1.2与中国传统人性论相结合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的结合是重要的视角,但这方面的研究数量较少。在CNKI上搜到的论文有《儒家与西方人性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补充》。该文章提出了社会生态人:新的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此外,还有赵瑞芳的《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论》。

1.3与西方人性理论相结合的研究

相关的研究有王婷婷的《<君主论>的人学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也有学者从西方管理学的人性假设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指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对人性做了各个层次的思考和概括,对人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以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阐释管理学“经济”假设理论、“社会”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复杂人假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问题研究的评析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者相关研究集中两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人性论基础的探讨和解读,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有一部也涉及这一问题,但大多是理论层面上探讨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启示,研究的成果还不够深刻,不具备很强的实践意义和操作性,也还不够系统化,没有真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人性理论建构。与中国传统人性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相结合的研究、与西方人性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等都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问题的研究仍然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地不断深入进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雷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苏小鹄,饶雪梅.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6(03).

[3]王玉珏.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04).

[4]张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6).

[5]黄明理.马克思人性论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5).

[6]朱林,李华丽.“从政治人”到“生态人”: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转换[J].社科纵横,2012,(02).

[7]刘仁锋,解静.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12).

[8]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述思想政治教育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