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2017-10-17 09:34甘春晖
高教探索 2017年9期
关键词:实效性时期政治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它从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观点和立场等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了有规划、有目的的教育和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已经全面启程。为了紧紧抓住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我们的高校教育者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出意志坚定、开拓创新、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继承者和建设者。为了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也为了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指明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的方向,编写一套理论与实践兼备、路径和实效俱有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而丁晓鹃老师所编纂的这一本《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着严谨而完备的理论架构,也有着新颖鲜活的实践方案。它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着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思路和基本路径,综合利用各种高校管理组织和线上媒体传播平台,共同贯彻落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让大学生欣然接受,并终生受益。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丁晓鹃老师发起,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专家共同编撰而成。从导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是以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为出发点,来回答“如何增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核心问题,从而总结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展开论述的过程中,编者将其划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历史沿革,以历史的观点来审视和预测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变化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论述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思想危机及应对思路,以人文关怀的方式来构建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體系;第三章是从改革和实践的角度阐述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工作来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别从共青团、学生会、新媒体三个组织和平台来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更加深入地、近距离地、与时俱进地践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纵观整本书,资料丰富而严谨,论证逻辑性强而细密,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解决方案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创见性认识和思路将会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上来说,包括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文化教育、纪律意识教育、法制思想教育、国防理念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等等。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积极的独立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们能够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思想状态,更加科学理智的思想路径来共同参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如果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高校往往会选择用形势政策报告、读报看新闻或组织集体学习等老思路、老办法,但在新时期中成长的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求新求异,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模式已经跟过去大不相同,只采用老办法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很难在他们的身上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一定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新颖的方法和思路。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书即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它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理论体系架构,而是更多地用大学生所熟悉的、所喜爱的方式进行恰当的教育,尤其是最后一章结合新媒体等互联网大众传媒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了与时俱进,卓有成效。

从丁晓鹃《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论述基础可以发现,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的价值标杆,也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最终目标,我们在理论上、在实践上、在教育模式上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空间。《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的一些创设性的理论建议和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我们需要更广泛地团结和借助个人、家庭、社会的综合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以家庭为后援,以个人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社会为辅助,共同探索和建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总之,在日新月异的新环境、新任务和新目标中,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还需要以实效性为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指导来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甘春晖,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思政课部讲师,硕士。)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效性时期政治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