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墙砖会唱歌

2017-10-18 07:06
西江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墙砖古城墙梧州市

钟 韵

千年的墙砖会唱歌

钟 韵

梧州,这座沉淀了厚重文化底蕴的城市,即便是一块古老的城墙砖,也能用悠久而绵长的歌声,讲述梧州的历史故事。

老梧州人的古城情结

老梧州人叶权生常说:“梧州是座千年古城,只要在古城遗址掘地三尺,必有宝藏,定有故事。”

14年前的一天,叶权生如往常一样,在他熟悉的梧州河东老城区转悠,不经意来到“为食巷”,即现在的南中路西二巷。看到“为食巷”巷口正在进行开挖路面的施工,叶权生就上前凑热闹,不经意间发现施工工人从地下清理出一块又一块古旧的砖头。这些砖头最大的长43厘米、宽22厘米、厚13厘米,砖体较大,方正又坚固,质量很好。

这些砖头在普通人看来并不起眼,但熟悉梧州历史的叶权生知道,“为食巷”位于梧州古城的南面,现大东酒家对开处,就是梧州古城的南门所在地。2003年6月8日,刊登在《梧州日报》上的《青砖与南京城墙砖一样》一文中提到:某单位在南环路天桥商场附近施工时,发掘出一些古代的大青砖。时任梧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李乃贤等文物考古工作者专门到场鉴定确认,发掘出的砖块是梧州古城墙的地基。鉴于上述认知,当时叶权生在征得现场施工人员的许可后,得到了几块珍贵的古城墙砖。

多年后,获知该处路段又进行开挖施工,对梧州古城墙念念不忘的叶权生再到该地,又收藏了几块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城墙砖。“砖块很重,我用自行车搬运,每次只能运两块,我只能赶在工地泥头车将城墙砖当建筑垃圾倒掉之前,多跑几趟。”叶权生至今还为“抢救”不到更多的古城墙砖而惋惜。

这些古城墙砖没有精美的雕刻纹饰,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印记,但叶权生却当这一堆砖头是宝贝,因为它们与梧州城同生共存,见证了梧州悠久的建城历史。

当初位于九坊路的“老东西会所”正在装修,叶权生便依着史料中记载的梧州古城墙的样子,在室内墙上画了梧州西门和一面城墙的壁画。斑驳的城墙砖,灰白的砖缝,无不透出历史的气息。“老东西会所”开张后,梧州古城墙砖也被叶权生放到展品之中,让其向来往参观的人们诉说那段古老的历史。

古城墙砖块

城墙砖虽是为修筑城墙而生,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却并不只是用于修筑城墙。1924年,梧州发生了一起特别严重的火灾。大火从梧州北门一直烧到了梧州南门,许多古建筑和店铺都在这场大火中毁于一旦。火灾之后,为了修复重建,梧州当局将城墙和城门都拆掉了。聪明的梧州人当然不会让结实耐用的城墙砖白白浪费,那些拆下来的城墙砖被广泛用于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修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等。据叶权生介绍,如今由梧州市人民医院通往北山公园的上山小径,便是用当时拆下再利用的城墙砖砌成的。那一块块长满青苔的灰砖,见证了梧州的悠久历史。

为了“让看不见的历史被看见”,叶权生通过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段,多次生动再现了历史中的梧州城。1998年,叶权生用一块完整的樟木雕刻制作了《梧州城池变迁》,把清同治十二年的梧州古貌“请”回到我们身边,让人们看到了当年分布于梧州的东、西、北、大南、小南五门,还有壮观的城墙以及老梧州人常挂嘴边的铁柱、力木桥、真武庙等景点。

2017年,年近70岁的叶权生又分别制作了汉、宋、明清三个时代的梧州城池模型,生动再现了梧州城池在不同朝代的变迁。模型的细节被处理得惟妙惟肖,人们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模型里的城墙砖与叶权生收藏的古城墙砖一模一样。

被确认的考古价值

为了评估古城墙砖的价值,叶权生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认为古城墙砖的历史价值,有以下两个有力佐证。

一是从地理位置看,砖块的获得处,正是梧州古城墙的走向所在。梧州城从宋代开始使用砖头砌墙,此后几经扩建修缮,如今的北环路、南环路、民主路(旧称西环路)、文化路(旧称东环路),均是梧州古城的城墙基。在沿着城墙走向的地下挖掘所得的墙砖,应该就是修筑古城墙所用的砖头。

二是部分梧州古城墙遗迹,得到梧州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的认定。据《西江都市报》刊登的《古城往事越千年》一文报道,九坊后街有一户居民楼,与古城墙毗邻数十年之后,在1997年梧州旧城改造工程中被发现。经梧州博物馆的专家前往确认,该居民楼后面的断墙,是梧州古城墙西门城基的一部分。这一发现在当时惊动了自治区考古部门,他们派出工作人员来到梧州,通过开探方、研究叠压层等手段,判断该处遗迹为明朝时期的古城墙。

而据《梧州日报》上刊登的《青砖与南京城墙砖一样》一文报道,2003年,在梧州市南环路天桥商场附近的一处光缆施工工地,挖掘出了一些看似古物的大砖块。梧州博物馆专家到场查看时,在施工队已挖开的坑道中,见到了由城墙砖砌起的地基,墙基厚度有一米多。考古专家们一致认定,该处挖掘点为明朝梧州古城墙的地基,与6年前在九坊后街发现的古城墙同为一体。当时挖出的那些大砖块,是明朝梧州古城墙的地砖,与南京现存的明朝洪武年间的城墙砖类似。

专家们认为,目前在广西的桂林、柳州及广东肇庆等地挖掘到的砖砌城墙,均确认是明朝兴建的,但梧州的砖砌城墙是宋朝兴建、明朝维修的,其年代更为久远,考古价值更为珍贵,因此当即对挖出的古城墙砖进行了妥善保管。

当上述发现古城墙的消息传出后,原梧州市邮电局负责基建工程的同志也证实,1976年,梧州邮电局在现河东邮政营业大厅一带进行人防坑道施工时,就曾发现了一段古城墙。当年的项目负责方和施工队都很有文物保护意识,为了不破坏这段古城墙,他们主动对施工位置作了适当调整。

经过考古专家确认的梧州古城墙遗址,与叶权生获得城墙砖的“为食巷”巷口位置非常接近,所以叶权生认为,他所收藏的城墙砖,应当也是梧州古城墙砖的一部分。

古城墙的几度变迁

古代修筑城池,不仅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还意在彰显王权威严,以及划分领土范围。

汉初,赵佗成立南越国,封同姓族弟赵光为苍梧王,令其建苍梧王城。此后,梧州古城墙的历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汉朝时期。

苍梧王城建于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城墙用土修筑而成。据《梧州市志》记载,1956年,有关方面经勘测确认,苍梧王城周长424米,面积1.12万平方米,可谓一个“小城堡”。城东由东正路至传经里,城西由东正路至东中路一巷,城南由东中路一巷至传经里,城北在东正路。城址的选择,可依山踞守,又可用于防洪。这个城址规模存在了70余年。

据《梧州市志》记载,到了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苍梧王城置苍梧郡治,改苍梧王城为广信县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城墙向南扩筑至周长600米,面积2.25万平方米。其城址东由传经里扩展到文化路东三巷,城西由东正路今梧州市第一幼儿园地块扩展到东中路,城南由东中路至文化路三巷,城北在东正路。这个城址规模存在了约300年。

第二阶段:三国隋唐时期。

《梧州市志》里提到,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梧州城区扩筑至今大中路口和东正路的关太史第。唐武德四年(621年),城墙规模再次扩展为周长880米,面积4.84万平方米,比汉朝时扩大了一倍多。城东由塘尾巷至白屋巷,城西由安居里至大中路,城南达南环路,城北由关太史第至白屋巷。这时已设置了四个城门,分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个城址规模存在了约800年。

第三阶段:宋朝时期。

宋开宝元年(968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御敌和防洪的功能,梧州城墙开始弃用土墙,改为用砖砌墙。这个砖砌的城墙分设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初具规模。

据《苍梧县志》记载:“宋开宝元年建,初砌以砖,周二几分地,一百四十步,高一丈五尺,辟四门。”“至和二年(1055年)展筑,周三里,二百三十七丈。”据1956年勘测确认,城墙周长1120米,面积7.84万平方米。城东由文化路东一巷至白屋巷,城西由博爱路至梧州市三中,城南由南环路至文化路东一巷,城北由梧州市三中至北山脚。

由于城池十分壮观,宋代诗人陈执中曾有感而发写下诗句:梧州“城倾三面城池壮,水迸三江气色粗”。这个城址规模存在了约300年。

第四阶段:明朝时期。

明代,作为两广三总府所在地,梧州城又有了比较大的扩展,增筑小南门,从宋时的四个城门变为了五个城门,分别为东门、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北门。

《苍梧县志》记载:“洪武十二年(1379年),复拓八百六丈,为五门,有楼。正东曰阳明,正南曰南薰,西南曰德政楼、曰独秀,西曰西江楼、曰白鹤,北曰大云。复以串楼一百九十六间,东南西三面皆濠,北因山为险。”“成化二年(1466年),都御史韩雍增高,造串楼五百六十九间,外设窝铺三十六间,宿警守军士。浚池深二丈,润如之。濠内外皆树木栅。四年,作东南北德政门瓮城,建五门钟鼓楼。”

可见,当时梧州比较太平,城墙也注重“打扮”,护城河边植树种花,风景宜人。这个城址规模存在了90年。

第五阶段:清朝时期。

到了清朝,梧州的古城墙经过岁月的洗礼,进入“老弱病残”阶段,开始不断修缮。

叶权生制作的明清时期梧州城池模型

据《苍梧县志》记载:“雍正十年(1732年),德政门瓮城裂,知县李振宗修复。城高二丈二尺,垛口一千七十五,周九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西门、德政门墙坏,知府吴九龄修复。道光九年(1829年),五门城墙垛口坍塌,知县袁渭钟修复。”清朝的几任梧州掌政人,为了修复城墙,花了不少力气。

“当时城高二丈二尺,周八百六十丈。五门均有楼,垛口一千零五十堞,皆完好。池导大云山经城北茶山后夹阜民山之水,筑堤于东门外,嘉鱼池西畔,名护龙堤。自城东隅浚濠,导水逆流,绕南熏门、德政门、西江门至大云门外力木桥下入桂江。”

这个时期的梧州古城墙规模最为宏伟,还在城门上安放了一些实用的便民设施,比如设有铜壶滴漏和钟鼓,用于计时和报警等。

《梧州市志》中记载,据1956年开展的遗迹勘测可知,清朝修建的梧州古城墙周长2750米,城墙高7.26米,有五门。城墙正南是南薰门(南门,今大东大酒家门前),城墙向西延伸,至德政门(小南门,今民主路路口),再向西北伸至西江门(西门,今西门口),又向北弯至大云门(北门,今北山饭店门前),再向东延伸至北山脚,沿北山向东南至阳明门(东门,今东正路口),然后转回南薰门。东、南、西三面环濠,北为北山。这个城址规模存在了540多年。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梧州古城墙造型被刻成了大型围屏牙雕,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梧州古城墙的消亡,缘于一场大火。据《梧州市志》记载,1924年11月30日,珠投岭24号发生火灾,焚毁铺屋4709家,灾民达5000多人,是民国以来广西发生的最大一场火灾。1925年,梧州当局在进行灾后重建时,考虑到梧州竹木屋甚多且街道狭窄,施救不便,遂提出“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在原城墙地基及水塘上建成北环路、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塘基街等30多条街道。护城河被填平,城内外得以联通,五座城门和古城墙也均被拆除。与此同时,梧州河东老城区开始效仿广州的街道,大片兴建骑楼,使之成为梧州的特色建筑群。

岁月如歌,百转千回。梧州那些西门口、小南路、东中路、西环路等独具古城特色的地名,以及一块块青灰色的古城墙砖,无不让如今的梧州人感受到古城历史的脉络,从而心生感慨。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墙砖古城墙梧州市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墨韵书香
古城墙的凝望
分析建筑工程中的墙砖与地砖施工
我的研学之旅
卫生间墙砖该如何选择
留条伸缩缝
首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再申诉案件作出处理决定